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和方法》

  1

  夜云:读书是为了完善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

  有人说,不思考毋宁死。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但意思大概是我们要与低级动物区分。

  作为高级动物,我们有思考的权利,同时这也是高级动物的责任和义务。

  而思考之前,要通过阅读去学习思考,是个非常不错的方式。

  2

  辉:还有句话,不自由毋宁死。

  局外人:嗯,这话是一枚叫亨利的美国童鞋在殖民时期说的。

  夜云:姑娘们很博学哦,自由暂且不论,话题也比较敏感,我们继续哈。有人说,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人如草芥,怎么办?

  辉:咋办?

  夜云:人生毫无意义,但要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辉:这话听过,但不知道是谁说的

  局外人:我也不知道。托尔斯泰童鞋在《战争与和平》中说,那些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往往是极其朴素的。

  他说,我的全部思想就是:如果那些邪恶的人能够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正直的人也应该这样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夜云:是的,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

  唯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有这种觉悟。

  3

  辉: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呢?

  夜云:书太多了,全球每年出版的书有几百万册,还没算上电子书。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人均读书量是最多的,大致每年每人读26本书,况且都是正儿八经的书。

  欧美人均3.8本,中国人均0.7本,但中国可是世界上的出书大国啊,真遗憾。

  辉:老陈,你一年读几本?

  局外人:先问问你自己再说

  夜云:如何选书?一般来说,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开卷有益嘛。但,成年以后,我们就要学会选择。

  比如多听听真正的、有良知的大师的推荐,比如在豆瓣或知乎上搜“全球排名前十的经典书籍”等等。

  辉:哦,对了,有人说排名第一的是《新华字典》,有人说是《圣经》。

  局外人:其实这两本都不具代表性,前者是工具书,后者是宗教书。

  4

  夜云:是的,我们这里讲的是普遍意义上的,被各种族、各种文化、各种信仰的人都能接受的书。

  比如《小王子》,《莫泊桑或契科夫短篇小说》。

  比如《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全球通史》、《我的精神家园》、《苏菲的世界》等等吧。

  辉:《小王子》我看过,是写给“还是孩子时”的成年人的童话,据说其销量仅次于《圣经》。

  局外人:《我的精神家园》我看过,王小波的。

  5

  夜云:有种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意思是,中老年人本来社会经历就很丰富了,看了三国后,更加“老奸巨猾”了,应该看看让自己心灵年轻点、轻松点的书。

  而少年,本身就是顽皮的,再看西游这样的书,就有点顽皮过头了,“凡事过犹不及”嘛,应该看点讲哲理、道理的书。

  辉:嗯,我觉得《小王子》就适合大人和孩子,有趣味、有想象、有哲理。

  夜云:的确,这本书的杀伤力还是蛮大的,老少通吃,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很牛叉的一本小册子,1943年出版的,一本薄薄的童话小说能够八十年经久不衰,实在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6

  辉: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可以吧?

  局外人:汗,当然可以了。

  但纸质书更有质感,更有触感。

  如图我们看网上美女照片和视频,与现实中的美女相比,感觉完全是两样

  夜云:切,两句就下道。

  选书,的确需要广泛一点,杂一点。

  7

  夜云:另外,有位作家说,要刻意读点自己不喜欢的书,这有助于我们人格的完善。

  比如有的人只喜欢情爱方面的,有的只喜欢战争题材,或只喜欢励志,我们不能说这是错的。

  但,这样的阅读方式不好。

  一是容易偏,二是容易走入误区,这样还不如不读。

  这样的例子有许多:

  陷入爱情书籍的人,太矫情;

  陷入战争题材的人,没有温情和情商;

  陷入国学的人,一叶障目,不了解世界思想文化的精彩;

  陷入励志书籍的人,天天像打鸡血一样,太亢奋,没有基本的淡然和释然,等等。

  局外人:是的,非常有道理

  8

  夜云:另外,有一种读书方法是建议到闹市中读书。

  据说,有位伟人在年轻时经常到闹市中读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意志和注意力。

  其实,选择在闹市里读书,并非仅仅为了锻炼意志和静心。

  还有一层很重要的意思或意义是,不会让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脱节,尤其是社会科学、哲学方面的书籍。

  辉:怎么讲?

