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说:如果一本纪实文学中掺杂了花拳绣腿的表达方式,那是对现场建设者们的大不敬,最朴素见底的文字才能配得上他们朴素的人格。他们在江上追赶日出日落,追赶星星和月亮,唯独追不上故乡星月的脚步。


  项目指挥部食堂开饭时间从7点开始,此时,各个活动房里的动静开始大起来。脚步声纷沓而至。

  陈明每天往食堂走的时间在7点30分。我吃完早饭往宿舍走的路上,远远看到他从办公室兼宿舍出来。

  经过一夜的休整,他还是略显疲惫,嘴角上的水泡让他在说话的时候有些难受。他每天起床稍晚些,白天满血运转,晚上再晚再累,几十年养成的夜间读书的习惯一直不变。

  0点过后,整个生活区安静下来,活动板房的墙角落的虫鸣声真真切切。小虫子咿咿呀呀,卿卿我我之声,正是伴他夜读的天籁之乐。

  陈明的同事们说:我们的陈总笑的样子有点像个调皮的小孩,玻璃镜片后的眼睛不乏天真,自带书生气。

  如果不是命运之神的手指,阴差阳错把他点到大桥建设这个行业,说不定他可以做一名大学教授,带一帮学生,做自己的学问。

  但有些人天生适应能力强,随便把他放到哪里,都能成就自己的未来,陈明就是。

  作为项目部的总指挥,陈明办公室整天人来人往,遇到紧急事情时,人比往常更多。

  与陈明的第一次握手,是在他的办公室,那几天正遇暴雪,工地现场的天空黄澄澄的,地上的冰渣子硬邦邦的。冬季施工最怕雪。来不及落座,二公司负责南锚碇施工的副总杨忠勇和生产经理胡铭来汇报近期的工作,杨忠勇竹筒倒豆子似的把现场遇到的问题一股脑儿倒给陈明,就站在他面前等结果。他们三人因此有了下面的对话:

  “做任何事不能留下硬伤,更不能留下遗憾。小病不大治,大病就没法治。今天是星期二,后天是星期四,所有的蒸汽养护机必须全部投入使用,如果雪再下,没有保温养护设备,将面临停工。目前水泥、黄沙、沙子原材料全面涨价,到年底材料费需要7500万左右,没这个数不行,有些付款期没到,原来90天结算,现在把90天结算改为30天,当月结算。如果钱付少了,无法备料,怎么办?年底了,材料商的支出要算,有的发票开过来了,有的没开到,那么先用收据结算,等发票开来了,再替换,遇到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不能死搬教条,更不能拖欠人家材料商的资金。不管怎样,要支撑材料进场,紧急备料。刚收到紧急文件,最近1号到15号要紧急停工。为什么停工?一是网络大会的召开,另一个是要响应国家蓝天白云号召。目前城市的环保关过不掉,只能关闭一些环境污染大的厂矿企业,包括水泥厂。从源头的治理已经开始,石子和沙子能不能来?一纸限令下来,可能一粒沙子也出不来。只有重大工程要报国务院特批,才能弄到水泥、黄沙、石子。你们在现场如果遇到困难,要及时汇总到我这里来,我来想办法解决,不能让你们担这个责任。把料备足了,年后到3月份,才可以轻轻松松的干活。冬季施工的费用,先打给你们100万,锅炉、大棚布、棉被都要买,这些小钱不要等,要快,资金不够要开口。赶快筹足资金。春节临近,民工的工资要全部发放到位,反正少不掉,留在手里干吗呢。”

  我和他并没能说上几句话,便草草收兵告辞,因为下一波要找他谈事的人正在门外候着。

  再后来,见陈明的时间大多是在江边会议中心,他要迎接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在大桥完成不同节点时的庆祝场面。他忙着接待一波又一波涌向大桥参观和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与专家们,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这些都是他工作的组成部分。

