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中国农村的全面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堪称迅猛的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多数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农民能否跟上时代步伐之间的差距,其中有思想观念上的,有学习能力上的,有自我保护意识上的。当然,也有仅凭自身努力无法改变的某些方面。
22章 城乡快速发展带来的烦心事
中国城乡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世界的关注与震惊。然而,广大农民兄弟能否跟上这一发展的步伐?笔者在大众日报社干过多年“农民记者”,专职采访有关“三农”的新闻,亲眼见过、亲耳听过和从不同角度报道过很多相关新闻,以下试图通过对一个村庄的见闻,尝试性地揭示其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以期引发相关部门与人士的关注,并做出积极的应对。
房寺镇曲庄村距离禹城县县城不到10公里,全村380多口人,人均2亩多地,是一个纯农业村。笔者来到该村时,恰好看到几位村民正围坐在街边空地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便走了过去。村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看到陌生人也不见外,熟络地打着招呼。当听说笔者是来采访时,村民立刻让出一个座位,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多少年了,村里也没点变化。”一位老大爷先开了腔。他说,几年前,有人来村里承包了村东的上百亩耕地种蓝莓,可干了一年,大棚还没完全建起来,就被撵走。“当时听说蓝莓很值钱,村里不少人就想跟着学,结果没戏了。后来,有外地老板在那块地上搞园林,村里不少人又想跟着学,还是没戏。”老大爷无奈地说,“你进村时一定也看见了,人家弄来的都是大树,有的胸径20多公分,不是小树苗。咱一个农民上哪去弄这种树啊,就算是弄来了,也没技术种养啊,就算是种养好了,又上哪儿去卖啊?”老大爷的话,引来一片附和声。
说话间,随着阵阵“突突”声,一辆农用车停在了大家面前,是来收玉米芯的。
“一斤两毛。”车上的中年妇女回答着村民的询问。
“人家都是两毛五。两毛三吧,我有2000斤,两毛三全拉走。”有村民说。
“两毛一。”
“不卖,你走吧。”
一阵讨价还价后,农用车在一阵黑烟中开走了。
“玉米芯也这么贵?你们发财了啊。”笔者故意诧异地说道。
“发啥财,一年到头就指着这俩粮食粒子。”
“怎么不种点大棚菜什么的,能比种庄稼赚得多些。”
“旱能旱死,涝能涝死,哪敢种别的。”说话的是一位老大娘。
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说起村里的水浇情况。曲庄村的大部分土地需要靠黄河水灌溉,由于地势低洼,来水一大就会淹,其中村西160多亩地受害最为严重,有时玉米要补种两三次才能长起来。村民们都盼着村里能出面组织大家解决这个事,但一直没人管。这么多年,只能靠天吃饭。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淹涝的问题还没解决,干旱用水的问题又来了。
去年,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镇上新修了公路,把贯穿南北沟渠的涵洞全部堵上了,黄河水要绕道才能到达曲庄村,这给浇地带来很大的麻烦。后来,村里想把水渠拓宽一下,可是因为要经过邻村,那里的村民就是不让挖,事情就没有办成。为这事,两村之间起了很大的争执。
“就这样的水浇条件,什么也不敢发展啊。”有村民说。于是,许多村民只能进城打工,有的实在脱不开身,就只能在家种庄稼。
“在家搞养殖总行吧?”笔者问。
有村民说:“这些都需要资金。如今的贷款利息高,而且周期短。可是,养殖业的周期却比较长,见利一般需要三四年,而银行贷款一年就得还利息,有些甚至三四个月就得还,村民承受不了。”
另有村民说:“就算是想贷短期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熟人很难办。”
仍是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仍是缘于地方发展原因,曲庄村面临着整体搬迁的问题,这也让村民们很纠结。
村民们说,村里从2010年就不让盖房了,说是要整村搬迁到社区去,但是搬到哪个社区,啥时候搬,最终怎么搬……上边没有具体说,大家心里也就没有底。村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和村民沟通一下。“至少应该了解一下老百姓有什么难处。如今,村里有的儿子大了结婚急等着用房,有的想自己干点事需要事先考虑选址,现在光等着也不是个事儿啊。”一位村民说。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但村民们还是很乐观,大家都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一位村民笑着说:“我们村的路真是没话说,是五六年前村民每人集资200元修起来的。这路起码比北边那村强,北边那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常常是进不去又出不来,有闺女也不愿意嫁到他们那里去。”村民们说,如果像修这路似的,凡事只要村干部敢于负责,真心为村民办事,就算是要大家凑钱,大家也愿意。
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意犹未尽的村民在暮色中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