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急匆匆的来到麝香河煤矿纪委的办公室,纪委的李副书记接待了他。李副书记的一番话,彻底打乱了王书记的思维,让他这几天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心态又重新漂浮了起来……

  李副书记很热情,但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让王书记的火气一下子就涌上了大脑!

  “矿里的这次透水事故很严重,你那天也在井下吧,听一些工人讲,那天多亏了你在下井口维持秩序,要不然不知道得乱成啥样。干的不错,王书记。”

  “我只是偶然碰上了,看到现场很乱,就组织了一下,没什么,应该做的。”王书记说道。

  “你的事迹矿里面都知道,但是,出了这次事故,矿里准备追几个人的责,今天,把你找来,想询问一些问题,你如实回答。”李副书记随后又严肃地说道。

  “如实回答”,这四个字让王书记感到有些别扭,什么叫“如实回答”,我犯了什么错误了吗?多年的政工经验让他的大脑神经立即警觉起来。

  “是不是要追究我的什么责任?”

  “追不追责还没到那一步,咱们先唠一唠发生透水事故那天井下现场的事。”李副书记轻描淡写地说道。

  “发生透水的那天,你在井下,你在没在现场?”


  王书记感到有些不妙,煤矿多年的政工经历让他知道,纪委找你谈话绝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不是已经上了矿纪委的常委会并通过,已经被列为追责候选人,矿纪委绝不会找你谈话。想到这,王书记感到后背有些发凉,一个念头在大脑中快速闪过,是不是有人在算计我?

  “发生透水事故的那天,我下井了,也在现场,但当天不是我值班。”

  王书记谨慎地回答道。

  “你在哪个现场?有人反映你根本就没去231采煤工作面皮带运输巷道。都下井了,你为什么没有走遍整个工作面?”

  “因为那天不是我值班,所以我没有必要都走到。”

  “不是你值班,井下的工作你就不管了吗?”李副书记的口气变得强硬起来。


  王书记被彻底惹火了,他的倔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在井下,你们就追责。那么当天应该值班的领导不下井,你们怎么不管呢?这是不是脱岗?”

  “你先谈你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我们会处理。”

  “纪委处理我,我没有意见,但是得有依据。李书记,请告诉我追责的依据是啥?”

  “当然有依据了,我们根据的是党政同责。你先回去好好想一想,写一个书面的材料给我。”

  王书记彻底蒙圈了,自己干政工这么多年对纪委的工作也多少有些了解,纪委可不是随便找你谈话的,既然找你谈话,就是已经把你列入被追责的对象了,想到这,他不由得害怕起来。他默默地站起身,和李书记连招呼也没打就走出了纪委办公室的房门。


  王书记回到采区,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陷入了沉思。

  往常都是这样值班啊,按照值班顺序,该值班的下井带班,不值班的下井可以不去工作面,三个小时就可以升井,这是煤矿党政联席会议规定的。我是按照以前的规定去做,怎么就错了呢?那天该是谁值班呢?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值班表,仔细地看起来。

  二采区一共五位科级领导,郑区长、王书记、生产区长黎明、机电区长潘阳、工会主席王鹏。矿里规定当天值班的领导必须下井带班,不值班的领导如果地面上有事可以不下井。按照值班表排好的顺序,8月16日是郑区长值班。随后王书记又来到采区的调度室查看了一下8月16日的入井记录,他惊讶地发现透水事故发生时,二采区在事故现场的领导只有他一位。也就是说,在事故发生的当天,郑区长、生产区长黎明、机电区长潘阳、工会主席王鹏他们四个都没有下井。

  王书记明白了,透水事故发生时,郑区长没有下井值班,二采区井下的工作面无人值班造成脱岗,现在矿纪委追责,要拿他顶罪。

  想到这,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感觉凶多吉少。


  和王书记搭班子的这个郑区长是麝香河煤矿生产矿长的小舅子,其人根本不懂采煤,对于井下的技术、管理是一窍不通,只是仗着他姐夫的关系混了个采区区长。

  郑区长为人强势,矿里无人敢惹,只是来到采区工作后,由于不懂技术,行为稍稍有所收敛。由于王书记是多年的老矿工,技术过硬,对采煤是了如指掌,因此上,班前会分工多是由王书记主持,郑区长在二采区待的也是相当尴尬。

