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读者“言论”及点评】
1
夜云:《读者》杂志,伴随我从初中到中年。
每期的《言论》一章,我最喜欢。
局外人:嗯,《读者》是亚洲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许多人喜欢,包括我
2
辉:记得有一期的《读者》杂志最后的“读者来信”,有位读者是这么说的:每次买到新的一期的《读者》,我都舍不得读,怕读完了就盼望下一期,那种感觉太难受了。
局外人:很耐人寻味,这封来信充分说明他对《读者》的“热爱”。如同“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既美好又担心”。
夜云:这个比喻很好。虽然当时的《青年文摘》和《意林》等杂志也有很多读者群体,但《读者》文化还是一流的。
辉:嗯,《读者》以前叫《读者文摘》,后来因与美国得《读者文摘》重名,涉及版权问题,就改名《读者》
局外人:谈到美国的《读者文摘》,这是1922年一对夫妻在地下酒吧办的期刊,
后来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也是世界最成功的杂志,很了不起
3
夜云:是的。我们来一起看看《言论》里的精彩句子并点评一下。
辉:好的,我超级喜欢
《读者》言论————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证严法师
辉:后三个词,每个人都会说。但做好的人,极少。真所谓“知易行难”
***
问:你的节目中有很多美女,你会不会心动。
答:开杂货店的人,不会把每一颗糖果都打开包装纸来试的。
——蔡澜在微博中与博友的问答
夜云:很有哲理也很幽默的一句话。
蔡澜是新加坡人,专栏作家,媒体主持人,他是《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
生活常识化妆技,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后悔成功录,
论文大全雅思题,恋爱金句传送门,不顶不是中国人。
——有网友总结校内网这一类网站的几大俗
辉:校园文化,是社会现实的缩影,也是中国的未来。由此可窥一斑。世间有许多遗憾的事儿,最遗憾、最伤感的,莫过于此。
***
北京一个城市的CT,比整个英国的还多,中国真的这么富有吗?
——中国大型医医疗设备之滥,让世卫组织官员发出疑问
夜云:这是讽刺过度医疗,也是讽刺作为非盈利机构的医院最喜欢赚钱。
我想到朋友说的一句话,说日本的古典音乐厅,比中国的桑拿和澡堂子都多。
这,就是差别。扯臭氧层的没用,都是自欺欺人。
***
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书太贵了,抄吧;您有意见,提吧。
——贵阳某民营书店内的标语
辉:这种幽默的标语,只有在“民营”书店才能看到
***
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李开复对女儿这样说
夜云:这句话很牛。李开复是著名的CEO专业户
***
一人得道,鸡犬不宁。
——时代新语
辉:妙!对于他的家人来说,是鸡犬升天。
对于他管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就是“鸡犬不宁”,包括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
很多人把养生跟治病联系在一起,芹菜降血脂,你就天天吃,
你是吃药呢?人生乐趣在哪儿啊?
咱吃芹菜就是看着水汪汪绿油油的,吃着舒坦。
——养生非治病
夜云:之所以有那么多傻子,是因为他们当初所受的教育使然
***
女人忙着整形,男人忙着转型。
——着名文化评论人江小鱼在《大话影视》中说
局外人:这句话有一定的普遍性。我有本江小鱼老师签名的书《漫谈经典电影》
***
笑大致有两种:一种用心灵展开,一种用心计展开。
——网友妙语
辉:所谓谄笑、媚笑,就是不从心灵发出的笑。
***
路上捡到皮夹、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
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室擦桌子。
——时下许多中小学生的作文“套路”
局外人:这,就是中国教育现状,造假,虚伪,八股文,盲目正能量。
小时候讨老师欢心,长大后讨领导开心。
***
想我了吗?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块广告牌上,旁边是这句话。
据称这是有人借此对奥巴马政府目前的状况表达不满
辉:看来政治也可以幽默的,而且必须得幽默。
而在某些国家,你懂的,要严肃正经,或假正经也行,反正不许幽默。
其实,政治上那点事儿,地球人都知道,
装啥装?不累么?不可笑、荒唐和恶心么?可以用韩红那句话,买了个表的
***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
——诗人张枣的代表作《镜中》里的诗句
夜云:好诗!伤感、浪漫、诗意!
