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健康】
前面我们提过
地球人都知道:要“先做人、后做事”,方能得到幸福人生
做人格健全的人,才算做好了“先做人”
做人这个事儿解决好了,我们才能谈“做事”:婚恋、家庭、事业、休闲娱乐等等
不然,我们连“人”都不是,还扯啥?
————
人格健全的六个词:温良、人文、健康、情商、自律、谦卑
之前谈过两个词了——温良和人文
三人群里,我们继续谈人格健全的第三个词:健康
健康分两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1
局外人:身体健康这件事,还用谈么?谁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啊?老调重弹有意思么?有意义么?
辉:您说呢?有位教授在清华大学演讲中说道,“不怕赚的少,只怕走得早”。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健康不会出现问题。
夜云:是的
辉:谈到身体健康,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某某名人或明星英年早逝等消息,让我们有种错觉,认为名人或明星严重或亚健康、疾病或早逝的情况多,其实未必。
只因他们是名人,媒体报道的多而已。
但这也说明了一个现象:无论是百姓还是名人,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局外人:嗯,有人开玩笑说现在90后都开始养生了, 时时刻刻带着保温杯,可能还放点枸杞,哈哈
2
夜云:嗯,虽然现在医疗科学技术发达,但人的身体所遭受的各种“侵袭”远远高于科技的发达。我们发现,许多医生都救不了自己和亲人的命。
辉:嗯,大数据表明,中国每13个人当中就有9.5个人处于亚健康和疾病状态
疾病状态的人群占65%,包括三高、癌症以及各种顽固疾病、炎症等人群。
夜云:这个数据蛮可怕的。身体的构造不同于汽车的构造,非常复杂。
汽车零件大不了有100个或1000个,是有数的。
而一根头发丝里面的DNA、蛋白质、腺体等等是无数的,且是“不断变化的状态”。
我们再看看身体的八大系统、四大组织,那就是复杂加复杂,且变化无穷。
“对症下药”只是理论上的“比较对症”,只是相对起来,此药比彼药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而已。
3
局外人:不对呀,我们看朋友圈各种保健品、各种营养品乃至各种净水器、各种器械等等,都有大量的案例图片或视频,都是治好了三高、癌症等各种疑难杂症的。
辉:首先,我们不能肯定那些案例全都是假的,当然,也肯定不全都是真的。其次,若是真的非常有效,那么中西医医生早就给自己和家人用上了,医院等机构更会推广这种“保健品”,为了全民健康嘛。
夜云:这说明那些保健品并非那么神奇?
辉:是的。一般来说,只要有效率能够达到36.7%,就可以进入临床。
而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各种“神药”几乎都是百分百治愈所有的疾病,这种现象显然有两个“硬伤”:
一、说自己百分百治愈的产品,其实百分百是骗子。
二、若真的能达到36.7%以上的有效率,早就进入中西医临床了。
其实,医生是离身体健康最近的人群,他们可不是傻子。
相反,百姓才是傻子,根本没有医生那样数十年对身体结构及疾病原理的学习、实践和探索。
许多老百姓学了几天保健品或健康的知识,就成了健康专家、中医专家,显然是在侮辱数十年在医疗一线耕耘的医生的智商。
4
夜云:但为什么有些医生也在使用或推广各种保健品呢?
辉: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我们不能说这是不合理的。毕竟,营养和保健,是中西医都需要补上的一课。
但,还是回到刚才谈的两点,只有这种保健品被大比例的医生和家属使用,且其“包治百病”的效果能够进入临床推广,才能说明这种保健品真的牛逼。
而事实上,有的医生和家属即使用保健品,也非常“不专一”,经常换品牌用。
意思是,因为治不好才不得不换产品的,并非如同朋友圈那样说的许多保健品都是包治百病。
5
夜云:嗯,对于健康,有的医生说,偶尔的头疼脑热、腰酸背痛或月经不调、痔疮等,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也可以说明身体基本健康,通过调动自身免疫力完全可以自愈
医生普遍认为,自身免疫力是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只是以后稍微注意一些起居、饮食、情绪就好。
如果在这些小问题上面,总是吃药、输液,长期不让身体调动自身免疫力,会出现大的问题。
另外,要定期进行全面体检。
有些疑难杂症的确有时体检不出来,但对于大部分疾病是能够体检出来的,尤其是女性乳腺、卵巢等相关疾病。
许多人因为从来不重视体检而把病情拖到了晚期,非常遗憾。包括女性医生在内。
6
局外人:哦,意思是,我们既要从战略上“重视健康”,又要从战术上“藐视健康”?
辉:对头,老陈的悟性也是没谁了,有高度的概况和总结能力
夜云:关于如何搞好我们身体健康,大家可以搜各种健康知识就好,医生没有时间跟我们说这些。
其实理论大家都知道的差不多,比如说心情、运动、睡眠、熬夜、压力、不运动、暴饮暴食等等,主要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做到了,才算知道了。否则,就是不知道。
局外人:就是说,一个人知道吸烟不好,但戒不了 ,说明“他根本不知道吸烟的真正危害性”。而另一个人做到了戒烟,说明“他深刻知道了吸烟的真正危害性”?