  一直等到终于有空坐下来谈他的工作经历,是第五次约见,这期间有空是非正常,没空才是正常的,又过去了一年半时间。

  1982年参加工作的陈明,参与了中国很多大型桥梁的建设。从1982年到2005年,经过23年的积累,到现在他才在心里对自己说:能够参与五峰山这座大桥的建设,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建桥人。

  这一路走来,陈明参加过东明黄河大桥、孙口黄河大桥、钱塘江二桥、南京彩虹桥、芜湖长江大桥、杭州一期和二期、东海大桥、沈阳四环……当时中国的桥梁事业刚刚起步,开始修建一条从北京到秦皇岛的京秦线运煤专线。在卢龙县的青龙河大桥离长城只有几十千米,那个关隘叫青龙口,过了这个关隘就到承德。

  被誉为“齐鲁第一桥”的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这座大桥题桥名。这是当时山东省境内最长的桥,全长4142.14米,宽18.5米,双向四车道。1991年10月开工,1993年建成通车。这么大的桥,这么大的工地,让青涩的年轻人心鼓胀起来,看到什么都感到好奇,而且这种好奇心一直保持到中年。正因为有了这种好奇心,才激发他不断向上的内心力量。

  也可以说,齐鲁大桥对陈明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第一座特大桥,再到五峰山这座特大桥,从黑发到两鬓白发,一晃38年过去了,而他全程参与建设的这18座桥,每座桥对他来说,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陈明带领下的这个优秀团队,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质量和安全两件大事。质量是底线,安全是红线。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这样的话:靠一个人的力量太小,靠一个团队的力量才能肩负起一个国有企业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把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我们去做,就要求我们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是什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什么叫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屈辱之中,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不断去努力开拓的精神。国企中也要融入这种家国情怀和一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红色遗传。

  陈明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人,极少说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苦难,唯一一次听他说小时候的苦难,是在饭桌上。他拿着一个蒸山芋,一边啃一边说起母亲送他到武汉读书时的事:“记得到武汉读书,母亲能给我的只有13块钱,到学校报到,只有一条被子,没有垫被,只能盖一半垫一半。鞋子张了嘴,袜子也穿不起。母亲给的13块钱放在贴身的口袋里,捂得滚烫的,也舍不得动1角。”

  说起大麦粥和炒黄豆,陈明嘴角翘起:“在1970年代的时候喝大麦粥,母亲在大铁锅里炒黄豆,我等不到出锅,手伸到锅底抓半把,就捧在手掌心吹,急呼呼往嘴里放,大嚼大咽,那个香,至今还留在牙缝里。”

  做了38年大桥人的陈明,说起昨天的苦难,仍然是乐滋滋的。

  因为穷过,所以更珍惜今天的富裕生活。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一样,国家穷,家家都穷。”

  这些年,他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在这个项目部,又被评上江苏省劳模、最美交通人是必然的。

  “作为一个大桥人,我们这代人是值得骄傲的,都愿意做大桥的仆人。”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注定是一群特别有使命感的人,我们是从吃不饱,穿不暖,读不起书的困难中一路走来。到我们这代人参加工作的时候,刚好赶上改革开放,整个工作历程,也是国家高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缩影。国家高速发展,我们才有机会参与到这一个激情澎湃改革开放的40年。

  我们的前辈们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这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需要感恩,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20世纪桥梁事业有了一位桥梁泰斗茅以升,但现在‘茅以升大师’多了,全国有一群茅以升这样的桥梁大师,这得益于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大发展。

  文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还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要保持这种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许多国有企业如同共和国的长子,长子有长子的责任与样子,要肩负起长子的责任。那么中国中铁集团这样的国企,必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长子。”

  项目部几乎天天要开会,会议上要谈的内容有很多,除了老生常谈的质量第一,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的事情,还有就是项目刚进场就定下来的16字真言:“超前谋划,综合成本,精准激励,共创共享。”

  谋划什么?陈明认为:这座桥以及中国的桥必须要全国产化,对桥梁产业的形成,现在全能做到,还要做到又好又快,体现综合社会效益。早一天通车,将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以前从技术上和原材料上,中国还要依靠外国专家的技术,比如九江大桥等,现在中国的桥梁终于赶超世界,这就是谋划。