  郑区长和王书记两人的关系颇为微妙。

  每当班前会分工时,郑区长想多说几句又不敢,他害怕说错了,让工人们耻笑;分工时不说几句,自己又是大区长,这面子上挂不住,因此上他对王书记是又恨又怕。想挤兑王书记吧,可是在工作上又离不开他,因此上他也不敢做出过分的举动。

  发生透水事故的那天本该是他值班,可是前一天晚上几个哥们聚会,他多喝了一点酒,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早晨大脑依然昏昏沉沉。他勉强参加完班前会,支撑着分完工,班前会散会后,回到办公室他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这一觉,郑区长睡得这个香啊。迷迷糊糊中他还做了一个梦,梦见酒桌上他正搂着初中的女同学在喝交杯酒,在同学们的起哄声中,他还乘机狠狠地亲了老同学一下。老同学没有恼,含情脉脉地看着他在发愣。他从这愣愣的眼神中读懂了什么,他慢慢地放下酒杯,张开两手就抱了过去……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他被人给扒拉醒了。

  他一睁眼,张嘴刚要骂,采区的刘调度慌慌张张地告诉他:“郑区长,不好了,井下透水了。”

  “那块透水,什么情况?”

  郑区长的春梦一下子就惊醒了,他立刻翻身坐起,急忙来到了采区调度室。

  “井下的通讯联络已经中断,电话打不通,联系不上。” 刘调度说道。

  “咱们有多少人,区里谁在井下?”

  “王书记白班下井了,不过联系不上,不知道他现在在哪。”

  郑区长看着采区调度室墙上的值班表傻眼了,今天应该是他值班,而自己没有下井,现在井下又出了透水事故,这不是找挨收拾、找挨配吗?坏菜了、怎么办呢?郑区长脑袋上的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这时,矿调度来电话了,让统计各个采区下井的人数及当天值班的领导。

  郑区长慌了,小眼珠一转,他耍了个心眼。他告诉采区调度,先往上报就说今天白班王书记在井下呢,暂时不上报是谁值班。

  采区调度老刘翻翻眼皮看了看郑书记,他犹豫了一下。郑书记火了,一把夺过电话听筒,对着矿调度汇报起来……



  麝香河煤矿透水事故抢险完毕之后,麝香河煤矿纪委立即展开了追责行动,目的是为了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尽职尽责、重视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

  材料已经做实,任由王书记怎么说,怎么辩解,麝香河煤矿纪委的办案人员就是不听你的解释,他们依据所掌握的材料对麝香河煤矿透水事故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矿纪委对王书记给了一个党内严重警告、撤销职务的处分、对采区的郑区长给了一个诫勉谈话。

  王书记这个憋气啊。

  事故发生的当天,明明不是自己值班,而应当值班的人却没有下井,这纪委不查、不问了。应该值班的人却仅仅给了一个诫勉谈话,而自己确是严重警告、撤销职务,自己在井下好悬没把命搭上,就因为那天多下了一个井,官没有了,这口气他咽不下去啊。

  王书记一气之下就病倒了,他一连在家趴了一个星期,总算有了些好转,这身体慢慢地恢复起来。


  在家的这些天,真是难熬啊。

  王书记已经习惯了上班、下班的工作节奏,虽然煤矿工作艰苦,但他感到那是自己事业所在的地方,在单位你就能体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他勤于工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而今,当他失去了这个工作平台,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干什么好了。这些天,他没有下过一次楼,每日里,只是在家中那七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来回走动,有时他看看窗外,有时他看看书,但总是不能静下心来。

  有时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摁下采区调度的电话号码,想问一问当天生产的情况,电话号码拨出之后他才发觉自己已经不是二采区的领导了,这不是荒唐吗,于是又赶紧挂掉。几次重复之后,他自己都感觉到好笑,是不是自己的神经不正常了。

  他知道自己的心已经乱了方寸,但想要平心静气,他真的做不到。

  海燕来过几次电话,安慰过他几回,也不见效果。

  海燕怕他憋出病来,就想出一个主意,要不咱俩出去旅游吧,散散心。王书记有点心动,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拼死拼活为煤矿奉献,还真没有好好地度过一次假,于是他就同意了。


