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似水年华 十全七美】


  楔子

  年华似水,生命无常

  虽然说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

  但“十全七美”的人生,总要大大好于“支离破碎”的人生

  ————

  “十全”是指十方面:

  温良 人文 健康

  情商 自律 谦卑

  家庭 事业 娱乐 交友

  “七美”是指每一项要努力达到“七分”

  这样的人生,已是极好的了

  十全七美

  莫问前程

  不负活着

  不负似水流年

  ————

  上述十方面

  是幸福人生的“最基础”

  “最基础”是什么意思?

  如同“不能闭眼过马路”,是安全的“最基础”一样的道理

  如同“不能光屁股上街”,是文明的“最基础”一样的道理

  如同“人格健全”,是做人的“最基础”一样的道理

  ————

  先做人,后做事

  方能得到稳稳的幸福人生

  否则,无论怎么做,家庭和事业都是“拧巴”的。

  因为,“人”错了

  因为,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唯有人格健全的你我他:

  温良 人文 健康

  情商 自律 谦卑

  才是我们共同的仰望!


  

  【温良】

  温良,顾名思义,是指温暖、善良

  一个不懂得感动的人,是危险的

  一个不懂得感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1

  哦,对了,高二时我喜欢上你了,咋一点反应都没有呢?她说

  还有这事儿?我插句

  情书我收到了,他说,就是它才让我开始思考爱、思考人生的

  天!那不简单?我们就从爱开始说起,开始思考,开始落笔,我说

  王开岭有篇文章《没有爱,世界会冻僵》

  爱,也是永恒的话题

  女人唯一需要的是:有人爱她。

  她插句,这好像是《尼罗河惨案》的最后一句吧?那么男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说,应该是“有人理解他”吧

  ————

  他显然没理会我俩的对话,说道,是的,我们当然可以从爱谈起

  那么,爱是什么?两情相悦就是爱?

  那么隔阂、争吵、失恋、离异又是什么?当初的爱去哪儿了?当初的爱是爱么?

  若不是,那是喜欢?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

  那么爱还分小爱和博爱么?

  小爱是什么?博爱是什么?如何定义?如何践行?

  有爱就一定会有恨么?因为有句话说“有爱才有恨”

  ……


  2

  我俩好像明白了,他实在是“病的不轻”。

  他不是因为情感或生活上出了问题,也不是没事儿吃饱了撑的,他的确是在认真思考些什么。

  哪怕随便一个话题、一个词,他就能延伸出许多问题,来折磨自己——拷问及愉悦自己。

  不过,毕竟思考是无罪的,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但人类不思考,上帝就会哭。


  3

  我说两句,她也来劲了,整理裙摆从草坪上坐起来,望着西边的残云和霞光,似有所思。

  的确,爱是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博爱,还是亲人之间的爱。

  至于当初给你的情书是不是爱,是不是爱情,现在回头想,也不确定,想也没用

  别呀,我想听,我说

  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她斜着我说

  你造么?我想了解关于你的一切,我调侃到

  ————

  她继续说,我们从亲人的爱和期盼中降生,从爱和不舍中死亡,爱无时无刻不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命。

  无论是《千与千寻》还是《当幸福来敲门》,无论是《美丽人生》、《小王子》、《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撒哈拉的故事》还是朱自清的《背影》,

  无不都是在追问爱、寻找爱、赞美爱

  凡是严肃文学或轻松文艺,都不能把爱排在第二位

  没想到清扬是文艺中年啊,我讽刺道,C位出道,实力强

  为了我们的第一次共识,干杯!这次是他俩干的,没带我

  ————

  气氛显然明朗了许多,虽然暮色渐渐浓了起来。

  让我捋一捋,有点乱,我说

  我们从小爱说起,比如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爱情、同学同事之间的爱

  然后是博爱,比如对贫弱残朋友的关爱,对社会、大自然的爱,对吧?


  4

  王辉是学霸,大学毕业就去了法国读工程预算硕士、哲学博士

  结婚生子并定居,在一家私企工作。

  她叫沈清扬,高中毕业后就到父亲的公司打工,后来经商

  和英国的第二任丈夫分手后,带孩子回国成立一个公益民间组织

  偶尔也会去肯尼亚支教。

  至于我是谁,我姓陈,其他的实在是想不起来,其实这也无关紧要。


  5

  有个小问题需要说明一下,辉说

  每个人都说自己是有爱的、善良的:

  每个孩子和家长

  每个婆婆和儿媳

  每对伴侣或夫妻双方

  每个百姓和官员

  每个员工和老板

  每个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

  乃至战争中双方每个挑杀对方妇孺的士兵和将军

  ......

  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无辜的、善良的

  都说自私的、狭隘的、邪恶的都是对方

  ————

  这样的话,事情就显得极为复杂:

  难道自私、冰冷、邪恶的人都是外星人吗?

  显然,这不成立

  辉自问自答道


  (一) 亲情之爱


  1

  亲情之爱,很简单,也很复杂,辉说

  我俩表示基本认可

  辉接着说,说其简单,是因为在爱贯穿我们生命的全过程中,第一个接触的就是亲情之爱,无论是在哺乳期还是兄弟姐妹间,

  我们实在不能先越过亲情而去谈什么爱情、公益、博爱、爱社会和大自然等等

  是的,清扬说,亲情之爱是一切爱的前提。否则,一切的爱都是虚伪的、道貌岸然的、自欺欺人的

  我同意,我说,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亲情之爱,是怎么来的、怎么没的?

  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比较温暖的子女、姊妹和父母?


