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封信 埋头干工作,正道进班子

焦书记:

    您好!1991年六月份。中共延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晓娟返城回北京了。这样,临时主持工作的差事又落到我的肩上了。     

    如果从县委宣传部算起,我这是第四次临时主持工作了。由于有多次临时主持工作的亲身体验,所以对这次“打掌子”,我并没有感到有多大的压力,就是把手头的日常工作做好而已。因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出现空缺,一般情况之下,县委不会讨论研究干部,所以,我也觉得工作比较轻松。

    没想到,那一年夏季,蚂蜒河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把我推上了蚂蜒河东线防汛副总指挥的位置。在防洪最为紧张的日子里,我配合县委常委、常务县长张东辉在险象环生的蚂蜒河堤战斗了十多个日夜。从张东辉县长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尽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延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斗洪水,舍生忘死保家园的英雄气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洪水稍退之际,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通讯《难忘的日子,难忘的人们》,讴歌延寿人民抗洪的壮举。中秋节那天下午,李洪超书记让我为松花江地区抗洪讲演团的延寿代表写一篇演讲稿。我推辞不了,就奉命写了这篇讲稿。您如果听到这篇演讲,一定会为家乡人民的风采感动的,一定会为在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倍感欣慰的。

    当洪水退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又渐渐地回归平常状态时,县委空缺的组织部长岗位又引起了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据说有几位资深的正科级干部对此颇感兴趣。

    说句实在话,对此事我当时也不是没想过。可是,依据那时的情景,我感到此等好事不可能落到我的头上。那时,提拔县级领导干部特别看重在乡镇任职的经历。我在延寿县安山公社以中心校进修辅导员的身份,跟着乡文教助理姜明岐下乡调查,为四合二队打了一眼深水井。乡镇领导职务我一天也没担任,更不用说担任乡镇党政的主官了。再说,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时,我曾连续三次临时主持工作,最长将近一年时间,宣传部长的班我也没接上。所以,在我看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这个职务当时对我说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既然自己把这件事想明白了,就一个心思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不给新来的组织部长添麻烦就是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平平静静地度过。没想到,为组织部长这个位子,我们家里倒是出了点儿麻烦。这可是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

    事情由我长子周恺引起。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周凯的班主任老师路上遇到我的妻子孙文香,对她说:“周恺有些天没上晚自习了。他的感冒好些了吧?”

    一听这话,孙文香感到很奇怪,因为孩子好好的,并没啥病,每天晚上按时从家里出来,说是到学校上晚自习去了。每天晚上9点多钟,也就是下晚自习的时候回家来。她感到这里面有问题。

    第二天晚上,她悄悄跟着周恺,看他究竟到哪里去。跟着跟着,她发现儿子溜进一家录像厅了。原来如此。气的孙文香火冒三丈,她随后冲进录像厅把周恺拎出来。回到家里,声色俱厉地审讯起来。周恺平时胆子就很小,规规矩矩,从来不打架、不惹事。这回犯下大错,更是吓得不知所措。可是,当他妈给他指出青少年看录像会影响学业的危害后,问他能不能改正这个毛病的时候。想不到孩子却说,这个毛病他改不了了。

    就在这时,我赶回家了,一听这话,我也很生气,就加入了审讯的行列。问儿子这是为什么?周凯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一面哭,一面说:“现在,这个世道不好。看不到希望。老爸工作认真,为人也好。可是社会承认他吗,组织上认可他吗?我赶不上老爸,将来会有好吗?想到这些,我学习就没劲儿,觉得活得没奔头。我也知道看录像影响学习,可是,看一天就乐和一天,这个毛病我真的改不了了。”

    听到这里,我火冒三丈,施展起家庭暴力。可是爹妈两个人轮番打下去也不是办法。我稳了稳神,对儿子说道:“你老爸认真工作,那是职责所在;坦诚为人,那是品行所在。人活着要谋生存,但谋生存并不是非要做官不可。你爷爷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就当个照相馆门市部的经理,不也很好吗?再说,只要你尽心尽力为党、为人民工作。总有一天社会能承认你,组织上也会认可你。现在社会上是有些不正之风,但那就是不正之风。不正之风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也不是党风的主流。所以,你老爸对当今的社会很有信心,对共产党也很有信心,对自己的未来也很有信心。也可能党组织现在还没有完全了解你老爸,你老爸现在也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是,我相信只要你老爸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老天爷总有睁开眼睛的那一天。”

    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意外,孙文香的态度也温和下来,让孩子洗洗脸,早一点睡觉,第二天还要上学。

