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行让王书记获益匪浅,梁老先生对这个失散多年、久未见面的儿子表示了极大的关爱。
梁老先生没有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会见到儿子,因此对这个儿子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每每端详着儿子,梁老先生总想从王书记的身上捕捉到四十多年前在阜新海洲居住时的影子。有时,每当他眯起眼,看着儿子时,仿佛又回到了1948年在阜新时,那烽火连天的年代。
那时,儿子刚刚学会叫爸爸,军务繁忙之余,每当他从义县回到海洲,听到这种呼唤,让他享受到了一种亲情、一种天伦之乐。可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这种欢乐是多么短暂啊!战争硬是把这一幕生生的撕裂,而这一分别,再聚合则是在四十多年以后,往事不忍回忆啊。
但是,梁老先生看的很开。
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明白,在历史变革的大趋势中,个人的命运无足轻重。
谁让自己赶上了这个历史节点了呢,一切都是命运,没有什么好埋怨的。现在不是很好吗,上天把他曾经失去的又还给了他,他感到很满足。
望着眼前的儿子,他极力地回忆起远在他乡的妻子。他明白妻子不来见他的原因,他为妻子的见识而感到钦佩。四十余年的沧桑变化,彼此已经改变了许多,妻子留在自己记忆中的形象,还是1948年在阜新海洲时的模样。
他知道妻子不来香港见他的原因,这是妻子想保留住当初的美好形象,她不忍心再打破这早已定格在历史中的美好印象,他为妻子的大义而折服!
四十多年来,妻子还是当初记忆中的模样吗,他不敢去看儿子递过来的照片,他真怕一个不留神,会打破这尘封在四十多年岁月里的记忆!他不敢打破这份宁静与美好。他把妻子的照片仔细地压在圣经里,稳妥地放好,他想尘封起这段记忆……
梁老先生对王书记的职业很感兴趣,出于父爱,他对王书记的职业是问了又问。
梁老先生一辈子从军,戎马一生,对地方上的事情从没有接触过,当他听儿子说是在煤矿上谋生时,他对儿子的安全开始担心起来。
早年,在阜新时,他就知道那里有煤矿,在煤矿里有一群叫“煤黑子”的人在那里整日劳作,没日没夜,十分辛苦不说,还非常危险。而今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也在从事这样的职业时,他有些自责,感到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因此,梁老先生对王书记的工作是问了又问,对井下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资待遇、医疗保障及退休后的安排等等是打听了又打听,生怕遗漏了什么。
王书记自打见到了老父亲后,出于一种父子天性,他对爸爸是十分亲近,因此也就没有任何隐瞒,把自己在煤矿的工作环境详详细细地讲给老父亲听,最后他还提到了近期发生的煤矿透水事故,并且把自己至今还没有返岗,一直在待业等等情况如实的告诉了梁老先生。末了王书记还说了自己的一些打算。
梁老先生听了儿子的诉说,这心头便开始有了一些担忧,他担忧儿子的安全,他知道在煤矿工作的危险性是极高的。他当初大陆时见过那些下煤窑的人,他知道那些人的命运。而今当他得知儿子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谋生时,他深深地感到自责,一种舔犊之情油然而生……
当他听儿子述说,自己不想再返岗,想自己创业的时候,他没有犹豫,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并且还给儿子出了好多主意。
他对王书记说,创业就和这做生意是一样,不熟不做;要做,就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开始做起。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获得成功。爸爸全力支持你。
梁老先生对儿子许下诺言,在资金上给予全力的支持。
有了老父亲的支持,王书记干事创业的信心陡然间又增长了许多。
他深深地敬佩老父亲的见识,他认为父亲说的对,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内做起,那就从煤炭行业做起,自己开矿创业……
王书记从香港看望老父亲回来之后,就在开矿的事情上动起了心思。
王书记是带着自信回来的,他从香港一回到大陆,刚一到家,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联系购买煤矿的事宜。
机遇是成全人的,王书记赶上了好的时候。