  2

  她说,我插一句,既有趣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是:

  认为自己比较自私的人,实则是比较善良的;

  认为自己比较善良的人,实际上是比较自私的。

  有道理,辉说,这句话也适用于“我觉得我挺好的”、“我很有智慧”、“我很快乐”、“我看人看事儿很准”、“我的家庭很幸福”、“我很知足”等等,

  这些都是很哲学的悖论。

  ————

  是的,清扬说,人,生来自私。

  我们把一个苹果放在两个只会爬的孩子中间,他俩肯定不会互相礼让。

  长大后受了教育,也许会互相礼让,但这是教育的结果,而非人性的本源。

  因此,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这点很遗憾,但很真实。

  避开这点去谈各种爱或不爱,未免有点狗血。


  3

  她接着说,一个家庭的成员都比较善良、比较温暖,

  那么无论有钱没钱这个家庭都是充满爱和温情的。

  相反,比较自私的家庭成员,无论有钱没钱,这个家庭总是冰冷的,隔阂的,烦恼的。

  原生态家庭很重要。

  ————

  的确,辉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爱,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本性是自私,之所以我们思考及践行爱,最终是为了给我们自身带来幸福。

  比如,虽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自私的,但为了整个家庭的和谐及幸福,我们只有互相包容、宽容及换位思考,才能收获爱的氛围、幸福的感觉,才有好果子吃。

  ————

  嗯,我认同。我说,每个家庭都有杂七杂八的事儿,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有些家庭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斤斤计较、互相争斗、烦恼一生;

  这样的家庭成员,在社会上也比较自私、狭隘。

  而有些家庭成员互相理解、彼此包容,比较幸福;

  这样的家庭成员,在社会上也比较温暖、善良。

  ————

  辉说,是的,我们了解一个人,尽量从正面或侧面了解他的原生态家庭,当然,要“透过表面看实质”。

  许多恋人双方去对方家里作客,感觉对方父母及家人都不错,

  其实,许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象。

  所以,没有智慧的人 ,就看不到“表面下面的东西”,才产生了婚后隔阂、吵架乃至离婚的结果,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和教训有许多。

  是的,清扬说。“事儿都是那么些事儿”,是态度决定了幸福还是烦恼,而不是“谁家事儿多、谁家事儿少”。


  4

  刚才的问题你俩还没回答我呢,我说

  什么问题?她说忘了

  什么是亲情之爱,是怎么来的怎么没的?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比较温暖的子女、伴侣和父母?我重复道

  辉说,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其他的各种爱,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觉得。

  ————

  清扬说,我认为,人格健全,应该是有爱的家庭成员的前提。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也这样告诫两个子女傅敏和傅聪:人格若不健全,谈不上艺术或音乐。


  5

  她说,另外,若想成为一个比较温暖、比较有爱的家庭成员,应该遵循“不让对方为难”这个原则,或者称“不让对方难为情”。

  这个角度挺好啊,辉说,很朴素也很深刻

  ————

  清扬接着说,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肯定胜过与同学、同事和朋友之间的感情,这是不言而喻的。

  彼此照料、彼此牵挂、彼此帮助,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往往伤害最深的,也来自于亲情之爱。

  是的,辉说。这点很遗憾,我们往往太在意亲情,而扭曲了这份爱。

  比如,对子女的爱,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但我们不能说对孩子“严加管教”或“娇生惯养”都是合格的、温暖的父母。

  还有,夫妻之爱,我们不能说“彼此挑剔”或“互相纵容”都是爱的表现。

  的确,她说。凡事不能“过头”

  其实你有发言权,我调侃道,毕竟你离两次婚,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给我俩讲讲哈

  也不是,她说,主要我是喜欢思考的妹子,我喜欢去思考和谈论任何与人性有关的话题


  6

  清扬说,亲情之爱也需要有度的,亲人之间也不能太亲密,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是愚蠢的。

  亲人之间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亦称“距离产生美”,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对方是我们的子女、伴侣或父母。

  尤其是天天在一个屋檐下,更要注意“人性的距离”。

  ————

  嗯,辉说,比如孩子上大学,有句话说,真的爱孩子的父母,要放飞孩子,让孩子考离家远一些的大学;

  有些父母不舍得孩子,让孩子考本地大学便于照顾,有的家长人孩子给穿脏的内衣内裤袜子邮寄回来给洗,有的鼓励孩子内衣脏了就扔掉,我觉得这种想法并不是爱孩子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是害了孩子,不便于孩子的人格独立及人格完善。

  ————

  是的,清扬说,在家里,要 “不让对方为难”或“不让对方难为情”为好,

  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留有空间,在心里在意对方就好,但言语和行为上大可不必表现的过分主动、热情或亲密,也许这些并不是你爱的对方所需要的。

  对方喜欢就给予,对方不喜欢就各自安好,这何尝不是“最亲密、最温暖”的亲情关系?

  《培根论人生》中也提到,受父母过分溺爱的子女,长大后往往没有出息。

  对呀,我说,来自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隔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分亲密”,

  过分亲密势必会带来双方的“过分期待”及“过分打扰”,

  那么过多的矛盾就是必然的了。


  7

  王辉说,总之,作为家庭成员之间,要换位思考,互相牵挂、彼此照顾,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太自私,这是温暖家庭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分寸,给对方留有一定的余地和空间,这样的亲情关系比较好,比较平静、比较舒坦。

  是的,我和她都表示认可,来自家庭内部的一切隔阂或冲突,无不因为两个原因:

  一,彼此太自私

  二,彼此太亲密或太疏远

  是的,她说,我们不妨理顺一下。

  先从如何爱自己谈起吧,若不懂得爱自己,何谈爱他人、爱世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