当前位置:首页纪实文学信息

红山大案

一棵红杨树

57293|5687总点击|5收藏|5闪星
最新章节:红山大案(20、业务精干的临时工)|更新时间:2020-02-12 11:15:07

  黑夜理应是寂静和沉睡的,偏偏一些见不得光的鬼魅喜欢晚上出来活动,祸害人间。捉鬼的人只好也在夜间出动了。

  2013年的八月末,白天还很热,到了夜晚,山风硬得很,几个人趴在半山腰草地里,腰、脖子,胳膊吹得发麻。寂静的黑夜里,不时地响起巴掌拍在肉上的声音。

  “别出动静。”一个带头的中年人低声喝道。

  “都快成蚊子的菜了。”一个声音嘀咕着。

  “把蚊子喂饱喽也得忍住。”

  “局长,你说咱这么受罪,那些土夫子一定到这地方来,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多着呢!”

  “啥事也没一定。不过,我算计着,这地方他们该动了。你没看最近白天有人到这儿旅游吗?”

  “嘘!”

  几人不再说话,望向上山的小路。小路上影影绰绰上来几个黑影,走近,是几个扛着铁锹、镐头的人。设伏的人们眼看着他们走过,向山上走去。空气里静极了,风声在林子里草地里打着呼哨钻来钻去。

  几个人在山上抡起镐头、铁锹,有人搬刨出的石块。趴在草丛里带头的中年人说了声“行动”,习惯性地一挥手。黑暗中没人看到他的手势,听到命令几条人影从草丛中窜出,直奔山上抡镐的四人冲去。

  “不好,快跑。”

  山上的人总有一个放哨的,看见冲上的人大喊。

  咣当,咣当,镐头、铁锹扔在地,几人作鸟兽散。他们奔山坡那边的苞米地冲去,苞米秸倒伏的声音此起彼伏。设伏的几个人也跟着冲进苞米地,一阵慌乱,秸秆倒伏的声音停止了。几个人在苞米地里搜索,没看到一个人影。出了苞米地,再往前走,就是很陡的山坡了。山下黑乎乎的,啥也看不清。

  带头的中年男人往黑乎乎的山下瞧了瞧,“追不上了。下次,他们一定没这么好的运气。哼,非得抓住这帮土行孙不可。”

  带头的中年男人是朝阳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局长王红岩。文保分局当时叫牛河梁公安分局,负责牛河梁红山古文化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随着红山文化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积极筹备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家伙也把眼睛盯上了牛河梁和周边的土地。这次他们盗掘的就是红山文化积石冢。

  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辽西北、内蒙赤峰一带,这一带是被考古专家、学者称为红山文化的地带。距今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具有国家雏形的古文明。因最早发现于赤峰因而得名红山文化。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中华文明从黄河孕育出来,传播到华夏各地;红山文化的发现,为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奠定了基础。苏秉琦说:“以发展顺序看,从旧石器中晚期到新石器初期,很可能辽河流域比海河水系早,海河水系又比黄河中游早。”

  一向被视为古文明边缘的长城以外,燕山以北,为何会有如此璀璨的古代文明?灿烂的历史星河中,我国最古老的一些文明都渐渐沉寂了,红山文化更是在刹那的绚烂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们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这成了考古学家终生想解开的谜题。

  郭大顺,1968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师从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毕业分到辽宁考古工作站。自1968年来到辽宁省后,为考古工作忙碌至今,现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专职教授。

  辽西当时还被视为古文化的偏远地区,就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来说,文献记载很少。然而,郭大顺以一个考古人的敏锐,隐隐约约感到,那片因干旱而龟裂的红土里,一定埋藏着什么秘密。

  辽西朝阳与内蒙赤峰山水相连,文化上本没有藩蓠,郭大顺年复一年地寻找着红山文化的蛛丝马迹。

  1979年5月,辽宁省文物普查开始,郭大顺被任命为喀左队队长,与17名学员一起把全县21个公社跑个遍。普查过程中,郭大顺反复强调,红山文化是重点中的重点。他举着刚采集到的彩陶片向大家介绍:朝阳是红山文化分布区,但红山文化出土还凤毛麟角,只有三十多年前日本人调查的零星记录。因此,队员们在普查时格外仔细,共发现各类遗址609处,其中有1982年在喀左东山嘴挖掘出的中国古代第一个祭祀遗址,还有两尊“妇女小雕像”。

  此发现轰动了中国考古界。1983年7月,19位北京专家在苏秉琦先生率领下来到辽西。北大教授俞伟超说:妇女小雕像是全国考古界等了三十多年的发现。苏秉琦先生则将此与中国文明起源相联系。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就在苏秉琦先生走后不久,在他称为“金三角”的喀左、建平、凌源三县交界,一个叫牛河梁的地方,方圆50平方公里的远古文化遗迹辉煌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东山嘴出土了远古祭坛,牛河梁上庙、坛、冢星罗棋布;东山嘴祭坛只有一圈,直径2米,牛河梁祭坛从里到外共分三层,最外圈直径22米;东山嘴“妇女小雕像”高7.9厘米,牛河梁女神庙里的女神残块组合后,分别相当于真人的一倍、两倍和三倍。

