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邓华受命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领导志愿军在朝鲜军民的协助下,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东西海岸的防御部署。
1953年5—6月,朝中人民军队发起夏季反击作战。歼敌4500余人,促使停战谈判取得进展。到6月中旬,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已全部达成协议,正准备最后签订停战协定。但就在这时,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在美帝国主义纵容下,以“就地释放”为名,无理扣留我方被俘人员,并狂妄叫嚣要“北进”,“单独干”,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这个消息一传到志愿军总部,邓华拍案而起:“这个李承晚胆敢如此放肆,看样子还得给他硬的吃!”
在作战室里站在一旁的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见邓华愤怒的眼光定定地瞄着正面战线上的一个突出部位,说道;“我知道,你早就想在这个地方打主意了。”
“对,我们就选在这个地方开刀!把战线拉直,给朝鲜人民多占点地方。”邓华回答。
“看你哪,你不怕人家说你好战分子吗?”参谋长李达也开玩笑了。
“不是我们好战,是李承晚不见棺村不掉泪,不狠狠揍他两下,他是不会老实的。”邓华慷慨激昂,似乎就要部署行动作战似的。
邓华等志愿军领导人选定的这个突出部,是在东西走向的战线上,它位于金城以南,向朝中一方伸出宽25公里,纵深10余公里的部位,是敌几个师重兵防守的阵地。从防御作战的军事角度设想,这个突出部明显地有利于对方,不打掉这个突出部肯定要留下隐患。
6月20日,赴朝参加停战协定签字的彭德怀抵达平壤,在同邓华等人通电话后,他们不谋而合地主张再打一仗。彭总于当晚10时向毛泽东主席请示。第二天,毛泽东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 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6月20日23时30分,即彭总向毛泽东发出请示电后一个半小时,邓华即与杨得志、李达联名向各部发出指示,决定立即组织夏季反击战役第三阶段作战,在军事上给予李承晚集团以狠狠打击,而且重点放在打掉金城突出部上。在邓华和扬得志副司令员等指挥下,志愿军一线8个军和人民军两个师团,开始不断发起攻击,牵制敌人,配合金城地区作战。
7月13日晚,金城前线浓云密布,大雨欲来,志愿军1000余门火炮突然猛烈轰击,其中卡秋莎火箭炮部队两个师,连打了三个齐放,顷刻间对方阵地山崩地裂,一片火海。志愿军强大突击集团在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敌人4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上的前沿阵地。
经过3天激战,志愿军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向南推进了 15公里,歼灭李承晚4个师大部,活捉敌“首都”师副师长;接着又击退敌大小反扑1000余次,至7月27日,金城战役歼敌5万人,向前收复了17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打掉了突出部,拉直了战线。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字生效。历时3年零33天的朝鲜战争以朝中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和平降临朝鲜大地。停战协定签字后,彭德怀回国继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邓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表彰邓华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卓越功勋,1953年10月27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再次授予邓华共和国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至此,朝鲜方面已授予邓华一级国旗勋章3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3枚。
1953年12月,邓华回国参加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他在这个会议上作了题为《抗美援朝战争经验介绍》的专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