    不知道是那天晚上的家法管用了,还是爹妈的规劝起作用了,后来,周恺真的把看录像的毛病给改正了。一次,在检查完周恺作文之后,孙文香对我说:“你大儿子找到看录像的病根了。”

   “啥病根?”我问道“他在作文中这样写的。日本人搞了录像让中国的青少年看,就是想让中国的青少年荒废了学业,搞垮中国。我不能让日本鬼子的梦想在我的身上得逞。”

    对儿子这样的看法和决心,我也表示赞同。

    您可能不知道,教训和规劝孩子的那天晚上,我很久没有入睡。打在孩子身上,真的疼在父母的心里。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不为别的,就为社会主义的光辉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早日照亮孩子的心灵,我也非把自己的工作干好不可。

    这里,我顺便向您报告一下:2002年上半年,在我到木兰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之后,在省交专公路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的周恺经过三年修路修桥的实践锻炼,通过公开招聘,从县交通局党委组织委员职位,调到县委组织员办公室任组织员。他担任县委组织员办主任、副科级组织员也三年多了。十多年来,经他亲自考核而发展的共产党员有2000多人。看到这里,我想您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1991年底的一天,我在县办公楼内偶然遇到县委书记李洪超。他对我说:“你任职的事,县委已有态度了,我给地委组织部打了两次电话,还去了一次,让他们抓紧到县里考核。你也做做工作。”

    听到这席话,我很高兴也很感激。“县委能认可我,我非常感激。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认真真地把县委交办的工作做好,把组织部眼下的工作做好。其他的工作,我不会去做,也不想去做。”

    听我这样说,李洪超书记笑着说了一句话,就走开了:“周铭德,你这小子。”

    2006年9月,延寿县举办建县百年庆典之际,我赶回去庆贺让我成长进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第二故乡的百年华诞。在延寿县宾馆的楼梯上,我遇见十年未见时任省司法厅副厅长的李洪超书记。我将特意为他准备的纪念开国领袖毛主席百年寿辰的手表赠给这位有恩于我的老领导,并表态说:“您的老部下绝不会给您丢脸。”

    我深知,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当年他对我的信任和栽培。而我所能回报给他的,也只能是勤奋的工作,刻苦的钻研和清白的做人、老实、廉洁的为官。对于您,这些年来我也是如此。我想,这大概也是您这些年来比较看重我的缘故吧。

    1992年上半年,地委组织部主管干部工作的韩光耀副部长带领考核组来到延寿,对县委推荐的组织部长人选进行了考核。作为临时主持工作的副部长我选择了回避。只是在考核将近结束,韩部长和我谈话时,我表示了这样的态度:“县委能够提名推荐我担任这个职务,是对我这些年来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人品和才能的认可。对此,我非常感谢。地委组织部能够专程莅临延寿进行考核,我也表示感谢。现在,我已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能够得到组织上批准,我一定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绝不给组织抹黑;同时还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这次没有得到批准,我也会好好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尽力把现职工作完成的更好。”

对于我的这番表态,韩部长表示很满意。

    当地委组织部来延寿考核组织部长人选的消息传出之后,我一些老同志、老朋友来我家,开导我。他们有的说:“现在要想升迁,必须得打点好上级领导,不送礼,办不了事。你在家傻等着不行。”有的说:“我们知道你家里的情况啥样。要是送礼缺钱少物,我们哥几个替你张罗。事不宜迟,你也好抓紧定夺。”

    对于这些老同志、老朋友的“关心”,我表示感谢。但是,我明确告诉他们:“花钱买官的事,我现在绝不会去做,今后也绝不会去做。我爹一辈子没给我留下什么金钱财富,但是他老人家留下了清清白白的名声。这就是老人家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笔财富给丢了。我爹给我起的名字叫铭德。我不能让家父的在天之灵失望。职位可以不提升,做人的品格不能丢。如果真的不送礼就就得不到提职,那我宁可这样。”

    1992年6月,经松花江地委讨论,我被任命为中共延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这次提职任命是我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最重要之处,并不在于我的职级和职位得到提升,而在于,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看到党的优良传统还切切实实地存在,组织部门的优良作风还真真切切地存在。当时,我在心里默默地立下誓言:“既然我现在没有花钱去买官,今后也绝不会花钱去买更大的官。我在组织部长的职位上,也绝不会违法乱纪、勒卡卖官。我要让身边的干部和群众,从我身上看到共产党员应有的形象。看到县委组织部长应有的品格和作风,如同我当年从李洪超书记和您身上看到的那样。”

    我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十年。这十年,我至始至终恪守着这个誓言。您不是也始终恪守这样的誓言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呀!

    已过午夜,唠到这里。

                                                                                         您的老部下:周铭德

                                                                                            2011年12月3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