  专家们兴奋地看到,牛河梁坛、庙、冢的配套非常像北京明清时期的天坛、太庙与明十三陵,也严格遵守着中国传统建筑沿中轴线布局、天圆地方、东西对称的理念。

  庙、坛、冢组合中的主角是女神庙。虽然规模仅75平方米,相当于史前时期的一座大房子,却显示出原始宗庙的封闭性和神秘性,这恰是一人独尊和神权垄断的象征。专家如是说。

  考古最重的是第一重证据,就是出土的实物。红山文化的考古也不例外。想研究红山文化最主要的就是积石冢。

  积石冢是红山先人们埋葬自己祖先的地方。用石头砌成石棺,南北方向立墓;周边用筒形陶器摆了一个圆圈,墓里面陪葬的是高等级的陶罐、陶器。积石冢一般都是用高30厘米、长40厘米、宽20多厘米,经过打制的大石块砌成的,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每座冢的占地面积都相当大,一般有三、四百平方米,最大的达1000余平方米,平均的垒石高度在1米以上。每座积石冢内,一般都有数十人列“棺”而葬。他们可能因为身份的不同而被分别安置在大小各异的石砌棺材之中。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石砌棺材(位于墓的中心),长宽各3.5米,一般的石砌棺材长仅有1.5米,宽仅0.5米。

  石棺建好,把先人的遗体放进去,或用陶器或用玉器陪葬。上面也用石块填满。用做红山陶的细土把缝隙填满,垒实。由于陶土本身就具有粘性,水渗不进去,即使有水,陶土的存在使石棺更结实了。积石冢防水、防盗,不好挖。

  后期红山文化积石冢以玉为葬,里面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在这些大型的积石冢中,随葬了数量众多、十分精美的各式玉器,总数达数十件。玉器一般放置在死者的头下、胸前和身边,种类有作为原始宗教信仰之物的玉猪龙,有挂于胸前的双联、三联玉壁,有勾云形王佩、扁圆形玉环、圆桶形玉箍,有作为艺术品的玉鸟、玉鸽、玉龟、玉鱼、玉兽等,工艺精美,造型上追求神似,别具风格。其中以玉猪龙为代表的玉器已经成为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

  浩大的积石冢群证明,牛河梁不是普通的古人类遗址,而极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帝陵。

  国内考古界、史学界均认定牛河梁遗址距今至少5000年,正处于中华民族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牛河梁遗址中出土的玉箍、玉佩、玉玦、玉龟等上古遗物,就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部落首领的随身配饰。在远古工具缺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能动用如此大的人力,营造如此繁杂的陵墓,墓主人生前显然具有“号令天下”的显著身份。按这个思路分析,称庙、坛、冢为一体、且规模宏大的牛河梁遗址为中国最早的帝陵,实不为过。较之国内其他地区发现的上古墓穴、祭祀场所,毫不夸张地说,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墓冢完全是“帝王级”的。

  考古专家通过对牛河梁遗址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牛河梁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四通八达的中心部位,具有政治中心的规格;

  2、从女神庙的写实女神像可以看出红山先民已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进入到较高级的祖先崇拜;

  3、积石冢的大小和位置排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

  4、积石冢中心大墓和随葬品,反映出当时社会“一人独尊”的王权观念;

  5、公共祭坛的发现,反映了当时以巫为代表的原始宗教已经形成;

  6、遗址墓葬中出土了玉龙、玉凤、玉人、玉佩等珍贵玉器,这种唯玉为葬的习俗,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观念和中国传统礼制的雏形。

  牛河梁遗址如此庞大复杂的祭祀中心场所显示,这绝非是一个部落的力量所能建筑和拥有的,只能是更大的一个政治共同体崇拜共同祖先的宗教圣地。而在远古工具缺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能动用如此大的人力,营造如此繁杂的陵墓,墓主人生前显然具有“号令天下”的显著身份。这说明5000年前,这里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同时,在中华文化起源过程中,该地区也是中华文明之源。

  精美的红山玉自打出土那天就吸引了众多神往、贪婪、觊觎的目光。在这片红山先人生活过的土地上,红山女神的后人们将它变成厮杀的战场:盗掘、贩卖文物和文物保护人员之间的厮杀一刻也没停止过。他们斗智、斗勇、斗狠,打游击战、麻雀战……


标签:  

【编者按】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件。红山文化的发现与发掘于考古研究意义重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中华文明史有重要的拓展。与国家、政府、专家、学者一起关注红山文化的还有另一批人,他们疯狂盗掘、贩卖红山文化的文物,与文保公安干警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红山大案是公安部督办的一号文保大案。推荐阅读。编辑:大慰
分享到:

作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