  “我觉得最大的成本,是最快的发挥它的社会作用,使我们的投资发挥最快的效率,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效率优先体现的是中国速度。”

  “许多人认为效率优先,而不是效益优先,这是一个误区。”我不懂经济,陈明耐心地一点点给我讲解,旁征博引,列举了许多事例来解释国有企业管理中“效率”与“效益”之间的区别。

  “我们国家拿这么多的钱来投资,那么就要尽快地产生效益,为社会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团体服务。社会效益如果理解为企业利润,就太狭隘了。效率的提高体现的是中国速度。如果一个企业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何来的引领?企业应该为社会服务,必须引领,必须谈社会效益,责任与使命。所以这不仅只是一座桥,而是整个桥梁产业,我们共同创造和享受国家高速发展的成果。其实这就是家国情怀,所有为国家富强,为国家复兴,所有人独立而实现这个梦想,共同创造分享。

  14亿人共同在创造,共同在享受。这16个字,不仅仅是为企业。没有国家,谁来支撑国家的企业?没有一个强大的国,何来家?连家都没有,更遑论去帮他人。所以,有了家国情怀,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这16个字,如果作为企业来说,首先放在项目上,再是站在企业上,实际上立足点是国家。”

  说起家庭,陈明说:我的家庭很普通,和许多大桥人的家庭一样,常年两地分居,顾不上父母和妻儿。

  对于我写大桥这本书,作为局指挥部最高指挥长,他只给了4个字:家国情怀。

  一个坚守纯文学创作多年的写作者,最忌讳的是公众话语中泛滥成灾的热词,比如“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等等。其实,这些热词起初具备了它原有的使命,一旦被披上特定的外衣,反而失去了它的光辉,在潮流中淹没其本源的真意。“初心”一词,来源于《华严经》第十九卷:“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像建设这类行业,一个人无法完成,只有一群怀有初心的人走到一起,并发愿真正同心同愿,才能穿越困难,让桥从此岸安全到达彼岸。

  开始不理解,后来静听陈明诠释所有大词、热词,再去慢慢消化,才理解他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一线管理者在大桥建设中殷切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精神内涵。

  中国中铁大桥局是培养桥梁人才的摇篮,许多单位的桥梁人才,都是从大桥局的项目部调出去的。

  每一次有客人来工地参观,陈明都会提到项目部食堂墙上的标语:“像军队,像学校,像家庭。”

  在生活区,工地和军队的确是一样。许多家庭几代都是大桥人,有夫妻和父子,也有爷孙。有时候也有人发点小牢骚,但这样的小情绪往往是来自一个困难、一个方案没有解决时的焦虑。每天下班后,仍有一部分人在办公室加班。

  在最后一根主缆牵引过江的那些日子,陈明更加忙碌。因为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摄制组从北京来到大桥工地,他们为了拍摄江上最后一根索股过江的专题片,在生活区住了下来。他们和陈明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很是戏剧化。

  导演张海来的时候说:“陈总,我来了。”

  在他走的时候,和陈明拥别,在他的耳边道:“哥哥,下次我还要来大桥。”

  9点前接待完一波人,有点空闲,陈明就往现场跑。一个工地人,跑现场是头等大事。上午11点回到办公室,取下白色的安全帽,额前的头发汗湿,黏糊糊的。我在他办公室坐等了半小时,看他进来还没来得及开口,外面又有人进来谈事。

  垃圾篓子里已倒了半篓子茶叶渣子,茶几上的电茶壶里煮着大叶子铁观音。在工地现场跑了一上午,还真有点渴了,一杯热茶一口就喝了个底朝天。

  他给我续上茶水,我问他每天如何能做到这些时,他说是一个人的意志力。

  “现在国家的形势越来越好,对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企业自身的要求也必须提高。我们搞工程的,本身就是搞破坏,再修复。开始搞沪宁高速的时候,四车道,现在八车道还不够宽,我们还加了沿江四车道,十二车道。证明国家经济繁荣,这么多的物流通过它来完成输送,道路才越修越宽。”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然要带来破坏。破坏与成长同在,所以要历史地客观地去评价这些事。

