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刘姥姥和大观园,我们与世界】
1
夜云:想必您读过《红楼梦》吧
辉:嗯
夜云:曹雪芹让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引出了各色人物及关系,见证了贾府由兴盛走向衰亡的过程,也表现出她作为“庄稼人”的朴素和智慧。
第一次是看出她是个懂得变通、善于建立联系与小心谨慎的人
第二次体现了她的智慧和才干、能感染快乐别人的人
第三次体现了她是一个侠肝义胆、重情重义之人
这里暂且不表。
辉:那您想表什么?
2
夜云:农家老妇人进大观园,没见过市面,看啥都是新鲜的,这很正常。
亭台楼阁、廊榭轩馆、山水花草、鸟兽虫鱼,美食、美景、美女无所不有。
而我们面对当今世界,也是像刘姥姥一样,有太多的新奇,也有太多的失望或遗憾。
辉:有道理
夜云:但是面对这个多彩而复杂的世界,许多人还赶不上刘姥姥
辉:怎么讲?
3
夜云:起码刘姥姥敢于走进大观园,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现在我们有些人不肯走入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信息社会、各种思想文化及新生事物,而甘愿呆在“乡下”做“庄稼人”——固守老观念、老思想,拒绝时代的变迁
要么盲目爱国,要么盲目骂国,教条、古板
不肯睁眼看看眼前的“大观园”,更不想走进这个巨大无比、精彩纷呈的“贾府”
辉:哈,这个比喻蛮独特的
4
夜云:刘姥姥见到的大观园,和我们见到的世界,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很“大”。
但,许多人只看到或只喜欢一小部分,比如有的人只看到了美女,有人只看到了娱乐,有人只看到了金钱,有的只看到了美好,有的只看到了邪恶。
而真正的“大观园”和“世界”,是包含了善良与卑鄙、美好和邪恶、智慧和愚昧、快乐和痛苦等所有。
若看不到这些,就是赶不上“刘姥姥”
辉:是的,也对
5
夜云:有的人眼里只有“娱乐”,或天天刷手机。有的眼里只有“文学”。有的眼里只有“赚钱”。有的眼里只有“孩子”。有的眼里只有“宗教”。有的眼里只有“运动”。有的眼里只有“爱好”。有的眼里只有“伴侣”。有的眼里只有“吃喝玩乐”等等。
其实,我们应该始终睁开双眼看看真正的“大观园”——“大千世界”
辉:嗯,大千世界就在眼前,而许多人宁愿把自己局限于“一点”,局限于自己喜欢的“小山沟”。
6
夜云:其实,我们不必走遍世界就能知道这个“大观园”,通过网络上的各种论坛、文章、图片、书籍和视频,也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可偏偏有许多人有“选择性失明”,对自己不喜欢的或与己无关的任何观点、思想和文化视而不见,从而真正地落后于时代,成为新一代的裹脚老太太。
辉:是的。以前是被动裹脚,现在我们是主动裹脚。
网络就在那里,世界就在那里,“大观园”就在那里,不敢进,还不如刘姥姥的勇敢和开放。
夜云:嗯,梗就在这里。我们要主动扯开裹脚布,狠狠地拥抱这个多彩而无奈的世界,才能不枉一生,没白活。
辉:是的
7
夜云:另外,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大观园”、“大世界”。
许多人不能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更无从谈起去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他人和世界。
辉:对头,这是点睛之笔,我觉得。
局外人:嗯,我觉得清扬童鞋在气质这块,还是拿捏的很准的。
夜云:哈,老陈俏皮话倒不少。不过我喜欢这样的吹捧,哈哈
局外人:看来,再智慧的女人也有弱点
夜云:我承认。但,再智慧的男人也有弱点
局外人:怎么讲?
夜云:去你的
十九
【评季羡林“读朱自清《背影》”】
1
夜云:读过一篇季羡林评朱自清《背影》的文章,有所感触
辉:说说
夜云:大师落笔,果然不俗,值得学习。但有几点看法。一是,文中说到,中华文化的特点,在于儒家思想中的“礼”。
而依我看,礼固然重要,但礼背后的东西更重要。
辉:怎么讲?