  夜云:比如,在闹市中阅读“正能量”方面的书时,我们时常会抬头看看周围忙忙碌碌的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发现现实生活中并非全都是“正能量”,还有许多肮脏的、邪恶的人性的阴暗面,这会让我们免于陷入“正能量”的叫嚣或误导中去。

  同样,在闹市中阅读“负能量”方面的书时,我们时常会抬头看看周围忙忙碌碌的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发现现实生活中并非全都是“负能量”,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纯洁的人和事,这会让我们免于陷入“负能量”的叫嚣或误导中去。

  再比如,在闹市中阅读爱情方面的书时,我们时常会抬头看看周围忙忙碌碌的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发现现实生活中并非全都是“美满的爱情”,还有许多隔阂、吵架、离婚的爱情和婚姻,这会让我们免于陷入“理想的爱情和婚姻”而脱离实际,这样理想化的人最终也许会“全盘推翻爱情”。

  在闹市中阅读诗歌或哲学方面的书也是一样,会让我们把书中的文字与现实结合起来。

  而真正的好书,无不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无论是“对美的赞美还是对丑陋的揭露”,作者都是来源于生活。

  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在阅读时,也不要脱离生活,曲解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局外人:看来读书的环境也是有学问的呀,真是涨姿势了

  9

  辉:嗯,还有,我之前和几位作家聊天,他们几乎一致说到:其实没必要读太多的书,人生一世,只需要反复阅读10-20本左右的经典就好,涉猎面不要单一。

  这样,已足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吹牛逼”,也足够指导我们一生的思想和生活了。

  局外人:天,还有这种论点,第一次听说。

  不过,我觉得这是非常牛逼的建议啊。

  夜云:是的,生命有限,而书无限。老王你那几位作家朋友说的对,完全正确。

  不要做成千上万各种好书或垃圾书的奴隶,毕竟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拥抱自己以及鲜活的生活,读书不是目的,思想和生活才是目的。

  10

  辉:嗯,如何看待正能量的书和负能量的书?

  夜云:其实,真正的经典书籍,根本不存在什么正能量或负能量的定性。

  只是幼稚而愚蠢的当下的我们及某种“看不见的手”,在误导我们。

  比如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人性,你的误区等等,看似比较“负能量”,但每天傻傻的叫嚣“正能量”也比较傻逼吧?要分清哪些是丑陋的,哪些是美好的,这样才好。

  辉:是的,其实佛经和圣经里的故事都是好坏都有的,但谁能说这两种经书不好?

  让我们区分好坏才能去想好的、做好的、得好的呀。

  局外人:看来我有时也挺傻的。

  11

  辉:读书快还是慢好?

  夜云:读书快慢,各有利弊。

  通常来说,读书慢的人,“消化”好;读书快得人,看的多也忘的多。

  按照王辉刚才提到的几位作家的建议,我觉得慢点好,这辈子把这10本左右得经典慢慢读、反复读,就ok了。

  这里谈谈复读,好的经典书,随时可以复读。我们会发现,重读我们10年前或小时候读过得经典,会有80%不一样的感受。

  这种感觉,如同数年以后把初恋再捡起来一样,少了些单纯,但多了许多成熟、内涵、沧桑和韵味。

  辉:老陈,你的初恋是几年级?什么时候破童子身的?

  局外人:幼儿园大班的上半年。

  夜云:变态。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及颁奖词》

  1

  夜云:我给二位姑娘推荐这本书。

  辉:没听过,感觉很专业、很深奥。

  局外人:你为什么买这本书?