  清河门区周边最有名气的地方就是北镇的医巫闾山。

  王书记早就听说过,很早就想去看看,可是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找出时间去;今日无官一身轻,难得清闲,听海燕一说,王书记立即就同意了,他俩决定到医巫闾山去散散心。

  说走就走,第二天的清晨,海燕收拾了些简单的行装,在黎明的晨色中就和王书记匆匆地出发了。

  大客车驶出清河门城区向南一路颠簸,一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就来到了闾山的脚下。

  第一次踏进闾山的怀抱,站在山门之外,远看闾山果然是清秀、雄奇。王书记二人心情大好,一前一后便往山门进发。


  闾山,全名叫医巫闾山,位于北镇市的西北,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位居关外东北三大名山之首,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山。

  《全辽志》记载:“辽境内,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

  闾山有著名山峰52座,以其气势不凡的雄峰、奇石称誉海内外。闾山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上古的虞舜到明清的四千余年的时间里,历朝历代对闾山皆有封号。

  最早的时候,是在舜帝时,虞舜把全国分为十二个州,在每个州的地域内各封一座山作为这一州的镇山,用作祭祖之地,北方的闾山便被封为幽州地域之内的镇山,作为天下一统,江山永固的象征。

  在《周礼—职方》一书中曾记载:“北边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

  从隋朝的时候开始,闾山又成为中国的五大镇山之一。

  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十四年下诏书御封四大镇山,其中封医巫闾山为北方的镇山。随后,隋文帝杨坚下令修建北镇庙,这就是北镇的起源。

  此后,北镇庙日渐繁荣。为了祈祷国家的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隋朝以后,历朝历代的很多帝王都来到北镇庙祭祀医巫闾山,从而使得医巫闾山声名鹊起。


  医巫闾山与帝王有缘。

  从隋朝开始,历朝、历代帝王对闾山皆有封禅。

  北镇当地的老人们传说,最早来到北镇庙祭祀医巫闾山的帝王是颇具雄才大略、大名鼎鼎的风流天子隋炀帝。

  虽然史书上把隋炀帝描写的不伦不类,但是在幽州、在北镇,当地的老百姓时刻在怀念着他。老人们说每年北镇庙正月十六的庙会就是纪念隋炀帝的,人们传说正月十六是隋炀帝的诞辰之日。

  北镇县志记载,隋炀帝杨广御驾亲征高丽时,曾经驻兵在怀远镇,也就是今天的北镇广宁城。在繁忙的军务之余,隋炀帝曾三次来北镇庙祭祀医巫闾山,以求国泰安宁,大军早日凯旋,班师还朝。

  雄才大略、颇具文采的隋炀帝在北镇庙曾写下《纪辽东》一诗,他在诗中写道:

  辽东海北剪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牛马,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恨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诗文豪迈雄放,是边塞诗文的开篇之作。其意境丝毫不输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展现了一代帝王的大气磅礴!


  此后,唐高祖李渊于613年受隋炀帝之命在怀远镇为东征高丽的大军管理后勤,都运粮草时,也亲自来到北镇庙祭拜医巫闾山。再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也曾驻军在怀远镇,并亲自来到北镇庙祭拜医巫闾山。

  元朝、明朝的帝王登基时,也都照例到北镇庙祭拜医巫闾,由于历朝历代帝王们的尊崇,其后医巫闾声名日隆,成为东北名山之首。


  到了清朝,医巫闾山更为兴盛。

  大清王朝对医巫闾山尊崇倍至,他们视医巫闾山为“发祥兆迹,王气攸中”之地。

  清朝入关之后,每当回乡祭祖,返回老家新宾时,闾山是其必经之地,因此祭祀医巫闾也就在行程之中。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五位帝王先后十几次来到北镇庙祭祀医巫闾山,并留下了御制诗文百余首。

  这些御制的诗文墨迹刻于闾山的奇峰险壑之上,把闾山装点的更加神奇秀美,愈发充满了灵气,使其声名更加远播。

  尤其是乾隆爷,先后四次来到北镇庙,先后三次登上医巫闾山,并为医巫闾山留下了好多秀丽的诗文,这是闾山历史上的一大盛事。


  清朝皇帝虽居塞外,但偏爱诗文,虽入主中原不久,但已彻底融入了中原文化的氛围。

  康熙皇帝在《过广宁望医巫闾山》一篇中写道:

