孬地打折暗藏猫腻

  总编的褒扬给我平添了力量,这个“望有下篇”也是对我下的一个任务。可是,新闻线索往哪儿去找呢?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正当我为新的素材而犯愁的时候,又接到了一个投诉。

  2012年7月5日,冠县柳林镇乔庄村村民的电话称,一些村民拿到手的粮食直补“不够数”、“打了折扣”,按照相关惠农补贴标准测算,一些农户领到的种粮补贴,还不到实际应得耕种面积的一半。有村民认为:乔庄村在上报粮补面积时,故意少报了一部分。

  我略做准备便搭乘了济南至冠县的长途汽车。还好,冠县汽车站有发往乔庄村的“二元摩的”,进得村便展开了调查。

  下村做这样的采访一定要乔装打扮,千万不能明白着记者身份到处乱转。要知道,当老百姓听说记者来了后会奔走相告,一下子记者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往好的方面说,我们的农民兄弟对记者抱着极高的企望值,甚至会把记者看成“包青天”;往不好处说,那些有问题的村官会视记者为“捣乱者”,甚至会采取想象不到的极端措施予以干扰采访。这是基本常识,万万不得轻视。

  在乔庄村,从上午10点一直采访调查到下午3点,我终于了解到这样几个问题:

  (一)至少有20户村民的土地补贴打折

  据村民介绍,出现“少报”的地块,主要涉及村里的1队、3队以及13队,涉及面积在180亩以上,至少20户。村民董太明告诉我:他家实际种了20亩粮食,但是拿到手的补贴却少了一半左右。他翻出“齐鲁惠农一本通”存折,上面显示:2011年2月20日存入1178.45元,名目是“农资补贴”;2012年2月25日存入1197元,名目是“小麦补贴”。按照这两年的有关标准(每亩百元左右),董太明享受种粮直补的面积刚够12亩。

  我还了解到其他村民的相关情况:村民许纪民称家中实际种粮8.2亩,今年所领小麦补贴为316元;村民王宗荣称家中实际种粮近15亩,今年所领小麦补贴为814元;村民许纪先称家中实际种粮11.7亩,今年所领小麦补贴为474元……这么一算,这些农户的实际种粮面积和上报的粮补面积,都存在着一定出入。

  (二)二轮承包时,分“孬地”打了折

  对于差额产生的原因,村民们心里很清楚。据上述村民介绍,在二轮承包时,他们分到了一些靠着路边、村边的地块,在灌溉条件、平整度、肥力上都不理想,也就是所谓的“孬地”。当时,各个小队自行决定商议,按照一定比例折算面积。例如,有的小队按照2.5:1的比例分地,一户人家理应分得4亩好地,却按照自愿原则,分得10亩“孬地”。

  他们拿出各自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所确权的面积也是打过折扣后的“缩水”面积。以许纪民家为例,他家的确权面积为3.16亩(实际种粮8.2亩),正好和所领到的316元吻合;王宗荣家经营权证上的耕地面积为8.14亩(实际种粮近15亩),跟所领到的814元也吻合。这几位村民认为:种粮补贴“打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所谓的“好地”、“孬地”进行了区别对待,导致他们所享受的粮补面积和确权登记的面积,是“做了除法”之后的面积。

  这些村民认为此举不合理。许纪民说:“这些土地承包过来后,我自己找推土机弄平了,又打了井。现在,这些土地跟其他地一样,都能打1000斤的麦子,也是给国家产粮食呢!为什么就不能给俺们这个补贴呢?”为此,许纪民找过县信访局,据他说:县信访局答复就按种粮面积给。

  (三)补贴打折有啥依据,村支书称怕引发矛盾

  拿到手的补贴款比实际种地亩数少,村民们开始怀疑有人冒领、多领了他们本应得的补贴。为此,涉及这部分“孬地”的村民找村干部,要求公示全村所有农户核准的粮补面积。但是,我所接触的4位村民均表示:“从来没有见过什么张榜公示”,并表示“十分确定”。而且村民们反映:确认各家的面积时,有些年份没有摁手印,粮补发放的手续照样能办下来。王宗荣说:“我已经两年没摁过红手印了,钱也照发。”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将自己恢复成记者,对相关干部进行了采访。乔庄村村支书高全吉向我解释说:“村里当时是把地分成了三等,是按照比例来换算的。但后来,这些‘孬地’条件都好了,他们所得到的回报比粮食补贴要多。如果他们领那么多土地的补贴,很可能引发村民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些土地确权和计算种粮补贴时,面积也都是换算过的。村里是少报了这部分地,但不存在别人多领的情况。这个办法,是通过村民代表商议,走了村民自治程序的。”

  对于村民们反映的“没公示”,高全吉称“胡说八道”。接着,乡镇工作人员取来一张照片,上面显示:在一面红砖墙上贴有21张印着表格的白纸,并有标题《乔庄2012小麦直补公示表》。白纸上的文字已经无从分辨,照片上也没有其他内容。这是当地政府和高全吉确认“曾经公示过”的证据,并称“县里还有档案”。高全吉说:“我们村大,东西3里地,有些人不一定知道。”

  对于“摁手印”一说,高全吉说:“有些村民长期不在家,上面有规定,摁够80%的手印就可以办手续。”

  对于村支书高全吉的说法,村民许纪民认为“站不住脚”。许纪民说:“当时这些地都是废地、坑地、荒地,浇不上黄河水,谁都不要。我们2001年接手改造,变废为宝,这是全村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能有什么矛盾?有什么意见?俺们也从来不知道走过什么自治的程序。”

  对于“是否公示”的争论,许纪民走访了村委会周边的住户,他称:“没一户人家说见过张榜公示过。”并且,他称自己问过周边3个村的村民,也都没见过这些村的粮补公示。许纪民说:“现在,只要村里敢把所有人的粮补面积都公示出来,我绝对没意见!”

  回到济南,与报社总编室编辑沟通后,我又赶往山东省农业厅,就“实际种了粮,产量也不低,但是不仅不能足额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而且连确权登记书上的面积都打了折扣。这一做法是否符合政策”这一问题,咨询了经管处副调研员尹燕思。据尹燕思介绍,在二轮土地承包过程中,确实有些地方对一些山地、洼地等生产条件不好的土地实行了特殊的分配方法,现在涉及到惠农补贴的问题时,有一些争议。对此,农业部门正在研究解决办法,现在一般的结论是: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实际种几亩地就领几亩地的补贴。具体在土地确权问题上,也应尊重老百姓的最初意愿,现有多少土地算多少,但应在登记时注明多出土地的产生原因。

  另外,就小麦直补款问题得到的答复是:“任何转移土地面积、搭车收费的行为都是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尹燕思告诉我,2011年,山东省农业厅、财政厅和监察厅曾出台关于核定土地的紧急通知,明确指出小麦种植面积是实行对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重要依据。通知明确规定,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应做好土地面积核定工作。

  惠农补贴是多好的一件事呀,我就不明白了,干嘛总是有个别地方不把好事办好呢?拍拍良心想一想,你这么做对得住谁?对得住党和政府吗?对得住父老乡亲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