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写过一篇论文,发表在了《青年记者》杂志上,那篇论文的题目叫《小小子,小耗子,小兔子——谈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这篇论文的起因是临清市委宣传部请记者去给全市的通讯员讲课。
为通讯员讲课、为大学生讲课是记者常有的事,而讲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题目,为啥要从此说起这个话题呢?因为,在这个论文第一章是讲“小小子”的,哪个小小子?就是那个寓言:小小子坐门墩,哭着闹着要媳妇。为啥要讲“小小子”呢?主要是讲当记者要有小小子坐门墩的那种坚守的精神,得有小小子那种哭着闹着要媳妇的激情,得有小小子那种要媳妇的幸福感。
是的,我就是这么个人,就是这么个“小小子”。有时候八杆子打不着的事也去打,有时候为了一个题目失眠,有时候为了一个采访较真,有时候“神经过敏”为了一个稿子不顾风险。
要作“农资涨价抵消了‘红包’”这个调查的诱因,是一个农村的同学来找记者借钱,这个借钱的同学叫高立荣,他是记者小学的同学,几十年不见了。那天,他找到了报社说:“老同学,你还想起我来了吧?我叫高立荣,临清金郝庄的,当年咱们在金郝庄完小念书,我的小名叫白妮。”
记得,怎么不记得?如果说大名不好记,小名太好记了。俩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好一番热乎。热乎完了,我一再问他有事吗?他一再回答“没事”。可嘴里说着没事屁股却不肯离开,吃过中午饭,喝得他有些醉时才说:“不好意思,我今天是来济南买种子和农药的,按去年的价格带的钱,没想到今年涨价涨得太多子,带的钱不够用了,回去拿太远,这不就想到了你,想从你这儿借点钱,临时用一下,我回去就给你寄过来。”白妮要借1000元,记者却借给了他2000元。
“涨价涨得太多了”,这几个字老在我脑子里转,于是就决定做这个采访调查。
农资价高 农民心忧
“前两天俺邻居买的时候,尿素是93块钱一袋,这才几天,涨成105块了。”惠民县胡集镇田家村村民姚红英一边帮着销售商从车上卸化肥,一边抱怨。
姚红英今年56岁,一共种了6亩麦子、4亩棉花。
“国家不是有补贴吗,而且今年也提高了。”
“今年小麦补贴一亩地是98块多,比去年涨了10多块,但这点钱还不够化肥涨价的。要是种子、农药、柴油再涨的话,种地就更没账可算了。”
潍坊市固堤街办的魏道林和姚红英有着同样的感受。街道办农资代销点的二铵已从年前的每袋160元涨到了180元,复合肥从每袋140元涨到了160元。农药虽没到使用高峰,但也出现了涨价的苗头,4两一瓶的百草枯去年卖5元,今年涨到了5.5元;每瓶8两的氯氰菊酯也涨了5毛钱,到了10.5元。
魏道林说,虽然目前有些农药品种还没涨价,但听代销点老板的意思,涨价也是迟早的事。
其实涨价的不只是化肥农药,种子市场也刮起了涨价风。
在济南市仲宫镇种子公司门外,一群人正在选购土豆种。一位中年男子对卖种子的直喊:“弄点好的出来,都这么贵,还不给好的。”他说,今年土豆种每斤比去年整整涨了1块钱,去年最贵也就一块五六一斤。“这还是整的,切成块的更贵,都两块八一斤了。”边上一位妇女接过话茬。
2011年3月10日,在济南种子大世界,来济南打工的曲阜农民闫传庆买了3箱120斤棉花种,花了1080元,比去年多支出近150元。“济南离曲阜这么远,加上运费,还有账算吗?”他说,这里的棉花种子虽然比去年每斤涨了1块多钱,但相比家里还是便宜。
和闫传庆一块来的工友刘德玉说,现在玉米种也涨得很邪乎。在他老家昌邑,“德瑞29”去年还是7元一斤,现在卖到了9.5元,“金海5号”从7.5元涨到了11元,就是最便宜的“郑单14”也卖到了8.5元一斤。
针对农资尤其是化肥价格偏高的状况,一些农民表示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齐河县焦庙镇农民高艳华说,全家7亩地各种补贴也就近400元,可现在算账,光买化肥就比去年多支出近200元,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基本上被农资涨价抵消了。她无奈地说,到了要用肥时,虽然贵但该买还得买,只是会买得少一点,施得少一点。
为应对飞涨的农资价格,许多农民“各显神通”。
在济南种子大世界,从一辆汽车上下来十多名妇女,一会儿的工夫,她们就装了大半车棉花和玉米种子。原来,她们是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办事处的农民,她们今天是来“团购”种子的。“几家联手买,可以享受批发价,还节省运输费。”她们中的一位乐呵呵地说。
惠民县孙武街办银子刘村的李洪亭,则是把土地承包了出去。之前他一直种着20亩地,今年则只留了6亩,其余的租给了一个大户。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小麦亩产800斤,他以每斤1.02元的价格卖出,收入816元。刨去机耕机播、化肥、种子等630元的成本,不算人工,收入也就百八十块钱。“这还是正常年景,如果赶上天灾,小麦产量低于600斤就会赔本。”