  夜云:其实,我也不是文人,我没有必要拿这种大书吓唬你们,这只是偶然的相遇。

  2

  我之前去参加国学讲座,会后我问主讲老师一个问题。

  我说好人圈经常组织读书活动,但我们不局限于读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书,包括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学。老师能给我们推荐一本几乎能适合所有人看的,且符合基本人文及人性的,反映多文化、多种族、多宗教方面的书么?

  我记得老师思考了半分钟左右,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因当时围着老师的人比较多,我也不便打扰老师,就没进一步问为什么要让我读这本书。

  后来才知道,我的问题其实就是答案。

  3

  辉:哈,还真有本书叫《问题就是答案》呢。您推荐的这本书主要讲什么?

  夜云:你看了就知道,个人觉得这一本顶上一万本,是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文化盛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超级粉碎机

  辉:天,这句话超硬!大夫都说硬。

  局外人:里面有莫言嘛?所谓获奖词不会是国内的那种形式上的客套话吧?比如感谢这个感谢那个之类的。

  夜云:里面收集了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来所有获奖者的获奖感言及颁奖词,当然有莫言老师在2012年的感言,许多人都看过他的演讲。

  辉:嗯,我看过,很棒。

  局外人:是的,幽默且有深度,这和国内发言不一样,奇了怪了。

  4

  夜云:这本书,其实很通俗,不难读。但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且要基本了解当年获奖者的基本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才好。

  不过不了解或没时间去了解也没关系,我们从来自不同国家、文化、种族和宗教的百位获奖者感言中可以发现些许非常有价值的,非常博大的,关乎文化和文学本质的,令人眼前一亮、打开心扉的那种东西。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讲三天也讲不完,建议你们去网上买本看看,不过不知道是否能买到了,我当初也是费了好大劲才淘到。

  辉:看来我得看看,不能让一个娘们儿在文化视野上站得比我们高。

  局外人:注意用词,亲。

  夜云:高低不重要,我们仨互相学习才重要,对吧姑娘们。


  《局外人》

  1

  辉:我推荐一本,《局外人》。这跟老陈的网名一样,哈!

  作者加缪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局外人》不足五万字,却是诺奖的重要考量。

  夜云:不错。

  辉:其实这本书蛮狗血的,几乎没有重点,也没有结论性的论说或画外音。

  主人公雷蒙说:我们不能改变生活,其实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

  雷蒙似乎对什么都无所谓,哪怕他被“世俗及道德法官”判为斩首。

  他俨然是一副局外人的姿态,不媚雅,也不媚俗,淡然恬静。

  局外人:这样的书也能获奖?那我也能写,反正没有任何重点、没有任何观点的书就行呗?

  夜云:您可别说,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内涵,换个人写就不成。

  比如赵本山的小品,岳云鹏的相声,把同样的剧本交给另外一个人,说出来或表演出来的味道都大不一样。

  2

  辉: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加缪。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和荒诞这些的代表人物,与萨特童鞋论战并决裂。

  我插句,萨特也是法国人,萨特是唯一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牛逼分子。

  他与波夫娃的爱情也广为传颂,他俩来过中国,并在法国《观察家》上发表了文章《我所看到的中国》

  萨特的哲学代表作是《存在与虚无》

  夜云:嗯,我看过萨特的作品

  3

  辉:加缪提出”自由人道主义“之路,直面惨淡人生,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成为当年及后来人的精神导师。

  加缪说,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还说,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可见其存在主义的影子。

  他还说,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这应了王小波先生的文章《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说,自由应是一个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等等。

  二位可以搜搜,不忽悠你们的,很值得了解一小下。如果爱上他就更好了,我们就是同路人了。

  夜云:感谢推荐。老陈好好跟王辉学学,看看人家多有范儿,不愧为哲学博士。

  局外人:我退群。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夜云:别呀,我们还没谈完呢,小气鬼。

  ......

  未完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