1999年以后,国家开始调整煤炭产业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开始限制年产三十万吨以下的小煤矿生产,并责令一些更小产量的小煤矿停产整顿,等待进行下一轮的小煤矿重组整合。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地方上的一些小煤矿开始关闭、一些小煤矿开始减人提效,其结果是导致一些煤矿工人开始下岗,并迅速波及到了国有煤矿。国有煤矿工人的工资开始缩减,有时一个月只开百分之八十的工资,最严重的时候,一连几个月开不出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煤矿由于融资问题,难以维持。迫不得已,这些煤老板开始关闭矿井、对外出售自己的煤矿,转行其他产业。
在清河门区的河西镇有一个老三井,原先是麝香河煤矿的一个采区,后来被河西镇的一个村委会承包。
受近期国内煤炭市场的影响,这个煤矿近年来一直严重亏损,村民们的意见很大。
朴实的农民以为开了煤矿就能挣钱、就能发家致富,可是他们没有干过煤炭,村委会对煤矿的管理又是外行,雇用的煤矿管理层下井值班干活的没有多少,在井上唠嗑扯皮的却不少,煤矿的生产经营状况一直没有改观,经济效益一直不高。
农村的宗族关系历来复杂,因此小煤矿的管理机关又挤进来不少关系人员,这就导致了村办煤矿的管理人浮于事。村委会承包了几年,煤矿一直在亏损,村民们的意见很大。
郊区的农民本来社会关系就少,尤其是远离市区的农民,出了清河门地区就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
这个村办煤矿虽然出了一些煤,可是销售却成了大问题。小煤场的煤是堆积如山、积压严重,一到夏天,大伙眼瞅着煤炭自燃,白白的烧掉。
煤矿里的一些沫煤甚至不要钱,白给人家都没人要。
更为严重的是,村办煤矿还欠下了银行三百多万元的贷款,村委会已是无力偿还。村里的几个村民小组的组长看到这种情况,感觉再经营下去小煤矿会亏损更多,于是他们几个联名上访,要求村委会停产整顿或者出售煤矿,然后给村民分红。
王书记得知这个消息,认为是一个好机会,他立即托朋友和村委会联系,并来到小煤矿进行了一番考察,他亲自下井在煤矿井下的两个采煤工作面走了一遍。当他看到一人多高的煤壁时,他感觉机会来了。他知道,有这么好的资源,煤矿还再亏损,原因就是出在管理上,如果煤矿的经营管理到位,煤炭的产量一定会提升,经济效益一定会增长。
王书记的心里有了底数。
王书记看见了机会,多年的煤矿经验使他有了底气,望着清河岸边的煤矿井口,一幅创业的蓝图开始在他的心里慢慢绘就。
他没有犹豫,立即和远在台湾的爸爸取得了联系,告知了准备购买煤矿的事情。梁老先生很快就给王书记打过来一千万人民币,并且说如资金不够,将会再次打款。并告诉王书记遇事要当机立断,认准了就要果断出手。
梁老先生这么做是想弥补他所亏欠的这四十多年的父子之情,同时他也想给自己妻子的一个安慰,让她安度一个晚年。他始终感到自己亏欠这对母子的太多了,兵荒马乱的岁月,她们母子能够活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于是,他想用金钱来追回这四十年的光阴。
在梁老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王书记有了底气,他没有犹豫,抓住时机,立即同村委会签订了购买煤矿的协议,随后,又收购了周边的一个破产煤矿,经过技术改造,组成了一个煤矿联合公司,王书记摇身一变,成了公司的董事长。
人生没有弯路,正是在煤矿的经历成全了王书记的事业。
一系列的变化彻底改变了王书记的人生轨迹。这些变化的突然出现,让王书记有些措手不及,现在,他所能做的只有顺其自然了。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顺其自然的变化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此刻,他感到自己五十几年的重荷在这一刻被甩的一干二净,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甩开膀子,干一番事业的大好时机。
因此,他十分上心,王书记出身于矿工,对于下井并不打怵。他每天都抽出身来在井下干上几个小时,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流汗。他认为,不这样,对于采煤工作面的布置、对采煤的工作流程就不掌握,心里就没底。在他的身体力行的带动下,煤矿的产量迅速攀升。
王书记目光长远,他在煤矿多年,深知机械化作业对于煤矿的重要,因此第一笔资金回笼后,他没有立即归还父亲,而是派人去北京、西安等地化巨资购买了综掘机、装载机、采煤机等现代化的采煤设备,充实了井下的采煤工作面。使得煤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采煤的机械化。因而,煤炭产量迅速上升。
产量上升之后,他利用自己在煤炭系统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关系,迅速打开了原有煤矿积压煤炭的销路,把两个小煤矿积压多年的煤炭统统销售了出去,一下子就有了资金,把煤矿盘活了。
解决了煤炭积压的问题之后,王书记开始着手整顿煤矿的生产管理。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煤矿做了彻底的技术改造。
