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
【大脑与快乐】
1
夜云:我们吃美食,会通过味觉到腺体、植物神经,最终传递大脑的脑丘、脑垂体
让大脑产生了愉悦,我们就“高兴了”
辉:您想说明什么?
夜云:我们开豪车,住洋房,赚钱,升职,找情人等等,
无论做什么,都是通过肢体、视觉、听觉、嗅觉等最终传递到大脑,
然后,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该高兴了”。
局外人:这倒是
2
夜云:二十世纪初坎农等美国心理学家也提出这样的观点,
快乐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等机制分泌、产生各种多巴胺、腺体、复合胺、激素等,
让我们产生各种愉悦或厌恶的感受。
辉:到底什么意思啊?
局外人:是啊,我也糊涂了
3
夜云: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得到,都是为了“讨大脑开心”。
既然这样,我们不必花上几十年去拼命赚钱、买别墅、豪车或游艇,然后才能让我们的“大脑高兴”。
我们完全可以现在、此时就拿起一本书,读一首诗,听一首音乐,走入大自然,或陪伴亲人
就可以立即、轻松地达到“让我们大脑高兴”的目的。
这样就省去了拼命几十年的“弯路”,避免了早衰、早逝及各种烦恼,何乐而不为?
辉: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啊,这个理论成立么?
局外人:是啊,怎么有点像阿Q精神?
4
夜云:看起来有点像,其实未必。
生活其实我们可以照常继续,只是不要“太拼命”,或“刻意去追求什么、期盼什么”。
佛家说这些物质什么的都是假象,我的理解还没到这个层次。
我的理解是:面对房子、车子、票子、学历、职位等,我们努力“七分”就好,
别拼命,一是拼命会早衰或早逝,二是拼命之后到头来还是为了“讨我们的大脑开心”,何必绕那么大的弯子,那么麻烦和劳神呢,不值得
5
辉:我好像懂了,您的意思是
一,“让大脑开心”的方,其实有许多更加轻松的捷径,比如读书、运动、陪伴家人等
二,物质上我们又不能“光着屁股瞎乐呵”,还要用“七分”的力去努力学习、工作和生活。
是这个理儿吧?
夜云:是的,我不知道这个理儿对不对
辉:我看行
局外人:我觉得对,这应该是“快乐哲学”的很重要组成部分
夜云:我们共同学习
不要“做名利和物质的奴隶”,
而要尝试“做我们自己大脑的奴隶”。
七十二
【意见领袖——杠精】
1
辉:现实生活中或在网络上,许多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嫣然一位“意见领袖”
局外人:是的,这种人看什么都“挑刺儿”
辉:我想,批评一些垃圾人或垃圾事物是对的,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应该给予肯定。
但不能眼里总是问题,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美好和邪恶并存的,古今中外一直都是这样。
看不到美好的人,和看不到邪恶的人一样,都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
2
局外人:的确。这是病,得治
辉:而且,最重要的前提是:要看看自身有什么问题,
先给自己提提意见,改变一下自己,
然后才能给他人和社会提意见。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理智。
夜云:是的,只看到他人和社会的问题,
而看不到自己屁股上的屎,
这种人显然不明智,也会贻笑大方
局外人:嗯,话糙理不糙
七十三
【美颜】
1
夜云:我有时跟风,也在网上开直播。
我发现视频里我的美颜效果太好了,比我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15岁,我都快上瘾了
辉:嗯,臭美之心,人皆有之
2
夜云:我想说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给自己“美颜”,
比如有点亲和力,穿戴得体,说话注意分寸等等,获得好的印象。
辉:是的,这没错
3
夜云:在我们注重外在“美颜”的同时,不要忘了内在的“美颜”。
因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若没有一定的底蕴,和别人相处几天就“露馅”了。
局外人:是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4
辉:怎样给自己的心“美颜”呢?
夜云:比如,阅读,做公益践行社会责任,
听古典音乐,朗诵诗歌,学会换位思考,运动等等,
这些都是给自己的心灵“美颜”的最好方式
辉:受教了,我得回家告诉老婆去
夜云:哈
七十四
【早熟与晚熟】
1
夜云:通常意义上的早熟或晚熟,本来无可厚非。
辉:是的
夜云:我想强调的是,有的人年轻时候就懂得如何“做人”,并践行的很好。
而有的人到了中年才学会“做人”,实属遗憾。
辉:差哪儿呢?
夜云:这应该源于他的原生态家庭,以及他所读过的书,结交的人,以及人生经历等等
2
辉:嗯。我在网上看过一个评论。
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说《国学》太好了,他活到现在终于知道怎样做人了。
有网友评论:那你五十岁之前干嘛去了?
夜云:哈,网友这句话虽然很苛刻,但不无道理。
做人这件事,本该在成年之后就要完成的,
但中国的教育只注重成绩,
根本不注重人格健全或人文精神等,
就势必造成许多“人格上晚熟”的成年人
无论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是百姓还是商人、官员,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辉:是的,“什么样的教育,就结什么样的果”
夜云:嗯,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体制,根本培养不出“有人格魅力”的人
七十五
【乌合之众】
1
夜云:乌合之众是怎样炼成的?
辉:不知道,但这样的群体太强大,而且还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乌合之众
夜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乌合之众就是怎样炼成的
辉:是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保尔柯察金?
夜云:不是,这里说的是真正的“炼钢”。炼钢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温度、配料、工艺、熔渣、气体供应以及微量元素的添加等等,
这样才能炼出不同的钢材
2
辉:那么乌合之众是怎样“炼成”的?