夜云: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百姓、商人或官员很在乎表面的礼,而背后却争权夺利、唯利是图。
辉:的确
夜云:而有些人虽然表面上的礼节做的不到位,但心地善良、从不越线。
很显然,这后一种人,知晓“大礼”,更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辉:是的。表面的“礼”,并不代表心底的“礼”;表面的“无礼”,并不代表心里没有“礼”。
依我看,能够基本做到“由内而外地微笑及善良”,这样的“礼”已足够了。
其他众多的繁文缛节已大可不必。
2
夜云:是的。还有,文中谈到,英文无法翻译“孝”字,“子孝”只能译作“子女的虔诚”,显得过分啰嗦。
而我觉得,“虔诚”、“博爱”比“孝”字要准确
如同西方的“契约精神”比中国传统的“和为贵”、“人际关系之道”要准确的多。
辉:是的,“孝”仅仅是虔诚和博爱的一小部分,做到了后者,前者迎刃而解;而只做到了前者,未必能做好后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3
夜云:的确是这样,这也是非常“奇怪”的现象。文章最后还强调,要把“背影”引申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视野当中,而非仅仅局限于父子感情。
辉:这没错呀
夜云:这我也可以理解,但,我们还是要注意,有些人在“齐家”、“孝”等方面做的很好,但对外却面目全非,坑蒙拐骗、无恶不作、践踏社会基本公德,实属遗憾。
辉:嗯,有这种可能性,也普遍有这种现象
夜云:我认为,文中只描写“父子之情”已足够,已非常细腻、感人,不用提到太高的高度。
意思是,这对父子的描写,并非说明这对父子以后就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辉:我同意。盲目地“道德拔高”,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而是理想主义,或是“忽悠主义”。这并不符合真实而复杂的现实。
局外人:的确
二十
【世间最美好的事——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1
夜云:我们仨一起谈谈一个非常严肃而有趣的话题:
如何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我们自身
辉:这个问题不是谈过了吗?
局外人:是啊,真没劲
夜云:是的,但没有专门、详细地谈过
辉:怎么谈呢?
2
夜云:我们之前说过,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一些非常闪光的和非常垃圾的地方
辉:是呀
局外人:您的意思我们都要自己扒一扒?
夜云:是的
辉:有必要么?那多难为情?自己知道自己就行了呗
局外人:是的,这有点像光腚上大街的感觉
3
夜云:假如有一天,我们面对上帝或地狱判官,他们若问起我们在人间怎样,我们会说人间这样或那样的各种好或不好。
但假如他们问我们自己怎样,我们还得现想、现编。到时候若说慢了或说错了,都不是一件好事,说不定会吃大苦头。
还不如我们现在先想好了,到时直接交卷就好。
4
辉:这倒也是哈。我觉得我身上没啥优点
局外人:我觉得我身上没啥缺点
夜云:说完了?你们觉得上帝或判官能满意么?
辉:估计不能
局外人:肯定不能
夜云:那就好好想,好好说
4
辉:都包括哪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呢?
夜云:全部
辉:什么意思?
夜云: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全部
辉:那太多了,一时半时想不完
夜云:那就用二时、三时,我等你
局外人:也包括床上那点事么?
夜云:是的,全部
辉:老陈别打岔,我觉得这次谈话她是严肃的
夜云:哪一次谈话都不是纯娱乐的,我没时间和兴趣和你们整没用的
5
局外人:那么这次谈话主题有什么用?
夜云:毕竟,我们这一生是用来体验、享受并拥抱生活和世界的
但假如我们连自己都弄不清自己,谈何拥抱生活和世界?这分明不成立
局外人:嗯,也是
6
夜云:王辉你想好了么?
辉:想好了。我有3个缺点和2个优点
夜云:很不错啊,能具体说说么?
辉:不能。不是说好了是未来见上帝或判官的时候才说么?
夜云:现在练习说说也可以,到时能够回答流利些
辉:不说,我不想说
夜云:那好吧。你生活和思想上的全部优点和缺点就这些?
辉:是的。您呢?
7
夜云:我之前认真思考过了,我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全部优点有17个,缺点有23个
辉:天,那么多
夜云:不多,之前我也是想不出来。但,只要用“心”去寻找,就能找到
辉:看来我是没有用“心”
夜云:我看也是
辉:那我再好好想想
8
夜云:老陈找好了吗?
局外人:我想好了,我有12个优点,18个缺点
夜云:非常不错。能简单谈谈么?
局外人:不能,也不想
夜云:真不是纯爷们儿
局外人:我承认我不是爷们儿,否则我就是卢梭第二了。
那么您敢说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么?
夜云:我也不敢
局外人:这不就完了,还说我们呢
辉:毕竟她是女生
9
夜云:这倒不是。在基本人文和人性之上,其实不分性别。
局外人:那么您为什么不说说?
夜云:说实在的,不是因为我是女生,也不是因为所谓隐私,而是因为,我自己在面对我身上的各种缺点时,都感到脸红、遗憾、卑鄙、恶心和伤心。
我实在没有勇气在这个“三人行”群里说出来,实在是不敢
局外人:理解您。如同理解我自己。
10
夜云:辉重新想好了吗?