他按照自己的实践经验重新对煤矿的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了布置。随后,他高薪聘请了从清河门矿退休的生产矿长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全权负责煤矿的生产及经营活动。随后,他又聘请了据有煤矿实际工作经验的、具有采煤、掘进、机电、通风等专业经验的技术人员来矿工作,以增加煤矿管理层的力量。
王书记办矿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小煤矿的业主,他大量招聘从煤矿退休的老工人以及从煤矿上下岗的矿工来自己的煤矿工作,这一部分人员占到小煤矿全员比例份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具体的措施使得王书记所办煤矿的技术力量陡然间就壮大起来。
王书记的决策非常英名。
招聘熟练矿工,使得煤矿节省了一大笔的培训费用,并且这些矿工立即就能上岗工作,而且这些熟练矿工的安全意识还非常强,他们的到来使得井下的事故率大大降低。王书记招聘的这些老工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们由于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身体依然很好,他们也很想发挥一些余热,于是,便纷纷前来煤矿就业。他们的到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彻底改观了原先村办小煤矿的生产状况,煤炭产量极大地提升上来。
王书记的煤矿公司在极短的时期内就步入了正轨。
天遂人愿。
恰巧在此时,席卷全国煤矿行业的下岗潮流扑面而来。清河门煤矿的一些下岗工人由于不能及时返岗,单位长期不开支,纷纷去到小煤矿就业,以缓解经济压力。一些在岗的技术工人也由于长期不开支,变得生活拮据,于是也便纷纷请起了长假,偷偷地到小煤矿上班,以解燃眉之急。
王书记的小煤矿也来了很多这样的工人。
这些工人可不能小瞧啊,他们可都是在国有大煤矿干过的,他们都是熟练工人,都是有技术的,并且有着多年的井下工作的实际经验,有了他们的加入,王书记的小煤矿一下子就壮大了。煤炭的产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提升上来了,产量上来了,效益自然也就上来了。
煤矿步入正轨后,王书记就开始向煤炭产量要效益了。
以量取胜,是王书记办矿的第二步思路,但没想到的是,这步棋,王书记又走对了,他踩在了时代变化的节点之上。
进入2000年,席卷全国的煤矿下岗潮渐渐退去,由于国家出台了积极的产业政策,煤炭产销形势有所好转。此后,国家又放开了煤炭市场,煤炭的价格是一个劲的往上涨。有时一天之间就上煤炭价格就上涨了50多元。王书记公司一个月的利润就达到三四百万元。
巨额的利润让王书记感到无比欣喜,浮想联翩之余,他开始构思又一轮创业的轮廓。
公司步入正轨之后,王书记就有了闲暇的时光,他就开始琢磨起别的事情来。
王书记绝对是一个好人,他和别的煤老板不一样,有钱之后,他不嫖不赌,不打麻将,显得和别的煤老板是格格不入,也不愿意和他们有过多的交往。王书记这样洁身自好,这其中有燕姐的功劳,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燕姐监管的好,但也可能是王书记的天性使然。
王书记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他看书不看别的书,专看有关风水、预测方面的书,并且在风水学上下足了功夫,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书看得多了,王书记就有了一些想法,慢慢地他就开始了实践。
王书记是现学现卖,他花重金请来了名冠辽西、北票一带,家住阜蒙县蜘蛛山乡最有名气的风水先生蔺老七,两人几番商议之后,他俩决定在公司大院内的东侧安放一头卧财牛。以保佑煤矿平安无事,财源滚滚。
为了这具卧财牛,王书记是颇费心思。
他走遍了清河门周围的石材市场,发现工艺水平都不够理想。不是牛的神态缺乏想象没有灵气,就是雕刻的刀工尚欠火候,每每走出石材市场的大门,他就感叹,现代人怎么就那么笨呢,老祖宗的技艺怎么就失传了呢。我要是当石匠都比他们做的好。感叹归感叹,可时间不等人啊,王书记和蔺老七商定的良辰吉日就要到了,他着急啊。
海燕看到王书记瞎忙,感觉很好笑,就无意中开了一句玩笑,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啊,你往远处走一走,看看关里有没有好的。
对啊,王书记一听来了兴致,他还真听话,第二天,他就开车进了关里。
他来到了沧州。
在沧州的石材市场,他选中了一具卧牛的造型,但对石材有些不满意。于是,他对老板提出依据选中的卧牛造型另行雕刻一具卧牛,至于价钱好说。石材市场的老板也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主,一看王书记的谈吐就知道是一个有钱的主,现在可能是被钱烧的迷糊了,大脑就开始胡思乱想,于是他便满口答应下来。第二天,他亲自陪同王书记去石材加工厂选购了一块上好的墨绿色的石料,订做了一具卧财牛。