  “因此不能以个人的欲望影响到公众的欲望。”

  我们那时候做高铁的时候,多少人在质疑和反对,因为高铁票贵,但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去坐绿皮火车,都愿意坐快车。比如现在到上海,当天可以来回。这是以前不敢想的速度。

  五峰山连镇铁路开通了,早晨从镇江8点钟出发,很快就到了连云港,可以玩玩花果山,吃完了海鲜打个包,晚上回来吃晚饭,多便捷。

  有了破坏,便有了重建。比如,在项目指挥部的食堂后面有块地,一垄一垄的长了不少瓜菜,因为拆迁过的地方,土地相对贫瘠,买来的菜籽饼洒了不少,土还没能养肥,虽然瘦了些,却是纯天然的,夏秋季的瓠子、黄瓜、辣椒、豇豆今年结得不少,冬季的青菜、菠菜、香菜、茼蒿、芹菜基本上能满足食堂40多人的蔬菜需求。这就是重建的好处,这一片荒地如果不开垦,就没有这些活鲜鲜的蔬菜。

  陈明还是标准的生活家,对吃很在行,四季长什么菜,怎么烧,了如指掌。难得回南京的家,他会下厨房给爱人和女儿露一手。平时工作再忙,每天坚持跑6000米锻炼身体,跑步有许多好处,一边跑还能一边思考问题。

  一说到生活区食堂后面的那块菜园子,陈明笑得无邪,那块盈人的菜园子,给枯燥的工地生活带来别样的感受。一年四季的蔬菜各不相同,满目青翠,这块菜园子由看传达室的李师傅专门打理,规模不大,但种植的路子与现场的施工方案一样上规矩。凡是有客人来项目部,从食堂餐厅的后窗子往外望过去,一片生机的菜园子,让客人感觉回到了曾经的老家,有种把酒话桑麻的况味。陈明很自豪地介绍这个菜园子,此时他像一个老农。在现代农业被化肥农药染指的今天,在工地现场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无疑是一件让舌尖快活得打抖的雅事。

  不仅如此,菜园子让陈明找到了家的感觉,望见家门口有块并不大但很葱茏的菜地,心里踏实。这也许是所有人对理想生活的愿景。

  许多事都有两面性,项目部生活区的周围,生态环境的确是好,可是工地上的动物也多起来,拖儿带女的黄鼠狼们,把食堂买回来的鱼都给偷吃了。

  其实在菜园子后面,有个小山坡,坡上两棵老槐树,是世居人留下来的,树上还有鸟窝。生活区刚建好时,陈明看着这两棵树,发了好一阵子呆,他实在想在两棵树下置一凉亭,有客人来项目部谈事,坐在凉亭下喝茶谈事,或者能偷得半日闲,带本书坐凉亭里读上几页,也是件美事。

  凉亭最终没建,给忙得忘记了。

  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竣工的日子进入倒计时的时候,陈明只能把心中描绘的凉亭放在心底,别说偷得半日闲的工夫,两个时辰的闲恐怕都难,凉亭只能成为心中一个愿望。如果当初真建了这凉亭,工程结束,人走亭凉,除了留下这座有9个世界之最的千米跨江悬索桥外,别的什么也留不下来。

  每年中秋节前后,生活区栽的桂花树,浓香四溢,食堂窗外的菜地,掐掉一茬长一茬。等这批菜吃完了,就可以下大蒜了,传达室的师傅除了看门,就是管这块菜地,今年买的本大蒜,种植时不用一粒化肥,所有的菜都是原汁原味。

  作为大桥项目的法人代表,陈明说如果没有眼光与远方,只打自己的小算盘,那叫鼠目寸光,没有独到的眼界与心胸是成不了大器的。

  “我们从板凳桥到今天这样的新型技术桥梁,从128米的桥梁,到千米桥梁;从我们国家落后挨打,到现在桥梁行业上的世界领先,中国一代一代的桥梁人,一代代的科技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才走到今天。”

