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邓华等率红1师2团,参加了冲破敌人设置的四道封锁线的战斗,出色地执行了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机关西进的任务。

  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邓华曾陷入空前的绝境之中!1934年12月1日,红军经过奋勇拼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突破了蒋介石苦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午后,师部传来军团电令:部队节节抗击,向西转进。当时,在前面开路的刘瑞龙团长已经率部突过了封锁线;指挥断后的邓华,却遇上从后面和左右方向三面的敌军的进逼,他所率领的三营(实际上只剩下二百来人,一个多连的兵力)已经冲进到前方山包后面了,而邓华,还有一位参谋、一位警卫员,却被左右两方敌人密集的交叉火力卡住了。前面收割后的稻田被子弹打得屑片飞扬;后面的枪声也一阵紧似一阵。三人匍匐在一条田坎边。进也不得,退也不得。

  狭路相逢勇者胜!

  山冲过去!对邓华向参谋和警卫员命令。

  他随即纵身猫腰起跑,冒着前后左右穿梭的子弹,飞步跨过三丘田块,翻身滚到田坎下。他回望刚才起跄处,不见参谋和警卫员跟进。“冲呀!对再一次发出了命令/仍然不见他俩起步,也没有听到回话来任何回应的示意。这时,前面山包处响起3营同志接应他们的密集机枪声,邓华一个箭步,飞奔到山包边,终于脱险了。而跟随他多年的参谋和警卫员却再也没有回来。

  邓华脱险来到团部,同团长刘瑞龙等人汇合,然后下去看望部队。那情景,比在战场上惨烈的厮杀还要使人肝胆碎裂。如今,朝夕相处的战友再也回不来了,亲如手足般的伙伴葬身在血泊里了,好端端的一个团由湘江之战前的一千七百多人,仅仅还有八九百人2 许多干部战士在抱头痛哭,炊事班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搁在那里原封未动,竟然没有一个人吃。

  这哪里还像个部队!邓华自语道。

  他立时站在一个小山包上,向着自认为残兵败将的人们,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牺牲了那么多同志,确实痛心呵!”他的嘴微微向左下方抖动,熟知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激动时候特有的表情。但是,他没有眼泪,他立在那里,腰板铁硬,尖棱的古铜色的面庞向着大地,凹陷的两眼喷射着严峻的光束。

  “但是,”他抬高了嗓音,“我们全团指战员都是铁打的好汉,都是英雄。我们胜利完成了军委给予的光荣任务。”

  他从被硝烟染黑的口袋拿出一份电令:“这是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今天凌晨三点半发来的电报,电报说,‘一日战斗……胜负关系全局……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告诉同志们,中央首长所在的红星纵队和红章纵队,已于今日全部渡过湘江,红军大部队也都渡过了湘江。

  同志们流血牺牲,已经粉碎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我们已经胜利开辟了西进的道路。”邓华顿了一瞬,两眼扫视全场,“同志们,吃饱饭,鼓足劲,迈开你的双腿,让我们西进去同兄弟的2、6军汇合吧!”

  邓华接着大声命令,“现在开饭!”

  他示意随行参谋给他找来一个搪瓷碗,自了一碗饭,顺手折了两支树枝当筷子,便大口大口地吃饭了。像闪电一般,在这个坡地里的数百名红军指挥员,立时跟着行动,那一桶又一桶的饭菜,随之底朝天了。

  半小时后,嘹亮的军号声响了。

  刚才似乎丧失了信心的红2团,又踏着威严的步伐,向前,向前。差不多二十年之后,邓华指挥百万大军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时候,一日,与战友聊天,当这位同志谈到,自己几次遇险,大难不死堪称福将时,邓华说:“我也是多次大难不死,也可以称为一员福将”,然而,他的话锋一转,“每当想起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战士,肩上像压着沉重的担子一样,没有他们,我这个福将是福不起来的。”

  他的。心中长留着那位警卫员和那位参谋的崇高的形象,他永远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牺牲的红军指战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