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好人(二十一):战火灾保安全弘扬美德】
哈尔滨市道里区霁虹街3号一居民楼突然起火,居住在楼内69岁的魏四成最先发现火情。在这关键时刻,为保证居民的安全,他奋不顾身,顶着浓烟冲进楼道,挨家敲门。全楼居民都被叫醒了,他却被迎面飞来的火球击中,全身烧伤面积达60%,被送进医院。(中国文明网)
6月18日凌晨,魏四成突然闻到一股烟味,电灯也不亮了。他意识到楼里着火了,急忙把老伴叫醒,让她去喊儿子和儿媳,自己冲出家门喊邻居。当他推开房门后,发现整个楼里的灯全都不亮了,楼道浓烟弥漫,漆黑一片。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他一边用力敲打楼内邻居家的门,一边大声喊:“失火了,快醒醒……”当他快到单元门口时,不幸被一个突然飞来的火球击中。此时,多亏消防队及时赶到,把困在楼里的魏四成和没逃出的居民救出。
水火无情。当火水灾意外发生时,人的本能地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尽快逃离现场。可是,魏四成面对滚浓烟和将要烧到眼前的大火,首先想到的却是邻居,是他人。他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明知火无情,偏向火海冲。自己虽然烧成重伤,但是却保护了大家的安全,使更多的人免受伤害。魏四成奋不顾身、勇于担当的行动,不仅起到了减少火灾损失的关键作用。更彰显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美德。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谁都无法预测。在自己身边,会发生什么样的灾害,也无法预测到自己和他人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要想战胜天灾人祸,凭一个人的力量,不仅是防不胜防,更是力不从心。因此,大家的联手互助,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身边有一个魏四成这样的好邻居,在关键时刻,遇危就帮,见难就助,社会就会少一分危险,多一分安全。
建设文明和谐社会,需要人人都能像魏四成这样,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勇敢担当,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作为,就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能给邻居带来温暖,更能给社会带来和谐,促进文明社会建设。(哈尔滨文明网2016年10月18日首发,中国文明网转发)
【赞颂好人篇(二十二):博爱在特殊家庭中“发酵”】
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获奖名单中,有一个彭云松家庭。这个家庭,七口人七个姓。97岁高龄的父亲彭云松。一辈子没有娶妻成家,却用父爱给六个孤儿、流浪儿建起一个温暖的家。现在,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人人都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哈尔滨文明网)
这是一个全家人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他们来到这个家庭之前,都有着不同的情况。60多年前,35岁的彭云松在哈尔滨一处荒凉的铁道线附近,发现了一个无家可归、饿昏的8岁男孩,就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领回家。
在此后的15年时间里,他又陆续收养了5个孤儿、流浪儿。为这些孩子,他既当爹又当妈,历尽苦难,痴心不改,终身未娶。他用善行义举,给了孩子们最好的“博爱”教育。孩子们被这种爱中陆续长大,博爱也在特殊家庭中“发酵”。他们也像父亲一样,人人都做善事、当好人。互相关爱,温暖家庭,感动社会。
彭云松家庭的故事,证明了爱比情更重,比血更浓。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尽管他们姓氏不同、身世迥异,但是博爱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现在,孩子们已陆续成家立业,另起炉灶。尽管老人怕给孩子添麻烦,坚决不住儿女家,可是每个人心中的家永在。老儿子把爸爸安排在自己开的;雷锋文化旅馆里,每天都回家看看,陪父亲吃顿午饭,喝点小酒。其他几个孩子,每周都要来看望老人。孩子孝敬老人,老人爱护孩子,传递着好家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就像蓄水池,每个成员就是池中的水,从池中流出的水都有家的味道,且影响社会的水质。在彭云松家庭中,从家长做起,全家人互相关爱,几十年博爱始终如一,不仅家庭和谐幸福,也给社会文明注入了正能量,这就是文明家庭的一个代表和缩影。
建设文明社会,就是要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传递好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好家风汇聚到一起,必将形成强大的合力,建设好文明的国家,给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想。(哈尔滨文明网 2016年12月15日首发,中国文明网、石河子文明网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