  转瞬即逝的事物,都可能是刻骨铭心一生的事,大桥人的记忆也是如此。陈明回忆考大学的时候,录取率只3%,而他就读的学校120人就考取了他一个人,而现在大学的录取率有百分之七八十。国家各行各业在进步,国家命运与全民是共同体。越是有困难的时候,越要想斗,敢斗,能斗,才能练内功。等这个桥通车了,才是喜乐的时刻到了。

  每一座桥通车的那天,都是造桥人最大的喜乐,最高的境界。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为了写大桥三部曲,专程来到五峰山大桥,中午陈明和章主席在工地食堂就餐,因此有了如下的谈话:“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大的境界是行不通的。”

  干事的人,总想干最好的最大的最牛的事。镇江是个科技城市,能到镇江来造一座桥,在镇江造世界上最牛的桥,是桥梁人的骄傲。这座大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生下来,看着他一点点长成巨人。能建成这座大桥,是中国技术装备业的进步。

  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支持建长江上的大桥,从开国第一天到现在的新时代,一直到建五峰山长江大桥。中国有了长江大桥,在文化上经济上都有了重大的发展。

  “能参与这个全过程的建设,真的感到很荣幸。”江苏亚龙1001号3500吨浮吊船的船主如是说。

  多彩的世界,和而不同,每一个物种都各安其分,又都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地球生态的复杂性和人类文明的交响,如不同的桥梁。桥的出现就是让人类和谐共处,这样才能共生共荣。长江上那么多桥,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架起的通途,改变了这个世界。

  这千米大桥从开工至今,每一次成长都含辛茹苦,造桥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就是把桥造好,造高质量的大桥,造福子孙后代。我们遇到的是一个恢宏的好时代。

  在江边的会议中心,陈明主持过若干的会议,但在主持五峰山大桥“主缆架设”劳动竞赛表彰大会上,他的声音还是有点抖。并不是因为紧张,心中更多的是感慨。

  “大到一个民族的整体,小到一个人的个体生命,其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随着时代的更迭,观念的革新,比如说大桥人对20世纪的回望,现时期的展望与观照,从一些特别宏观的一面,到特别微观的一面,很多关于大桥建设者的生活细节,包括来自心理上的皱褶,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中,是被严重忽视的,而这些都将成为一代人独一无二的珍贵记忆。比如我们正在建设的五峰山长江大桥,便是如此。”

  所有与陈明交流过的人,和他独到的思辨讨论发生思想碰撞时,总能发现诸多的闪光点,并在现实中得到验证,让人不得不佩服。如果他不进入大桥这个行业,改行学哲学或经济学,他一定会是这些领域中的翘楚。而作为引领一个项目的带头人,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仅只靠商业的头脑,仍需要更宽广的眼界与醇厚的心力,才能引领行业攀升更高的山峰。

  好的书,让自己具备扛鼎之气魄,让自己每临大事时必有静气。大量阅读的好习惯,于陈明而言,就像把在暗夜中光线很强的手电筒放在枕边,随时会照亮自己,驱走黑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去退缩。

  就像正在建设的五峰山大桥,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唯有大桥建设者感觉到在静水下有深流,但是又有磅礴和澎湃之感。在每一次会议,每一个媒体的新闻报道背后,是每一个建设者尽自己所能,撑起了大桥钢筋混凝土的万吨之躯。

  随着主缆架设的完工,五峰山大桥的“横空出世”将中国高铁带入“悬索新时代”,使得世界高速铁路悬索桥的记录写上了“中国”的名字。无论是荷载,还是运营速度等指标,这座长江大桥都远远超过世界同类桥梁,首次实现了铁路桥梁一跨越过长江天堑,为中国的高速铁路跨江越海积累了经验,也代表了中国高铁桥梁技术水平的巨大提升。