  名山插霄汉,朵朵青芙蓉。

  连亘数十里,隐现千百重。

  迢遥不可及,黛色堆奇峰。

  窈窕复岞崿,郁郁多苍松。

  中有桃花洞,杳霭常云封。

  万古镇幽州,秩祀同岱宗。

  盼望生引领,瞻顾停六龙。

  何时一登览,荡涤疏心胸。


  雍正皇帝在《望医巫闾山》一篇中写道:

  翠黛满云封,遥看北镇雄。

  壮观牟五岳,峻秩比三公。

  葱郁兴王气,扶摇广漠风。

  勒铭维祖列,瞻仰万年同。


  乾隆皇帝在《祭北镇庙医巫闾山》一篇中写道:

  敬谒峤山大典昭,旋舆蠲吉祀寅朝。

  提封于昔更无比,望秩而今溯有姚。

  庙古百王虔盛享,神庥亿载佑全辽。

  高低黍稻盈豳野,岁岁颙祈风雨调。


  嘉庆皇帝在《祭闾山恭依皇考原韵》一篇中写道:

  幽州隆北镇,展礼肃明禋。

  柴望昭崇典,福绥遍庶民。

  珣玕毓灵修,帛爵致恭寅。

  巍荡瞻天作,钟祥奕叶申。

  这些诗篇展现了清朝帝王的汉文化素养,展现了他们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朝气。


  闾山与文人有缘。

  闾山与文人的交集,开始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是第一位把闾山写入诗篇的伟大诗人!

  屈原闻知闾山,向往已久,只是远在南方的楚国,路远不能登临。闾山的灵秀感召着远在万里之外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朝思暮想,不得而至。于是他在《离骚》中写下了如下诗篇: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诗文表达了三闾大夫屈原对医巫闾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只可惜当时没有高铁,如果有高铁,屈原大哥定会朝发夕至,来微闾一游。而此时,我们的三闾大夫只能神游于梦中了。


  屈原之后,历朝历代众多文人、名士的烘托让医巫闾山更加闻名于世,并为闾山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崔颢、萧燕燕、韩德让、耶律履、耶律楚才、李成梁、年羹尧……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为医巫闾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盛唐中,曾让诗仙李白折服的大诗人崔颢在游览医巫闾时曾写下《辽西作》一首,延续了边塞诗人的豪迈之情。

  燕郊方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一代名相耶律楚才,正是由闾山起步,辅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多年,为元朝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才独爱闾山,他对医巫闾饱含深情,戎马倥偬之际,他时常回忆起在闾山读书的旧日时光。

  他在《思乡和韵》中写道:

  星星华发镜中惊,好赋归欤接淅行。

  重位宁高贪一品,故园无惮远千程。

  晴天花络春山色,落日松和秋水声。

  无恙闾峰三百寺,遨游吟啸老余生。

  越至晚年,耶律楚才对故乡的思念越是强烈,在宦海浮沉之余他常常有归隐之心。他在诗篇中写道:

  “十载残躯游瀚海,积年归梦绕闾山。”

  “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

  “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

  诗意饱含对医巫闾山、对北镇家乡的思念之情。


  家乡的人们怀念耶律楚才,至今在医巫闾山桃花洞北部的山崖下,还保存有耶律楚才的读书堂。

  山为水而灵,水为山而秀。

  正是医巫闾山的峰峦瑞气滋养了一代名相耶律楚才,使得他的风骨雄健豪放,境界开阔;使得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的特质博得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中书令,得以大展宏图。耶律楚才一生颇负传奇色彩,他一个人背负起了一个蒙古帝国的诞生。正是在他的辅佐之下,蒙古先民在自己的领袖成吉思汗的率领下,逐鹿中原,立马江南,创建了不朽的功业。

  北风拂旧堂,故人在何方?