三个多月后,这具寄托着王书记无限希望和远大抱负的卧财牛由河北沧州启程,远赴东北,来到了柳条边内的清河门。
王书记满心欢喜,随后,便开始了安放卧财牛的准备工作。
雕刻好卧财牛,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其后,如何安放是极其重要的。王书记不敢有丝毫的差错,他一连几日,奔赴蜘蛛山蔺老七的府上,密谈多日。蔺老七果然不负重托,在王书记煤矿公司的周围盘桓了几日,终于选定好了卧牛的安放位置;并随后又确定了卧牛安放的时间及时辰。
卧牛安放的时间确定在8月16日的上午九点,这一天正是清河门矿透水事故五周年。蔺老七摇头晃脑地告诉王书记:“王书记,你命中注定要发水财!这是命里有,你逃也逃不过去。那次透水事故是你好运的起点,虽然危险,但会平安无事。你是孤儿,漂浮于世,类似浮萍随波逐流,没有根基,但是你会随着命运的起伏而把握住命运的走向,这就是你成功的基础。而今,安放这具卧牛,说明你的选择又对了。别具眼光啊,王书记!水中取财,必须使其沉淀,而唯有卧牛能担当如此大任。”
蔺老七的几句话,王书记似信非信,心中想,他妈的,你还没有我书读得多呢,竟他妈的瞎逼逼。但是,大脑中的一根神经立即顽强地告诉王书记,这话不得不信,这话不得不信,于是,王书记立刻变得虔诚起来。
在他的记忆当中,如此虔诚的举动只有两次,一次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加入共青团的仪式上,一次就是现在安放卧牛的时刻。
他永远不会忘记,加入共青团的那一刻。
从上学起,能够加入共青团就是他的最大理想。
由于父母都是农民,王书记在班里没人重视,现在想来,那时候,一些人就已开始有了势利眼。仔细分析,当时的班级干部都是父母有头有脸的,没有一个是贫下中农的子女。刚刚入学,谁比谁优秀,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他们是按照家长的地位安排了班级干部,而天真的孩子们还以为自己做的不够优秀,比不上人家,所以当不了班级干部。当长大了,王书记才明白,操他妈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全是那些人在看人下菜碟,提前就安排好了。
他记得,自己那时候多么狂热啊。多么想早日加入共青团。记得女班长的弟弟曾对他炫耀:“王兵,想入共青团吗,好好努力。争取下一批加入。”
当时,他想都没想,真诚地对他说:“嗯,我一定好好努力,早点入团。”
现在想来,你他妈的是个啥啊,你代表得了组织吗,我跟你表个什么态啊。
但当时,王书记却不是这样做的,说归说,当时王书记加入共青团的心情是极其迫切的。
他清楚地记得,他已不知多少次给女班长的弟弟买过冰棍,也不知道,究竟是那一次买的冰棍打动了女班长,反正是在那一年五四青年节的前夕,他被批准入团了。
当他真正入团时,他立刻回家告诉了妈妈,好像他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完成了一个男子汉应该完成的任务。
王书记至今都认为自己的举动是绝对正确的,他为自己的虔诚而自豪,因为,当他把入团的消息告诉妈妈时,他清楚地看到妈妈流泪了……
他知道,妈妈是在为自己的进步在高兴,在激动。
而此刻,他又变得虔诚起来。
他眯起眼睛躲避着早晨温暖的阳光,他在心里默默的祈祷,诉说着此刻他自己都不太清楚的想法,恍惚中,他感觉,此刻的他已不知今夕……何夕。
阳光照射下的卧财牛体格健硕,牛头向东,尾巴向西,凝卧潜伏,满藏聚福之态。
风水先生蔺老七的话不多,就跟他的姓一样,话语吝啬到了极点,可谓惜言如金。但是从他嘴里蹦出的几句话却颇有分量:
“牛卧藏金宝,安稳护贵人。
尾搅清河水,引来万年财。”
“尾搅清河水,引来万年财”。这一句,更是让王书记深信不疑,让他对蔺老七刮目相看。
正是因为清河之水,正是由于麝香河煤矿的透水事故,他才下了岗;也正是因为下了岗,失业之后,他没有办法才停薪留职去创业。
如果不是卧牛的尾巴搅动了清河的水脉,怎么会有那场透水事故,如果没有那场透水事故,他能有今天创业的机会吗?他会狠下心来,放着全民工不要而辞职下海吗?
如果没有那次的透水事故,他还真没有决心去创业,可能他还会像以前那样,每一天重复着同一个节奏,在千尺井下,日复一日地监管着工人劳动。
这一切都是命啊!这一切都是那水带来的,都是那清河之水搅动了他的后半生。
王书记每当回想起来,总是感慨万千。
王书记是经历过文革的,毛主席他老人家那句经典名言:“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他至今记忆犹新。这些年的经历,他得到的体会是,不要害怕变化,只要有变化,就会有机遇。而今,自己经历了那段最黑暗的时刻,现在终于走出来了。
他的体悟就是,不要害怕任何变化,要相信自己,要有自信。要明白,人的大脑足以应对世界上的任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