  在五峰山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来自企业个人和国家的经济形势,而是来自“真”。现在有假酒假药,有损害人健康的假地板,连涮羊肉都有假的。产品质量把不好关,一切都为零。

  “我们装备、材料、技术都拥有,但对质量的把控是最困难的一件事。质量关就是产品的精魂,质量的灵魂必附在人身上,人少了这魂,与行尸走肉没什么两样,也就不可能有上乘的质量。所以我们要求把好每道质量关,没有质量的桥梁,就没有生命,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豆腐渣工程。因此就要求所有的供货商一定要提供最优质的产品,这样我们才能把好质量关。”

  武汉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一直到现在,都有赖于严格的质量把关,这是好企业的品格。

  中铁大桥局秉承的是质量至上。如果质量出了问题,宁可撬掉重来,也不把不合格的劣质产品留给后人,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的生命。

  有人说,没有不赚钱的项目,只有不赚钱的项目经理。作为一名高级经济师,陈明对赚钱这件大事,有自己的看法。

  “所有人都想挣钱,但我们一定要挣良心钱。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企业,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这是每一个大桥人的本心。作为国有企业,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引领,这就是最大的效益。一个是企业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但是如果国有企业不挣钱,就不能引领。所以项目的盈利,都是为了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在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并形成一种标杆作用,这是一个辩证关系。”

  企业要发展,就得有创造,通过项目来创造。如果只顾挣钱,那是商人。商人唯利是图。我们企业是国家队,国家队是什么,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是一种形象,是示范。它需要创新和变更,突破。就像任正非一样,没有钱,他做不了那么多的深入研究。

  说起“困难”这个词,陈明是这样理解的:在大桥,遇到的困难太多了,所有人都会碰到困难,其中遇到的家庭困难是个很大的困难。总得有人去造桥铺路,我们这代人当时是受国家的召唤,统一分配到大桥,当年是没法选择,分到哪就到哪安身。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往小处说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什么事都需要有人干,一开始没有多少人喜欢这个职业,有人动摇过,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这代人没有我们这代人能吃苦。大桥工地,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没有节假日,没有花前月下,更痛苦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办法照顾到家人。到后来,年轻的一代在这个行业取得了成绩与经验,自己所干的工程在中国桥梁史上树起了丰碑,让他们有了成就感,把大桥建设变成了自己的家。

  “培养年轻人的思想,引导他们追求新思想的高度,承担任务的勇气,技术创新的愿望,养成习惯,变成热爱,变成自己终生学习进取的事业,这是一个大桥人成长的必经之路。”陈明是这样教导项目部的年轻人的。

  我们是一个团队,而不是某一个人,我们这代人的长征之路与任务是什么?我们遇到的困难是整个建筑行业的困难,这样的时候,就特别渴望有人拉自己一把,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我们的困难如同遇到一条跨不过去的河流。我们天生就是造桥的人,有了桥,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江大河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怕?我们对灾难的理解,莫不过是想过河而望不见船和桥。人世间有许多事物是速朽的,因此人人都希望长生不朽。真正的不朽是什么?是我们的肉身虽不在了,但我们的另一种精神生命一直留在地球上,像桥一样,把道路一直延伸向前。国家强,首先是个人的精神意志,然后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并相互验证。

  五峰山大桥从开工以来,总体来说都很顺当,这得益于这个团队。

  有两位将军级的博士来到大桥,在陈明的办公室,他们问:“中国的桥梁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陈明骄傲地笑了:“中国的桥梁在世界上的地位很高,美国、英国的桥梁团队,都没有中国的桥梁团队地位高。”

  在隋朝的时候,有一座民间石匠李春造的赵州桥,它能屹立在中国的桥梁史上2000年不倒,能抗住8级地震,这座桥一直是我们桥梁人学习的标杆。我们也想造一座像赵州桥这样的桥,这将是我们的追求。现在还没有人有底气说出能造一座像赵州桥这样2000年不倒的桥。

  所以,桥梁事业对每个造桥人来说,任重而道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