  辅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窝阔台安邦治国,逐鹿中原,立马江南的耶律楚才在军务之余,是否会常常想起医巫闾山读书堂上那旧日的斜阳。



  王书记和海燕挤在拥挤的人流中随着大家慢慢地往山上走。

  医巫闾山的山道并不险,是一条由许多大块的青色条石堆砌而成的山路,很少有台阶,非常有特点。这条上山的青石板路已经很旧、很古老了,从隋炀帝至今,千百年来,历代帝王来此祭祀,走的都是这条路。

  走在帝王曾经走过的青石路上,抬头仰望医巫闾山,一股虔诚之心油然而生。沿着山路行走不远,海燕和王书记便来到了圣水桥。

  圣水桥横跨山中的溪流两岸,大石棚内圣水盆中的泉水汇集成溪流穿过此桥,往山下注入玉泉湖中,因此当地的人便称此桥为圣水桥。

  流经圣水桥的溪流在山路的右边,在游客的脚下跳跃着往山下奔腾而去。游客们的耳畔不时会有孩子们嬉笑的声音传来,让医巫闾山寂静的山林充满了童趣,彰显着医巫闾山的灵秀之气。

  山道两旁的松树上系满了红色的善男信女们的还愿布条。海燕看到了也未能免俗,她拉着王书记也买了一条还愿布条系在一颗大松树上,并低头对着大松树喃喃自语,默念了一个愿望。王书记看了感觉到有些好笑,心想既然海燕愿意,就由她去吧。


  盛夏的闾山,满眼葱翠。

  再往前走,二人是步步登高,远远地望见凌空飞起的一道水流顺着一块巨石倾泻而下,这道水石奇观道出了此地的不凡。

  此处便是乾隆爷御封的闾山八景之一大石棚。

  大石棚又叫道隐谷,是道教圣地,是医巫闾山最具盛名的名胜景观,世外桃源。道隐谷的称谓让大石棚更加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是一个天人合一的绝佳之地。

  大石棚的棚顶是一块天然巨石,巨石之下是一片开阔的空间。在这个天然形成的石棚之内空间很大,长45米,上宽20米,下宽10米,高20米,很是宽敞明亮,能容纳下五六百人聚集。整个大石棚是天然形成,未经雕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奇迹。

  在大石棚的顶部刻有明代学着张帮土所书“医闾佳胜”四字,衬托着大石棚的古朴庄严。

  大石棚左侧悬崖顶端的石缝中有几股泉水顺着大石棚的棚顶流下,在大石棚的前檐形成了一道水帘,凌空抖落,形成天然的飞瀑景观,并且四季长流不涸,颇为壮观。因此,大石棚又被称为北方的水帘洞。站在大石棚内,透过这道水帘观看外面的青山翠谷,水帘之外的那番景色往往会令游客们纷纷错愕。

  乾隆爷游览医巫闾山时曾为大石棚赋诗一首:

  “垂崖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

  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洗头时。”

  这首诗时至今日依然镌刻在大石棚内。


  每到冬季,大石棚棚顶上的泉水滴答不止,如钟乳石一样逐渐形成冰柱,由地面上升到棚檐,会像冰雕的屏风一样遮住多半个大石棚,古人称之为“冰臼”。

  这种景象让人惊叹不与。

  耶律楚才钟爱大石棚。

  耶律楚才善于弹琴,自称有“琴癖”,他最喜爱弹奏《广陵散》。

  耶律楚才每当读书之余会常常在大石棚内弹琴抒怀,这里的景色常常让他流连忘返,以致后来在戎马倥偬之际他也常常回想起大石棚内旧日的时光。耶律楚才曾在自己最喜爱的一把古琴之上刻下“石涧敲冰”四字,以纪念自己在闾山大石棚读书的旧日时光。医巫闾山的老人们说:石涧二字就是指闾山的大石棚。

  “十载残躯游瀚海,积年归梦绕闾山。”

  厌倦了仕途的耶律楚才回眸医巫闾之时,是否会想到医巫闾山大石棚瀑布的激流依然还在不知疲倦地弹奏着他所喜爱的《广陵散》。


  医巫闾山多灵气! 

