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文/武松


  我没有见过钱兆南同志,因着她撰写了一部关于中铁大桥局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的作品——《桥魂》,经我单位崔永兴同志介绍,我认真拜读了发来的书稿,从文字上算是认识了这一位巾帼作家。

  我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一直与桥梁有关,先是桥梁科学研究,后是桥梁技术管理,再到后来主持修建了几座特大型的桥梁工程,其中的苏通长江大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均获得了国际桥梁协会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对桥梁的情愫已经化入我的血液,爱屋及乌,凡是关于描写桥梁的文字,我历来都特别上心,尤其爱读。

  钱兆南同志的《桥魂》是一部可以令桥梁建设者深受感动的作品。因为一次到五峰山大桥参观采风的机会,她对我们这些“又土又木”的土木工程人给予了特别关注,尤其是对我们在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中呈现的人和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以优美的笔触和文字记录了很多感人的片段和故事。她的文字写到了大桥人的心坎上,作为一名30多年的建桥人,我十分感谢她。

  听崔永兴同志介绍,为了写好这本书,钱兆南同志深入施工现场,与我们的建桥人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以看似文弱之身,切身感受大桥人的24小时,从每一滴汗水里发现故事,于每一次微笑间体会感动,在每一项成果中感受奉献。她在记录大桥人工作点滴中感动了自己,而她接地气的风采也感动了建桥人,她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架桥铺路,造福人类”是多么的不一样,我十分感谢她。

  《桥魂》写的是五峰山长江大桥的人和事,但彰显的尽是大桥人“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精神。自古架桥铺路,是行善积德的事,在千百年中国建桥史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既以无穷的智慧积累了令人赞叹的桥梁技术,也在其中锤炼了令人称道的工匠精神。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中铁大桥局成立66年来,设计建造的每一座桥梁,既成为方便公众通行的有形之桥,也成为承载中国人勤劳智慧的无形之桥。《桥魂》,一个“魂”字,饱含了太多的涵义和内容,她不仅讴歌了一座桥梁工程,更讴歌了深厚的民族精神。

  感谢钱兆南同志,感谢《桥魂》!

                                                                 2019年8月24日

  (作者系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总经理)


  序二:我以我心写桥魂


  文/蔡永祥


  2019年8月10日,央视“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典礼正在隆重举行。

  一位皮肤黝黑的获奖者说的一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就是56岁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恭义,那天,他说“建造一座留存永世的桥,是我一生的追求”。

  从业35年来,他总说,做桥梁工程,就应该有“留存永世”的信念。

  央视的颁奖词:步履向前,你在人间的天堑边引路,一桥飞架南北,你是祖国山河织就的旌旗。

  这位有着执着信念的科学家,也担当了镇江五峰山大桥的总设计师。

  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徐恭义还深情地说道:“桥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我们这一代工程师,赶上了我们国家的基建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世界顶级的、有难度的、有挑战性的工程,在我们这一个时代完成了。作为桥梁工程师,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每一座桥梁从勘测设计到建成运营,往往需要6—10年的时间,从保证工程质量到受力安全,使每个环节做到万无一失,我们一直在努力,超越。桥梁设计师的工作每天都很累,压力都很大,也很紧张,完成把桥修好的使命真的不容易,但看到一座大桥跨越天堑,公路、铁路的运输距离更短,运输时间更节省,出行更方便和快捷。作为桥梁工程师,再苦再累,也值。”

  和徐恭义同样有着执着信念的作家钱兆南,是个有责任感的作家。近年来佳作不断,创作的纪实作品《跪向土地》《天时谱》广受好评。她敏锐地感觉到了镇江五峰山大桥对镇江的意义。同时,她也想到建桥的工地体验生活。

  此前的2016年,她曾经孤身一人到江苏最北边的一个房建工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当了一名资料管理员。住在工地的钢筋下料场旁边的一间5平方米的集装箱房子里,白天上班时见缝插针聊天,悄悄记下工地上的一切,晚上写下一天的所见所闻,60天内在手机上记录了近10万字。这次深入生活,给了她很大的震撼,她了解了工程建设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与重重困难,了解了那些普通建筑工人的喜怒哀乐。现在,大桥在建设中,她又有了创作的冲动,她要写下大桥建设的过程,她要写下那些伟大的建桥工人们。

  那么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她在写作大桥建设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时,必然有着发自内心的担当:从深入现场采访,到谋篇布局书写,无论多苦多累,努力写留存永世的经典作品。

  2018年1月25日,在一场大雪过后,她独自来到大桥工地,而且拎包入住,与大桥建设者同吃同住。

  我曾经跟随钱兆南去过大桥工地,听大桥指挥部的崔永兴书记这样评价她: 钱兆南既像工人又像作家。说她像工人,她与工人们一道,工人上班她也上班,有时不分昼夜,俨然像个“见习生”!说她像作家,每个月她住在工地的时间至少一两次,有时一住就是半个月,广泛搜集素材,记录了创作期间的所见所闻。