辉:是的,就是这样。
7
局外人:推荐作家邓刚老师写的《作家逛中心医院》,很真实、很幽默。
他有一年患上了一个吓得要死的急病,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做垂死挣扎状。
但在大夫们高超的医术下竟然迅速治愈,又能活蹦乱跳地像个运动员。
他从吓得要死,突然又升华到乐得要命,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在大连最大的三甲医院中心医院,体验、观察了几年,全方位、全视角地用通俗而幽默的语言刻画了医院及健康那些事儿。
推荐给二位
辉:嗯,一定要看看
8
夜云:需要强调的是,“心情”是健康的第一要素,许多医生也强调这一点。我们听说过有人会愁的一夜白了头,但没听说谁打麻将一宿或喝了一斤酒而白了头,说明心态对身体的影响最大。
局外人:嗯,一夜头发能白了,那么内脏等组织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身体是一个整体的,不可能只伤害了头发而不影响内脏。
看来我得跟老婆说说,别天天总是气我。
辉:哈,谁气谁还不知道呢。
9
夜云:其实大家都知道心情要好些,心态要平稳些,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基本做到,为什么呢?
辉: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人格健全。人格不健全的人,自私、不读书、不运动、没有情商、放纵懒惰、自以为是,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好的心态。
自私的人肯定事事计较,不运动的人肯定气量小。
没有情商的人,自以为是的人,肯定愿挑剔、愿生气,这样的人想得到平稳的情绪比登天都难。
而人格健全的人,你让他心态不好都不可能。
夜云:原来如此
10
辉:至于网上宣传得其他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只要适当就好。但不要迷信,毕竟网络上大都是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及点击率,并非真正的专家建议。
在没有专家或专业教练指导下的任何强烈运动,包括无节制地爬山、跑步乃至于游泳,都等于变相自我摧残身体,弊远远大于利。
所以,运动是可以的,适度为佳。
局外人:了然
11
辉:另外,努力考学、赚钱、改善生活无可厚非,但不能“拼命”。
一位北大教授说过,咸有咸的味儿,淡有淡的味儿;穷有穷的味儿,富有富的味儿。
好好品味人生,享受生命,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拼命”追求的。
夜云:是的,我记住了,并努力践行这句话
...
敲黑板 划重点——身体健康
*既然我们都知道健康是所有“0”前面的“1”,那么我们从一早睁眼到晚上临睡前,都要把健康这件事放在第一位。
*若能做到真正地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那么按照本节讲的几个“健康关键点”,我们很自然地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若没有一定的行动力,那么任何理论和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这个词,其实是个“动词”。意思是,若不在生活中去践行上述,那么我们只是在“谈健康”,而不是“做健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爱、人文精神等关于人格健全的六个词,也是“动词”。不建立在“践行”或“行动”之上的任何文字或理论,都是“耍流氓”。
*反复阅读并记住本节的所有文字,并从今天开始去“做”。我们才有资格对自己说“本节我认真看过了”。否则,即使认真看过了,若不去做,按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论,就等同于“我根本没看过上述关于健康的所有文字”。
*上述,您品,您细品…
——————
《心理健康》
1
辉:改革开放初期,心理健康一直被我们忽视。
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两个行业非常发达,一是律师行业,二是心理医生。
现在各种心理师培训非常多,但心理咨询市场还是不好,
主要是中国人的旧观念认为,去看心理医生是被人取笑的,有点像犯了“脑子病”或“精神病”。
2
夜云:嗯,据统计,心理亚健康人群占74%,心理疾病占16%,心理健康只占10%。
局外人:讽刺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承认自己是那10%或74%,都认为自己是心理完全健康的。
夜云:是的,这道理其实跟身体健康一样,盲目认为自己身体没问题,自己身体很健康的人,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因为,“轻敌”才是最大的敌人。
所以,现在很少有人说自己身体很健康。因为,身边看起来身体很健康的人,突然得了大病或早逝的人越来越多。
3
局外人:心理健康也一样,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存在一点问题的人,其实心理健康方面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相反,认为自己一点心理问题都没有的人,才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乃至焦虑、抑郁或自杀。为什么会是这样?
还是那句话,“轻敌”才是最大的敌人。
4
夜云:我们好人圈读书会时,有时把心理健康作为主题,大家一起交流,各抒己见。一位老师说的好,心理健康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经常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及时自我纠正
二是,当自己解决不了时,要勇敢地请教老师,或走入心理诊所。
局外人:把第二条列入心理健康的标准,这种观点很独特,说明“走入”的重要性。
辉:是的,即使现在许多朋友考了心理咨询二级或三级证,但一样会有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就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有证了,就不会有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了,这是错误的。
夜云:嗯,另外,我认为“拼命工作”或“讨厌工作”,也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辉:是的,可以这样说,一切“极端想法和行为”都是心理健康问题。
5
夜云:另外,多结交朋友,多走走多玩玩,多读书和运动、看电影,保持善良等等,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有益的,把各种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辉:是的,这里还是要强调人格健全,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人格残缺或扭曲,这是一个很令人遗憾的现象。由此可见,人格健全的魅力和价值几乎无处不在。
夜云:同意您的观,另外,像身体健康一样,一切不建立在行动之上的理论,都是“耍流氓”,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局外人:看来,我经常“耍流氓”
夜云:你知道就好
......
敲黑板 划重点——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动词。
是需要我们经常去“思考并实践”的,并非一纸“心理咨询二级或三级证”就能解决“心理健康”这件事的。我们见过太多的“有证”的人,其实远远未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一件很奇怪也很遗憾的事。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搜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但,不要迷信,要有辩证、客观、全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成。否则,会适得其反。其实,对于任何问题,都需要这种能力。
*心理健康这件事,非常复杂。心理健康这件事,其实也非常简单。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会有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人格扭曲、人格残缺的人,其心理会很健康。可见人格健全的魅力。
*上述,您品,您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