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篇(十七):国家公祭 鼎力维护和平】
习近平主席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新华网)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入侵,30万生灵惨遭杀戮,给人类文明史留下了最黑暗一页。这一天是南京苦难日,也是中华民族的苦难日。
中国人民对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南京大屠杀,有着骨铭铭心的记忆。各类史料也有明确的记载,事件发生地每年都有祭祀活动。过去的77 年时间里,在日本,包括总理在内的极右势力,不仅没有反省负罪,还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曾经犯过的罪责,不断结伙参拜供有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严重威胁着和平,也令世界人民震惊,更令中国人民震惊。
我国以立法形式,把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建“灾难墙,铸国家公祭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不仅要表明祭奠惨遭不幸的死难同胞,更是警示国人铭记历史,永志不忘苦难,痛恨战争灾难,珍惜和平生活。激励国人发愤图强,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争取世界和平。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地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他号召国人铭记历史,时刻不忘国耻,要从历史中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增强信心和斗志,重塑民族精神。同时也警告日本等西方国家的政客们,不要执迷不悟,否认罪责,铤而走险,重踏覆辙。
我们定国家公祭日,建灾难墙, 铸公祭鼎,是鼎力维护中国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同时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快发展,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做好。坚定不移地捍卫人类和平与发展,担当起大国应担当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哈尔滨文明网2014年12月14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搜狐网再发)
【传承文化篇(十八):爱国关键要有“好德行”】
每逢国庆节,国人都会以不同方式开展纪念活动,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就是牢记着,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江山;我们感恩最可爱的人,就是牢记着,是他们不惧酷暑严寒,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安全;我们赞美时代楷模。就是牢记着,是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默默地奋斗,艰苦创业……简言之,爱国就是要有“好德行”。要用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行动,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践行“好德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的助推器、发动机。它感动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以国家之务为己任”“位卑未敢忘忧国”。使国人都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当国家需要冲锋陷阵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尽忠报国”。勇于为国家,为人民,不惜牺牲个人一切,行报国之举。“好德行”唤醒国人觉醒,鼓舞国人斗志,凝聚国人力量,推动着祖国的兴旺和社会发展。
今年,是建国65周年,我们面临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国人进行民族复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天,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笔者觉得:爱国离不开激情和理性,更需要与时俱进。推翻旧世界。我们曾经需要青年的“5.4”“12.9”的呐喊,鼓舞斗志;开创新中国,需要万里长征的“播种机”,播撒革命火种,以星星之火,点遍燎原之势;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我们需要冲破禁区,刮起改革开放的春风,助力经济腾飞。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万众一心,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开创未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爱国,关键要有“好德行”。要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以自身“好德行”,投身到现实社会中。好德行就是最实际、最具体的爱国。
好德行不仅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德行的培育,不该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行动中。西方近代教育学奠基人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再漂亮的语言,也是语言。好德行等不来,也靠不能来。只有用行动体现出来。要把好德行转化到社会现实中,转化到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上。不论自己的能力大与小,只要立足于行动,立足于实干,再小的种子,也会结果。只要养成“好德行”,为祖国的富强尽心尽力,就会有所成就,就是最大的爱国。(哈尔滨文明网2014年9月26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注:中国文明网在建国65 周年前夕,为庆祝国庆节,举行了“今天我们如何爱国”的征文活动。且刊发了大量有关篇评论文章。网站从中选发了17 篇,加了《“今天我们如何爱国”》的封面(目录),制成专刊,进行特别推荐,网上搜索“今天我们如何爱国”,就能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