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科学技术一旦被群众认识、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生产力。
沙扎兰村的农民这回看清楚了,想明白了,那几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算掏到“钱窝”上了,不干庭院经济算发不了财呀,农民你追我赶地行动起来。不久,沙扎兰出现了葡萄一条街,扣棚人家达300多户。
沙扎兰村庭院经济发展起来了,搞得红红火火。
县委书记赵富,县长何文田和副县长李振江来到了沙扎兰,在李庆文的陪同下,领导们到各户去转。一边走,李庆文一边向领导介绍发展庭院经济,在贫困地区的特殊意义。
李庆文说:“我认为在塞北这个贫困地方,发展庭院经济至少有这样六个特殊的意义:第一,庭院经济是改变风沙、半干早贫困地区广种薄收的突破口。地多人少,广种薄收的地区,过去以地多为优势不注重效益,越广种越薄收,越薄收越广种,对土地造成大浪费。发展庭院经济,进行劳动、资金、技术三个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他们来到示范户齐景贵的院子里,面对一片新绿的大棚,李庆文接着介绍说:“第二,庭院经济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咱们就拿齐景贵说吧。在1983年他为了寻求致富门路,一直跑到内蒙通辽贩卖牛羊也没富起来这回他搞起大棚来,自己说:没想到,这回没出家门在院子里就发了财。第三个特殊意义是,搞庭院经济真正实现了一人半亩旱涝保收田,是农民获得稳定收入的重要保证。你们都看到了,扣大棚的户,家家院子里都有一眼小井,老天爷下雨不下雨,对这个小院子来说都不会受什么大的影响。”
县委书记赵富、县长何文田、副县长李振江听着、看着、思考着……
在示范户张树林的大棚里,李庆文向领导介绍了发展庭院经济的第四个特殊意义, 即庭院经济是农民学习商品经济的大学校。他说:“张树林从1985年冬天搞塑料大棚,一年内要种几茬,按他的话说,什么值钱种什么。
1986年春天,他在温室栽干葱,收了1000元。1986年他在温室栽培食用,仅20平方米就收1000多元。从中可以看到,庭院经济起于庭院,并不止于庭院,而是和商品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发展庭院经济,叫他们逐步树立起经济效益观念,成为商品生产的能手,成为新一代农民。”
李庆文口若悬河,接着介绍说:“第五个意义是,庭院经济是农村剩余劳力、剩余劳动时间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普遍出现了两个‘剩余’。农户的庭院为接纳两个‘剩余’提供了广阔场所,庭院经济少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又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打破农民的‘猫冬’习惯,变冬闲为冬忙。第六个意义是,庭院经济带来许多新鲜事物,促进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增强科技意识庭院经济效益高低关键在信息和技术,这样就会逼着农民去掌握信息,去学科学用科学。”
赵富、何文田、李振江看完了,李庆文也讲完了三位领导显得异常的激动。他们说:“发展庭院经济符合自治县的县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沙扎兰的经验一定要在全县推广。”
很快,县委和县政府在沙扎兰村召开了发展庭院经现场会,推广沙扎兰村发展庭院经济的经验。
接着,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发展庭院经济的红头文件全县各乡镇把发展庭院经济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瓢凉水泼了下来。土地部门不让了,说沙扎兰村搞庭院经济用耕地圈大院套是违背《土地法》的,这还得了。
李庆文咋想也想不通,觉得沙扎兰发展庭院经济不但没有违背《土地法》,没有浪费国家一寸土地,而是充分利用珍惜国家每一寸土地,提高了每寸土地的价值。
土地部门的同志急眼了,警告说:这是把生产用地变成生活用地,不管是李庆文还是张庆文都得遵守《土地法》。
省土地部门一位负责同志也赶到沙扎兰村,郑重指出:抓点还可以考虑,推广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态度明确,旗帜鲜明。赵富、何文田、李振江等领导说:沙扎兰的庭院经济模式,外表看像套大院,实际上挨不上违犯《土地法》的边,只不过是把自留地、饲料地挪到眼皮底下精种细摆弄,每个大院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得一清二楚。他们坚决支持李庆文,就是错了,县委、县政府兜着。县委、县政府按原定的步骤不变继续大张旗鼓地推广沙扎兰经验。
省委和省政府领导郭峰、全树仁、李长春、林声等同怎志来阜新时,县委和县政府领导主动请他们去沙扎兰看“大院套”。这些领导都认为:沙扎兰发展庭院经济方向对头,尽管在人多地少的地方不适用,但在阜新有推广价值,应该迅速推广
有些事情是使人难以理解的。省里领导肯定了,可事并没有完。有的人把上告信发到了中央,告赵富、李庆文无视《土地法》中央有关部门把信件转到省里,要求查问。
省委书记态度十分明确:阜新有特殊的土地条件,可以搞,不要查了。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李庆文深有感触地说:庭院经济没有县、市、省三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科研人员的技术再高,不等大棚里的鲜菜上市,庭院经济就会捂死在摇篮里!
风波过去,自治县庭院经济发展掀起热潮。庭院经济发展了,农民更迫切需要科学技术。
1987年初,阜新市拨款6万元,资助农科院给沙扎兰科研基点建新房。李庆文等科技人员告别了居住5年的青年点,搬进了新居。他们再也不受烟呛了,再也不受耗子的袭击了。自治县给科研基点拿出1万元添置个小锅炉,给科研基点各屋都装上暖气片。
搬进亮亮堂堂的新房,李庆文首先想到的是建立庭院经济培训中心,为当地庭院经济生产发展培训技术人员。他们在新的科研基点前面弄了20亩地,做试验示范场地,其中有10亩葡萄园,有8栋塑料薄膜温室和蔬菜试验地,培训中心有教室、宿舍。沙扎兰基点年年都办培训班,对
学员不但不收学费,还供吃供住,包教包会,三年内办班23次,共培训出400多人。人称培训班是“万元户的摇蓝。”
农科院的同志和自治县的科技人员,言传身带培养出一批批示范户、农民技术员。这些人又当科技“二传手”像滚雪球似地扩大队伍,使全县和全市庭院经济像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全市庭院经济很快发展到12万亩。
沙扎兰基点开展的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庭院经济开发研究是成功的,这项成果,被阜新市政府评为星火一等奖,被辽宁省政府评为星火三等奖,并被国家科委成果管理办公室正式登记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多少年来,塞北的冬天是冰封雪索的世界。可这几年来,当你走进家家的庭院,就会看到一片片冬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