辉:嗯,差不多了,我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全部优点有23个,缺点有28个
夜云:天,那么多,看来很认真的样子,毕竟是学哲学的
局外人:你是纯爷们儿,你说说都是哪些优点和缺点?
辉:不,我不说
夜云:哈,看来男人也有难言之隐哦
辉:那当然,您刚才说过在基本的人文及人性面前,男女是平的
11
局外人:我们都不具体说说,那么这个话题有意思么?有意义么?
夜云:我觉得有
局外人:有什么意义?
辉:你说呢?
局外人:我觉得没意义
夜云:我觉得有意义
辉:有什么意义呢?
12
夜云:通过全面寻找自己身上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各种优点和缺点,让我真正地触摸到了自己。
有了这个基础,我觉得我才有资格和勇气去走“第二步”——认识他人和世界。
否则,我觉得自己心里没底。
或者说,我之前所认识的他人和世界也许都是错误的,因为,我连自己都没找到及认识到。
辉:天,那么深刻,好像有点宗教的味道。
夜云:是的,一切宗教的基础无非就是认识自身。否则,信啥都白扯。
局外人:我觉得的确是这样
夜云:你刚才不是说今天这个话题没意义么?
局外人:是,但,经过您的启发,我发现又有了意义
夜云:切
13
辉:那么,接下来我们该谈谈如何去寻找并认识他人和世界了吧?
夜云:不用了
辉:为什么?
局外人:是啊,我们刚刚学会了走“第一步”——寻找并认识自身,就是为了走“第二步”、“第三步”的
夜云:不用了
辉:可是为什么啊?
局外人:同问
夜云:其实,我们学会了“第一步”,自己就会走“第二步”、“第三步”...“第N步”了
辉:什么意思?
局外人:笨死。她的意思是,我们只要学会了勇敢地去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我们自身,那么,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他人和世界这件事儿,就不算事儿了。
夜云:是这样,亲爱的
辉:但是,他人和世界要比我们自身复杂的多啊
局外人:是啊,我也是这样认为
14
夜云:世上最难的事,最复杂的事,是寻找并认识自己。
这不是我说的,史蒂文·密勒在《认识你自己》一书中也强调过
苏格拉底也引用过德尔斐刻在阿波罗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吧”
温伯格在《莎士比亚论人生》一书的第一章,就是“如何认识自己”。
另外,巴甫洛夫、老子、黑格尔、老舍以及契科夫等中外思想家、作家和哲学家,无不把“寻找并认识自己”作为认识世界的先行条件。
自己是最复杂的,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我们把最复杂、最难的事物——自己都拿下来了,我们还怕什么。相比全面认识自己来说,认识他人和世界就太容易不过了
辉:这道理有点玄,不过听起来貌似很有道理的样子
15
局外人:是啊,但,您这套理论是不是像那些众多的垃圾理论和垃圾鸡汤一样,仅仅是“听起来很美、看起来很美”,而“实际上操作起来很难、很狗血”?
夜云:怎么会呢?
局外人:怎么不会呢?
夜云:“他们”是由人组成的,“世界”也是由人组成的。
刚才我们一起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了自己,那么,就完全等同于我们全面认识了他人和世界。
因为,在基本的人文及人性之上,“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或世界”的所有美好和邪恶,其实都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在面对他们和世界的时候,还有什么忐忑、无助和担心的呢?
辉:看来,事情的确是这样
局外人:这说法很独特,也好像有道理,但我好像脑子还是转不过弯儿
16
夜云:当我们遭遇“他们及世界”的所有美好或邪恶的时候,我们不必感到任何意外,因为,“他们”和世界就是我们自己!
辉:这个结论很烧脑。
“他们和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人”的美好
而作为“基本人文及人性”,“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而刚才我们已经全面找到并认识了自己这个“人”,也就等于已经找到了“他们”和世界。
至于“他们”和世界之所以邪恶,也是这个道理。
17
局外人:是的,我们在全面寻找自己优点和缺点的时候,体验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欣喜和惶恐”。
经过了这一关,我想,面对“他们”和世界,我们就会很从容。
因为,没有比我们自身更复杂、更难的事物了。
最令人感动和祝福的,不是“他们”和世界,而恰恰是我们自己!
最令人厌恶和痛恨的,不是“他们”和世界,而恰恰是我们自己!
辉:看来,地球人都要以这种姿态去“耗子尾汁”(好自为之)才对
局外人:哈哈
18
夜云:老陈说的非常棒!
就应了刚才所说的那样,只要敢于辩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那么,“一切事儿都不算事儿了”。
辉:但愿
局外人:不是“但愿”,应该是“一定”
夜云:是的,一定!
辉:相信我们自己,一定!我们一起干一杯吧
夜云:干啥干?我在给孩子们上课呢
局外人:是啊,干啥干?我在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