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易改,观念难更。

  在科学文化落后的自治县,叫那些习惯老祖宗种田方式的农民,一下子摆脱传统种田的桎梏,走科学种田之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全县拿出1百万亩土地,推广李庆文等科技人员的农业“六项技术改革”措施,竟遭到了一些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的怀疑、指问和强烈反对。

  ——适时早播,4月10日开犁?从古至今还没听说过,那么早把种子埋在地里,老天爷不下雨出不来苗,瞎了种子找哪个“爹”去?上面就是说出龙叫三声,虎下蛋来,早种这事也干不的,还是下场小雨种地有把握!

  ——什么?改按作物发育追肥为一次深耕作基肥,来个“一炮轰”,纯粹是扯淡,庄稼这玩艺也跟人活着一个样,天天吃了才能活着,饱一顿饿一顿不行。种地的时候把肥都下上,可到庄稼拔节、出灌浆的节骨眼下,缺肥地没劲了,还长个狗屁?

  ——更换老品种,种杂交和新品种,有个信佛的老头儿气得脸红脖子粗。什么“杂交杂交”的,“杂交”就是“杂种”不能进院子,不能种在地里,信佛的人怎么能同“杂种”打交道呢?

  ……

  农民对“六项改革”不认识,议论纷纷,互相观望,举步不前。

  土地早已承包给个人,农民在承包田里种什么,有自主权,眼下,他们对“六大改革”持怀疑态度,这个心里的疙瘩不解不行!

  在重重困难面前,县委、县政府领导推广“六项改革”的决心没有变,他们采取县委常委下去包片,局级干部包政府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在清明节前就把工作做到了农民的炕头上。一到4月10日,全县在百万亩的土地上,立刻掀起春耕播种的热浪,到4月末,全县一百万按六项改革新技术的大田全部播完。

  地种完了,可农民的心里还是木头人过河,摸不着底,有的领导心里也画问号,实行“六项改革”,这一百万土地会得到什么收成呢?丰收了,会加快全县科技兴农的脚步;砸锅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一落千丈,农民会骂他们瞎指挥。

  是这百万亩土地争气?还是按着科学规律办事的结果,春天,适时早播土地上的小苗,比其它地块上的小苗,出得全、长得壮,齐刷刷的。夏天,这百万亩大地上的庄稼黑绿黑绿的,拧着劲儿往上长,比其它地块上的庄稼高出一头;秋天,这百万亩大地上的高粱穗子像狼尾巴,玉米穗子像小棒锤似的,和不实行“六项改革”地块上的高粱和玉米穗子一比,显得一个是“爷爷”一个是“孙子”差了两大辈。人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推广“6A”系统的杂交高粱50万亩,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以上,高出当地老品种的产量二至三倍。应用新技术播种的玉米亩产高达425公斤,比传统耕作法的产量提高95%。应用新技术播种的向日葵亩产比传统耕作法的产量增产50%。全县百万亩风沙干旱土地应用新技术,竟增产粮食一亿四千万斤增加收入一千七百万元。自治县农业生产获历史以来特大丰收,人们开始相信李庆文,相信他的“六项改革”,愿意走“雨养农业”的新路子。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个美丽而又繁华的地方。1985年12月间,中国科学院、农牧渔业部所属的十几个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们,云集在北京开会,探索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东北、华北的西部和西北黄土高原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但均为中低产田。开发“三北”,向“三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贫瘠土地要粮,这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走向富裕的重大课题。怎样开发“三北”?如何打开“三北”农民致富的大门?

  专家们在会上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有的从土壤肥力与作物用水效率的关系角度强调土壤培肥;有的从生态建设的方面指出林业先行;有的提出兴建水利走“灌溉农业”的设想;有的引用美国西部开发的史实以寻求借鉴专家们侃侃而谈,不乏远见卓识。

  李庆文是出席这次会议的惟一的省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在全国农业专家群星荟萃的会场上,李庆文的发言引起了领导和专家们的震惊。他讲述了沙扎兰基点探索“雨养农业”的经过,介绍了自治县1985年在百万亩土地上推广“六项改革”喜获丰收的实例,提出了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增产技术体系……”

  李庆文的发言太精采了!

  他离开纸面谈到地面、突破纯理论的范畴而紧密结合实践的论证阐述,使在座的专家们似乎看到了“六项改革”的巨力威力和“雨养农业”的光辉前景。

  李庆文的发言,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巨石,激起朵朵浪花,层层涟漪。

  有的专家说:李庆文的“雨养农业”独辟蹊径,使我们柳暗花明,颇有研究价值;

  有的专家预言:“六项改革”对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都有参考价值,至少对辽、吉、黑三省六千多万亩同类低产田有着普遍的推广意义;

  有的专家大胆建设: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不一定非“国家队”来搞。像辽宁省农业科院的“地方队”,完全有能力有资格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在专家们的眼里,李庆文是一颗闪亮的新星;在领导们的眼里,李庆文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才。通过专家论证,“早农增产课题”列为国家“七五”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全国设六个试验区。李庆文领导的“地方队”破格地担负起“国家队”的攻关任务,“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阜新旱作农业增产技术体系”。

  这项代号为75——04——-04——01的农业科技攻关课题,将在李庆文的主持下,从1986年开始实施。

  李庆文的“地方队”,在科技“堡垒”面前,能否打胜仗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