***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
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方向。
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
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
我看到的是能留下来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辉:如果不是乔布斯说的,这句话同样富含人生哲理。只可惜,他真的死去了,且是早逝。
***
统计数据就像美女身上的比基尼,
露的部分引人遐思
没露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有学者以夜间灯光数推算一国的经济盛衰,呼应美国已故学者列文斯坦所说,官方公布的数据看不到重要信息
夜云: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以联想一下我国的统计数据
***
培养人才,不能仅看毕业的时候有用,毕业后40年、50年都有用,才叫有用。
——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张信刚
局外人:这里指的就是,人格魅力。
我们的教育怎样?不用看教材,就看老师和校长大部分情况下在讲台上和私下里是什么嘴脸便知。
***
现在的年轻人想买大房子、开好车、娶漂亮老婆,这是欲望。我们这一代承认欲望,不承认理想。
--陈丹青
夜云:对陈丹青这个人,褒贬不一。但他说的这句话,没毛病。
***
一个时期以来,没有特色几乎成了我国高校共同的“特色”
——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教授说,他认为造成中国大学缺乏个性的原因有三:体制因素,管理因素,不按教育规律办事
辉:这里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体制,教育规律
***
美国成年人每年只花99小时读书,
而看电视却要用去1460个小时。
——迈克·摩尔《白痴民族》
辉:用在中国,可以把电视换成手机。
如果说美国人没有文化,那么我们有么?
***
别逗了,你的瑞典口音倒是装得挺像的。
——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在接到获奖通知电话时正极其不爽
他当天照常骑自行车去剑桥大学上班,中途爆胎,只好走到学校,结果迟到了。
所以,他没好气地如此回答。
辉:看来真正的牛人从来不觉得自己牛
***
让梦想成真的最佳方式就是醒来
——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
辉:其实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有的梦可以做,有的梦就不可以做
***
人类是地球的癌细胞。
——位学者的观点。人类对地球资源予取予求,使地球变得千疮百孔。
需要警惕的是,这其实是自取灭亡。
夜云:这句话有点扯,但不是很扯。
***
我们写作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
将光线投在上面,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
——村上春树
夜云:王小波先生在面对意大利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他相信个人的智慧,而不是“集体智慧”
***
他(丈夫)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还是我的钱。
——根据一顶调查,包括中、美、英、法、日在内的9个国家,平均有一半妇女信奉这条”真理“
夜云:哈,看来地球上的女士都很“可爱”
***
吃得下,睡得着,喜欢动,心情好。
——肄业于金陵女子大学的李洛珍曾从教60年,现已年过百岁,她的长寿秘诀就这么简单
夜云:四句话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功力的,只有很少数的人做的好。
***
世上本已有路,设的卡多了,也等于没路。
--一网友感慨区域招生名额和户口限制等隐性关卡
夜云:是的,弱者没有出路,也没有话语权
***
称呼对方的姓名对于对方而言是最甜蜜的语言。
--请记住这条语言学原则
夜云:这是许多人忽视的经典沟通技巧
***
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对他说忙的人就越少;
一个人的成就越小,对他说忙的人就越多。
--郑渊洁
夜云:我喜欢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以及《舒克和贝塔》,
但这句话我不认同。什么是成就?难道成功就是成就?谁说的?
***
好学生将来不一定有好出息,
坏学生将来不一定有坏出息。
--郑渊洁
夜云:这句话好,直扎中国教育体制。
因此,他不让儿子上学,自己在家里教。
***
讲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
不讲理的人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
所以一切进步得靠不讲理的人。
——萧伯纳《给革命者的格言》
夜云:这同样是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赞
***
一份报纸想要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
——默多克
辉:看来默多克很看好中国的影响力
***
在家里,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
出了家门,我们对社会百依百顺。
——都市男女的感慨
夜云:哈,在社会上可没人惯毛病
***
当游子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
心里激起的不是温柔的思乡情感,
而是恶狠狠地对房价诅咒的时候,
这个社会已经病入膏肓了。
——传媒人王佩说
夜云:此话很深情
辉:“深情”二字妙
***
孩奴。
——用来概括形容父母的一生,
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
为子女挣钱,而失去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夜云:孩子未来也会这样做,代代相传,共同丢失的是“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
不管年龄有多大,
不管家人怎么催,
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
——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具大代价
夜云:是的,自己认为“到时候”了,才是真的到时候了。
辉:想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
***
没有人不想和你同坐一辆豪华轿车,
但你需要的,却是轿车坏了还会和你一起搭巴士的人。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的名言
夜云:所谓同甘共苦才是真正的朋友
***
用沉默对付他人的非议,
在强者是一种风度,
在弱者是一种聪明。
——沉默的力量
夜云:内心强大的沉默,才有力量。否则,那叫懦弱。
***
我发明了一个词:五养男人:养房、养车、养老、养小、养老婆,
也叫无氧男人(快累死了)。养的级数越高,代表压力越大。
——周永德
夜云:乍一看,这话有道理。但细想,若不会养心、养德、养身体,那累死也该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