  据崔书记爆料:2019年正月初三那天,又是一场大雪席卷工地,她又来到工地,放下行装,沿绍隆寺门前的施工道路直奔南锚碇的施工现场。是夜0点,零下10多度,又上4号主塔,风大得吓人,她的眼镜竟被吹落江中。为了跟踪采访测量员徐飞、余国元的测量团队,她一直伴随到下半夜。全长2000多米的猫道,边跨45度,她独自从南锚到北锚,再原路返回。工地安全员看到她像猴子一样攀爬,为了她的安全,曾阻止她独自探险,但没有用。

  事实证明,从第一次走进大桥工地,到后来成稿,她铁了心要和大桥人在一起。

  这部报告文学取名《桥魂》,很是抓人。魂是精神,是气魄,为这座桥铸就桥魂的,是那一个个修桥铺路的大桥人。这部作品如实描绘了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的艰难历程,生动地展现出大桥建设者的英雄气概和整体风貌,讴歌的既有不忘初心的“老专家”“指挥员”,也有默默无闻的 “建设者”“老桥工”,弘扬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工匠精神”。

  钱兆南是扑下身子去写,是贴在一线去写,是用心用情用力去写,是“我以我心写桥魂”,这样的作品一定值得期待,也一定会引起共鸣。

  期待着有更多的作家,能像钱兆南那样,牢记习总书记对作家提出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谆谆教导,走向生活的第一线,写出更多载入史册的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好作品。

  是为序。

                                                                2019年8月28日


  (作者系镇江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镇江市作家协会主席)


  目录


  序一

  序二 

  开篇 

  白发总指挥

  江河之上的家和桥

  五峰山的岁寒三友 

  桥梁中的“桥梁”

  测量组的开路先锋们 

  雪中有桥初长成

  工地上的家

  工程部的精兵强将们

  调度会,共渡难关

  调度长

  吵吵嚷嚷的调度室 

  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老中医”

  引桥上奔跑的麋鹿 

  山谷里的南锚碇封顶 

  猫道,江上的天路 

  主缆入“碇”

  九头鸟胡铭 

  心神不宁的桥宁

  安环部的秤砣 

  家是望灯的眼 

  钢筋厂里的钢铁侠

  电老虎周达斌

  洒水观音吴平林

  退休再干的老夏

  扼守悬索的江上行者 

  文武双打俏鸳鸯

  大江集结号

  结尾 

  后记


  开篇


  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自古就是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润扬大桥、泰州大桥以及通往扬中的一桥、二桥相继建成,使得镇江的陆路交通更加便捷快速。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镇江作为南京都市圈和沿江发展带的重要城市,必须承担承南接北的重要职责,连淮扬镇铁路得以规划建设。

  在跨江铁路的建设上,镇江曾错失两次历史机遇。

  一是津镇铁路。1899年清政府和英德两国银团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规定自天津至山东峄县段由德国承筑,峄县至镇江对岸的瓜镇段由英国承筑,津镇线的南段进入江苏的线路为: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但该计划因义和团运动和中国政府收回路权运动而搁浅。1908年清政府与英德两国代表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因为安徽淮南发现煤矿和对南京战略地位的考虑,弃“津镇线”,改修“津浦线”,南段取道安徽,至南京浦口。1912年12月,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京杭大运河水运通道和镇江运输中心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

  二是镇东铁路。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1936年贾子彝所著《江苏省会辑要》收录“镇东铁路计划”一节,镇东铁路线起自镇江对岸之七壕口,经江都、泰县(泰州市姜堰区)至东台;当时的铁道部还就此路向镇江商会咨询。但因抗日战争爆发,镇东铁路未能实施。

  现在,连淮扬镇铁路的建设,实现了镇江百年梦想。这种水、铁“双十字”的交通格局,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为镇江在苏南崛起,在扬子江城市群中争雄,提供了新的机遇。

  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连淮扬镇铁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通道,这座特大悬索桥,南北两岸,1092米一跨过江,整个项目正线全长305千米,铁路等级为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千米,总投资464亿元,是江苏建省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浩瀚长江之上,上百座桥像从天上下凡的星星,又如大地上无数的眼睛,落在长江的怀抱里。桥的出现让大地上的山河不再孤单,沿着先知的足迹,脚下的路在延伸。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从寻找到发现,让无限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与几千年的桥脉相连,历史才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人类的变迁和桥的变迁紧密相连,它们和人类穿梭在水上,桥的先知们留给我们的大智慧早已融入华夏文明史,在不知不觉中指引着我们向前,让我们的面目愈加清晰,山水的面目愈加壮阔。每一座桥的背后,都有无尽的希望所在。

  从2009年开始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研究,2010年2月完成项目建议编制,同年5月完成工可研究,到2011年1月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到2016年元月1日上午10时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吉日开工,作为连淮扬镇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南主塔首根钻孔桩在五峰山脚下的长江边正式开钻。长江之上有大大小小起码600座桥,五峰山大桥作为其中的一座,与同类桥梁相比,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太多。这里不得不说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当时同样让世界瞩目的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五峰山公铁悬索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比,还要更争气。因为这座桥的建设过程,不需要靠外力,从设计到原材料、装备等全部自主研发。

  “自主”意味着做自己的主人,中国的桥用中国的技术来造,不依靠别人才是真本事。五峰山大桥的建设,做了自己的主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参与建设过著名的港珠澳大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