李洪亭认为,与外出打工相比,现在种地很不划算。他说,这几年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给了农民很多优惠政策,各种补贴也不少,可无论如何,粮食提价都跟不上农资涨价,“农民种地真是越来越没账算了。”
减少投入成了一些农民的无奈选择
春耕在即,农资使用高峰即将来临。据山东省农业厅的一项调查显示,1-3月份全省化肥价格普遍上涨,尿素市场价格为2044.38元/吨,同比上涨11.39%,环比上涨5.56%;复合肥市场价格为2994.4元/吨,同比上涨16.2%,环比上涨6.8%;磷酸二铵、氯化钾市场价格也有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农用柴油6.93元/升,同比上涨14.2%,环比上涨6.5%……农资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记者决定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
在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种子公司,前来打听种子和化肥价格的农民络绎不绝。店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最近几天不少农民来询问价格,但问的多买的少,现在每天的化肥销售量还不到去年同期的70%。
说起高涨的农资价格,这位工作人员指着门前停着的一辆辆农用三轮车说,以前雇他们把农资从仓库运到门市部,一趟只要4块钱,现在是10块,连这都涨了,农资涨点价也算正常。
山东省物价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则认为,人工成本的增加仅是影响农资价格的一个次要因素,主要原因还在于生产原料价格的提高。这位工作人员说,煤炭、石油等是农资产品的上游原材料,去年以来这些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加之受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农资产品运输成本增加等,也推动了农资销售价格的上升。
另外,化肥及部分农资价格存在着在销售旺季惯性上涨的趋势。他说,从历年的农资价格走势来看,元月至2月份农资价格基本趋于平稳,3月份进入春耕时节,农资需求自然上升,农资价格顺势上涨明显;今春受生产企业成本上升的影响,化肥零售价格更是涨势凶猛。
种子价格上涨,除了主要原料和人工成本增加以外,还有供需失衡的原因在里面。济南种子大世界的农资经销商梁敬民告诉记者,单就棉花种子来说,去年棉花价格涨幅较大,激发了农民的种棉积极性,今年许多地方植棉面积增大,用种量自然增加;另外,去年棉花价格上涨,一些公司委托代繁的种子收购失控,一部分种子棉流失为非种子棉,致使棉种总量减少;还有就是去年四五月份持续低温,致使棉花种子饱满度、成熟度、千粒重下降,种子棉的出籽率降低3%—5%,这也是种子总量减少的一个原因。
玉米种也存在类似的原因。一位农民在抱怨某品牌的玉米种子价格过高时,经销商告诉他说,去年他向制种基地订购了2万斤该品牌的玉米种,结果只拿到了1万多斤,生产商给出的理由是,玉米受灾较重,造成部分品种产量减少。
原料提价是主因
农资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但过多过快的上涨会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今年中央把“稳定粮食生产”定为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个时候农资价格上涨无疑是给农业发展泼了冷水。
这种担心在记者的调查中得到证实。为迎合农民盼望农资降价的心情,提高销售量,一些经销商由原先的卖高养分的化肥,改为卖低养分的。这样一改,一袋化肥能便宜10—20元。而一部分农民在施肥时还有论袋子的习惯,便宜10元钱是个不小的诱惑,于是许多人纷纷改买这种低养分化肥。
在种子市场也存在此类现象。一洪姓种子批发商就曾表示,为了降低种子价格,今年他就把发芽率不同的两种玉米种子混装在一起销售,据说销售状况不错。
更多的农民则采用了和潍坊市固堤街办魏道林一样的办法,为保本减少了投入。他说,原来要施两袋的今年改施一袋,该打两次药的打一遍,用他的话说,“给土地意思意思就行了,反正赚钱也不能靠它。”
但“人哄地皮,地就会哄肚皮”,全国十多亿人的肚皮还指望着那块地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