夜云:麻木不仁、人云亦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阅读、不思考、浮躁、愚昧,只喜欢赚钱和娱乐。
如此,乌合之众就“炼成”了
辉:看来我快“炼成”了哦
七十六
【“他们”的世界】
1
夜云:有次我看到一组数据,美国同性恋人口占3.8%,中国是1%左右。
而美国人口才2亿多,中国14亿多。
可见中国是世界上的同性恋大国。
辉:我还真不知道
夜云:是的,这个比例及数字震撼了我,因为我以前从来没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及数据,我以为同性恋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人。
辉:听朋友说,在大学也有同性恋的现象,在公共场合也很容易分辨出来,我就看不出来。
2
夜云:至于同性恋产生的原因,有许多说法,这里暂且不论。
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种“变态”的现象,
也不是可以忽视的现象,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现实。
我们要正视或承认这种现象,或一种文化。
辉:反正我不能理解,但我可以在理性上接受他们
3
夜云:李银河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性学家,
她和先生王小波一起做这方面的社会调查,
是很严谨、很学术、很艰苦的那种民间调查。
他们发现,最痛苦的是同性恋者本人,其次才是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辉:原来是这样啊?
4
夜云:是的,许多人认为同性恋者都是“闲的”,都是“扯淡”。
但他们才真的是受害者,
从不敢出柜 ,到出柜后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
遭受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创伤。
也有许多同性恋者受不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而选择自杀,实属遗憾。
5
辉:我总觉得他们“不正常”
夜云:其实,他们除了性取向与我们不同,
其他七情六欲及处人处事方式等都和我们一模一样。
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普通人,
普通的百姓、商人、名人明星或官员,
只不过他们的性取向不同而已,也仅此而已。
试想,假如我们的亲人或好朋友出柜了,而全世界的人都在远离、误解、唾弃他们,
我们会怎么想?
辉:我懂了,看来我out了,不该在思想上就拒“他们”于千里之外。
这是不理智,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6
局外人:嗯,我认识一位朋友,
他是留学美国的博士,很优秀、很绅士,
后来才知道他是同性恋,我都不相信。
我原来以为同性恋者都是一些另类的或颓废的社会边缘人,看来我错了。
夜云:非常感谢二位的理解和包容,
推荐王小波写的文章《他们的世界》
以及《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关于同性恋问题》
辉:谢谢
七十七
【灵感】
1
辉: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灵感
夜云:是的,一般来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
一个人天天想着什么,灵感就出现什么
局外人:据我所知,作家和音乐家最需要灵感,
许多作家和音乐家后来出不了“大作”,都是说自己的灵感枯竭了,可见灵感的重要。
2
辉:嗯,《蓝色多瑙河》的诞生很有趣。
有一次,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突然有了灵感,但手头没有稿纸,就把乐谱大致写在了袖子上。
妻子在收拾家时,看到写满乐谱的衣服袖子,她知道丈夫经常把灵感记在袖子上,就把衣服收了起来。
谁知斯特劳斯回来后找不到那件衣服,妻子发现佣人已把衣服送到洗衣房。
情急之下几经周转才找到,这就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必演奏的那首著名的《蓝色多瑙河》的由来。
3
夜云:看来所谓灵感,就是“不是你想得到就能来的”,而是一种“不期而遇”的智慧和创意,且“稍纵即逝”
辉:是的,所以现在有许多作家、诗人或作曲家通过喝酒或吸毒去寻找“灵感”,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
夜云:嗯,说到灵感,其实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产生“灵感”。
比如恋爱或爱情中,苦思冥想中会突发灵感,想出办法去“追”对方或取悦对方。
4
辉:官员贪污,有时也需要“灵感”,如何才能“既让对方上供又让对方谢谢你”。
局外人:哈,灵感还可以用在这里啊?不过“歪心思”的确也算“灵感”
辉:比如商人经商也是一样,天天冥思苦想企业如何经营,
哪一天突然有了灵感,从而解决了企业经营上的关键问题。
局外人:嗯,工业设计、发明家、网络经济等,
最需要灵感,产生优秀的“点子”、“创意”和“策划”。
5
夜云:是的,天天想什么,灵感就是什么。
但是很少有人天天想“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这个问题
若是这样,他的脑子里也会经常蹦出与“幸福人生”有关的灵感,
比如人格健全,比如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比如情商、自律等等。
这总比那些在生活上、健康上或生意上出现了重大问题之后再“拍大腿”的人要好,好许多。
辉:是的,的确
七十八
【村落文化与城市文明】
1
夜云:所谓村落文化,比如一个小村子里,什么张家长、李家短,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八九不离十。
这些信息汇集到一起,就是村落文化,或叫村落文明,或叫村落哲学。
村落文化从来就不是凭空出来的,也不是上面“灌输”下来的,而是村民集体智慧和信息的综合体现。
2
辉:那么城市文明呢?
夜云:城市文化也是一种村落文化,城市只不过比小村庄大一些,每家之间串门、走动少一些,接触的人及思想、文化杂一些,仅此而已。
但城市文化具备村落文化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综合到一起,就是城市文化或城市文明的总和。
辉:那么,城市人都知道些什么?
夜云:你说呢?
辉:那就太多了,海了去了
夜云:对!这“海了去了”的各种好的坏的信息、想法、说法、事实、思想、文化等汇总在一起,就是原汁的、正宗的城市文化。
辉:不对呀,给我的感觉,一个城市的文化或精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呀
夜云:你觉得对么?1万个人有1万种想法,只用一句话去概括或引领、代表了城市文化或文明,你觉得这件事不狗血么?
3
辉:是的,有点。村落文化是每个鲜活的村民家庭的想法或思想的集合,
城市文明也应该是尊重每个鲜活的、有想法的个体生命,
他们的合集才是城市文化的本质。
而不能用一句话去总结或引领城市文化或城市文明,这显然是自欺欺人的。
夜云: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