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封信   为打抱不平  与友并肩行

焦书记:

    您好!今晚向您汇报我从木兰县人大到县政协任职前后的情况。

    您别看木兰是个小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份,可是对于土生土长的木兰籍领导干部来说,这里却是难舍难分的圣地。这些年有不少当地的领导干部宁可不提职、不提级,也不交流外地任职,非留木兰不可。有的宁可四、五十岁到人大、政协任职,也不愿离开家乡。这样,像我这样交流来的领导干部发展的可能性就少多了。再加上我这个人,又贼拉拉地死性,不跑、不要、还不找,那么,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年龄大了,到人大或政协机关过渡几年,最后退休。这就是我在木兰仕途必然归宿。

    也许觉得我当了十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多少有点老资格,2001年12月31日那天,市委把我安排到木兰县人大常委会任副职。可是,时隔半年多,我却要求到县政协任职。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有人也许会说,周铭德这个人真是不识抬举。

其实,能到人大工作也挺好,开始我也很安心。只是后来出现的情况,让我改变了初衷。

    事情起源于与我一同从县委出来到县人大任职的张润田身上。本来,市委那次调整干部,属鼠的离开县委或政府,没有属牛的事。可是,属牛的张润田却也给从县委调整出来,到县人大任副职,排在正职之后。很明显,他是来接已年满60周岁人大主任的班的。

    然而,在换届工作将要启动之时,却出现了情况有变的兆头。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公平的。

    换届前,县委书记赵坤找我谈话,征求我对换届的想法,我就开诚布公地说到这件事。我认为如果换届时再将张润田调到县政协的话,那就是不公平。我的想法就是张润田在人大,我就在人大,他要上政协,我也上政协。

    见我这样说,赵坤书记拍拍我的肩膀说:“好!”我们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2002年8月的一天,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开会。按照惯例,每个县市人大常委会都要派一位副主任列席会议。列席这次会议的差事落到我的头上。在会议开始前5分钟,市人大常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德武走进会场。他看到我在会场,问了一句话:“周铭德,你愿意到县政协任职吗?”

    听了这句话,我就明白了,张润田肯定是要到县政协任职了。于是我就和范部长说了一句话:“马上就要开会,详情不说了。我愿意到政协任职。”

    范部长回答得更干脆:“那好,我把你扒拉过去就是了。”

    以上就是我从县人大到政协任职的全部过程。

    不久,市委组织部下文,我和张润田一起到县政协任职。张任主席,我任副主席。从此,木兰县政协有了第一位周副主席。

    张润田看我跟他一起到县政协任职,很高兴。同时,还跟木兰原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任春华一起搭班子,这真是缘分。我们三个人,分别来自三个县份,而且1990年还是您在地委党校办的那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同学。所以,我们这个班子没有理由不团结一心地工作,也一定能开创木兰县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人和心,马和套”,政协工作就没有帽。 从2002年到2006年,在中共木兰县委领导下,在张润田主席带领下,政协党组团结和带领政协常委和全县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为促进木兰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四年期间,县政协还编辑出版了《木兰县政协志》和两册《文史资料》。受县志办聘请,我还出色完成县志副主编的任务。

                                                                                       您的老部下:周铭德

                                                                                           2011年12月22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