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封信“朱批”当警钟,工作求严谨

焦书记:

您好!1987年是我在宣传部门工作最为顺畅的一年。在您的直接领导下,县委宣传部通过定期举办专题报告会,对广大机关干部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教育,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咱县老干部党委组织离休老干部参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经验还受到地委宣传部的肯定。

那一年,也是我工作更加严谨的一年。您可能不记得了,这还多亏您那年对我呈报材料的一次“朱批”。这事还得从普法工作谈起。

1985年,全国开始实施第一个普法五年计划。那年,省委在北方大厦召开全省普法工作会议。开会期间,您偶然问我:“周铭德,你对哪项工作比较感兴趣?”

当时,我正在中国律师函授学院学习,就随口答到:“将来,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我现在正函授学习法律知识,对司法工作挺感兴趣。”

那次会议之后,为开展普法工作,县里成立临时机构普法办公室。县委让我兼任县普法办主任。为保证普法质量,有关部门摄制了“八法一例”普法讲座。可是,每套讲座录象带价格高达2000元。这是县普法办难以承受的。后来,在一次全区普法办主任会议上,大家想了个办法,就是各县出资合买一套,轮换播放。其他县市让我牵头办理此事。

1987年7月17日,我向您呈报一封信言及此事,还附一封给兄弟县委宣传部关于搞好录像带接续传递的短信,请您定夺。

不大会儿工夫,县委通信员就将两封信送回宣传部。我一看,脸刷地就红了。那封给兄弟县市委宣传部的短信不过一百三十余字,您竟然用红色圆珠笔批改了三处:纠正了两个错字,还添上了两个字。虽然,您并没有在那封信上批示一个字,但却是此处无字胜有字啊!

如果,打字员打印之后,我认真的再审查一遍,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纰漏。由此,我看到了自己工作跑粗,作风不严谨的问题。我将您的这纸“朱批”一直珍藏到现在,让它时时警戒自己,在工作上,一定要尽心尽力,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有您的朱批在时时提醒着我,在后来工作中 才避免了一次重大失误。

那件事情发生在1996年4月份。是我由延寿县委组织部交流到木兰县委组织部任职不到一个月时发生的事情。当时,木兰县委准备调整一批干部。根据县委意见,组织部门进行考核。部长办公会听取考核情况之后,向县委书记和党群书记汇报。接下来是向书记办公会汇报和征求县人大主任和县政协主席意见。这些程序进行之后,还要到地委组织部进行协审。地委组织部干部科对拟调整的干部逐个审查,审查拟调整干部的人数、职数和级别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不能超职数配备干部、不能低职高配,不具备提职条件的,不能提拔。到地委组织部协审的工作很顺利。可是,在返回木兰之后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那次讨论干部,组织部原来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和干部组长均在调整之列。第二天,县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干部时,只能由时任组织部长的我,在县委常委会上,作调整的说明、介绍考核情况,并根据书记办公会研究意见,向常委会提出调整的初步意见。在由哈市返回木兰途中,接到部里同志打来的电话,说明天上会的单子,根据书记办公会的意见,微机员已打出清样。问我是否再看一下。如果不再看了,就直接打印了。

那天,起大早贪大黑忙了一整天,身体真有些困乏了。“我不再看了,你们印吧。”这句话都到嘴边了。可是,我忽然想起,不行,还是得看一看。就说道:你们等一会儿,我回到部里再看一下。

焦书记,您绝对猜不到我当时为啥还要再看看拟调整干部的名单呢。我倒不担心部里的同志会将名单搞错,而是担心拟调整的干部有比较生疏姓和名,如果真有很偏僻的字,在第一次常委会上就念大白字,可不是要出笑话吗?用《亮剑》电视剧李云龙的话来说,以后,我怎么在木兰这块地上混呢。

就这样,我不顾一天的劳顿,一回到部里,就开始审核这个名单清样。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吃惊的倒不是有多少生僻的字不认识,倒是有些内容和书记办公会决定不一样了。好几个单位领导班子个别科级干部排序给变动了,拟提为组织部副部长的那位同志不但工作分工给改变了,还注明通过部内民主测评由原来副科级组织员拟提正科级组织员了。莫不是今天又召开书记办公会了?我想这不大可能。不会组织部长前脚到市委组织部去协审,县委书记后脚又开会进行复议。组织部长不在家怎么会进行部内民主测评呢?这是咋回事呢?因为这涉及部里的同志,我还不好马上直接去问。我打电话给那位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他家电话还没人接。由于第二天一早就开常委会,谈论干部又是第一个议题,想给党群书记打电话,因时候太晚恐怕打扰人家休息。情急之下,我将微机员找来,把书记办公会纪录交给他,让他按照书记办公会意见原封不动地打印,凡是与我记录不符合的一律更改过来。直到后半夜,我们才将这项工作完成。

第二天一早,我和那位副部长碰了头,问及此事,他也感到很吃惊,说没再开书记办公会,部里也没有搞民主测评。这时,县委办通知我马上到县委常委会议室开会。我带着厚厚一叠拟任免干部名单上会了。

常委会结束后,我向党群书记报告此事。党群书记听后感到很吃惊,问我啥意见。我说;"这样的同志,留在组织部工作我不放心。”后来,县委党群书记又请示县委书记。县委书记果断表态,将其调出组织部门。

您说这事儿有多玄。如果当时我还像当初那样马马虎虎的,那还不捅个大漏子!不但我,恐怕连党群书记也得跟着挨批。特别是我,新到两眼一抹黑的地方工作,一亮相就演砸了,以后的戏还乍唱啊!真的谢谢您的一纸“朱批”。

25个春秋过去了,打在这份文件上的字迹,有些都模糊了。可是,您当年留下的笔迹还是那样清楚,还是那样鲜红。这份难得的“朱批”将警示和鞭策我,在今后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继续保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您的老部下:周铭德

                                                                                         2011年11月19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