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好事篇(二十三):凡人小事同样令人感动】 

  哈尔滨市68岁老人孙玉梅,退休后,当了志愿者,坚持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她发现,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室、会议室和卫生间较多,有时会出现忘关的“长明灯”或闭不严的“长流水”滴水等现象。于是,她利用家在大学附近的方便条件,坚持每天义务到学校“检查”堵漏,关灯闭水。5 年来,她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志愿服务超5000小时。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不仅传遍了校园,也传遍了整个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普遍赞誉。(哈尔滨文明网)

  孙玉梅,人很平凡:一个年迈体弱,退休在家的老人。事很普通:就是检查、堵漏,关灯、闭水的小事。她坚持常年学雷锋,做好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事虽小,但折射了人间大爱,是我们身边的感动,更加令人信服。她的事迹,给力社会,人人可效仿,人人可为之。也令“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的人感到羞愧,令“脱离现实,好高骛远”的人更加务实。

  你不一定像钱学森、 邓稼先等科学家那样,攻克两弹一星,为国家做出大贡献。不一定像霍英东、陈光标等企业家那样捐出巨款,扶贫济困。但是,做不了大贡献,你可以做小贡献。你完全可以成为雷锋、孙玉梅,成为好人。为社会,为他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的言行都可能对社会产生好与坏的不同影响,文明社会建设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钱学森、 邓稼先这样顶尖的科学家,需要霍英东、陈光标这样的仗义疏财的企业家,同样需要雷锋、孙玉梅这样的好人。

  试想,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勇当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人人都能做到“走路不闯红灯,用餐不剩饭菜,上网不说脏话,旅游不扔垃圾”,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和谐,更美丽。

  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为文明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献计出力。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建设一个温馨和谐美丽的家园。凡人小事同样令人感动,你的文明行动看似平凡,但无时不刻都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也可能由默默无闻的凡人,成为人人尊敬的明星。(哈尔滨文明网2014年1月2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热评好事篇(二十四):志愿者的“奉献”让人间更美丽】

  在文明的国度里,老人跌倒,好人上前把他扶起;孩子迷失在闹市,好人把他带回母亲身边;病人到陌生城市求医,好人开车把他送到医院;患者急需鲜血救命,好人伸出胳膊献血;弱者遇到生活困难,好人解囊相助;路人遇到危险,好人见义勇为……志愿者是他们的姓名,奉献是他们的一致行动。

  志愿者把奉献作为生活的乐趣,自觉践行。无论在酷暑的盛夏,还是在严寒的寒冬;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帮贫扶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志愿者的奉献,像春风,把温暖带给人间。像春雨,把友爱撒向社会。志愿者用自己的奉献行动,打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奉献行动是可贵的,精神是永恒的。奉献意味着把国家和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国家和他人需要时,能做到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时间,乃至生命,舍身为国,舍己为人。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前进”,舍身炸碉堡是奉献。雷锋“甘做革命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也是奉献。正是一个又一个的董存瑞、雷锋,用他们的奉献,换来了新中国,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换来了国人的幸福和欢乐。他们注重生活、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培育,认真做好每件事。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

  奉献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坚守。只有平时培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敬老爱亲,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挺身而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把追求奉献当作前进的动力,持之以恒,在顺境中,不断努力。在逆境中,敢于拼搏,让人生的价值升华。(哈尔滨文明网2015年11月24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