  大清王朝对闾山尊崇倍至,视闾山为“发祥兆迹,王气攸中”之地。

  大石棚充满了传奇。

  大石棚内设有胡仙堂,供奉的是努尔哈赤的救命恩人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这座仙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受过皇封的仙堂。

  医巫闾山当地的传说是:当年努尔哈赤讨伐大明,向南进攻山海关,多次路过闾山。每当战局不利之时,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曾三次搭救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危难之中,使老罕王多次化险为夷,而后创下了大清王朝三百年的基业。老罕王知恩图报,念念不忘,曾许下愿望,要为他们建造一个清幽的修身场所,但是由于老罕王因军务繁忙而没能如愿。

  老罕王去世以后,皇太极为完成父皇的遗愿,亲自选定在闾山大石棚内为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建造仙堂,并请到仙堂供奉。

  为纪念大清王朝的救命恩人,皇太极御笔亲封为“天下第一仙堂”。并且年年来医巫闾山大石棚祭拜,祈求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保佑大清国一统中原。

  后来,大清国的将士正是经过闾山脚下的官道踏上了逐鹿中原的征程,在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的保佑下击败了闯王李自成,攻占了山海关,而后入关占据北京,军威横扫江南,一举建立了大清王朝三百年的基业。

  饮水思源,清朝皇帝来医巫闾山祭祀必到狐仙堂祭拜。

  此后,数百年来,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焚香上供的人接踵而至,远近闻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海燕和王书记在大石棚内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大石棚内的宗教文化氛围把他们深深的吸引,道教、佛教、仙家,富有传奇色彩的宗教故事和种种让人难以体会的宗教文化的神秘让他俩难以忘怀。

  站在大石棚内向外看闾山的青松翠柏,非常美丽。棚顶的水帘迎着朝霞呈现出一片霓虹色彩,让原本就非常神秘的闾山变得更加虚幻。眼前的景色正应了那句“松岩宿雾长浮翠,石涧流泉偶落花。”    

  海燕看着眼前的景致,突然冒出了一句:“识得关外闾山秀,不看五岳也无悔。”

  王书记看了海燕一眼,笑了。他回了一句:“你一个工人拽什么诗?”

  “你知道啥,我在灯房子里常看书,有文化!”海燕笑着说道。

  王书记很佩服海燕的聪明,他常常想如果海燕不是身在煤矿,可能会是一个人才,可惜啊,是煤矿把她耽误了。

  今日难得清闲。

  登临闾山,沐浴着闾山盛夏的暖风,站在大石棚向外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峰,倒映在蓝天碧水之中,使人感觉心旷神怡。

  王书记近日的烦恼一扫而光,大脑里再也没有凡尘间的俗事,此时竟然也有了一种慷慨悲歌的想法。望着尽收眼底的美景,沐浴着棚外飘来的丝丝水滴,王书记此刻仿佛进入了仙境。


  从大石棚出来,沿着山道,一路向东转过一个山脚,走过一段凹凸不平的山路,经过十多分钟后,他们看到了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让人的心情豁然开朗。树木掩映之中,映入二人眼帘的便是观音阁。

  观音阁建于辽代,明代称为清安寺。观音阁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梨山圣母、九天玄女等三位天尊,香火极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拜求观音赐子的最佳之地,时至今日仍然常年香客不断。神秘的宗教文化给闾山增添了更加空灵、神秘的色彩。

  王书记站在观音阁内,感觉有一种身在世外桃源的感觉。海燕看着那些香客虔诚的举动便有些心动。尤其她听一个游客说:观音签能预知未来!非常灵验,很准的。于是海燕就拉着王书记挤进人群,也参拜起来,并求得了一个签。


  王书记和海燕二人在观音阁中求得一签,他们虔诚地展开仔细观看,只见签上写着:

  “石藏无价玉和珍,只管他乡外客寻。

  宛如持灯更觅火,不如收拾枉劳心。”

  王书记看了几遍,没看明白,于是就来到解签的桌前。

  在观音阁求签是不花钱的,但解签却要花钱,每次十元,王书记看着卦签来了兴致,掏出一张五十的,递给了那位老人,虔诚地说道:“不用找了,您老给我好好解解吧。”

  老人很热情,也很客气,他接过卦签认真地看起来。思考了一会他开口说道:“这个卦签虽不是上上签,但也非常不错。它表示先危后吉,表示你会有一次坎坷,但坎坷过后你的人生会有改观的。”

  “有什么坎坷呢?我刚刚经历过一次危险了。”

  “还有一次,至于有什么坎坷,暂时看不出来,可能是人际关系上的,也可能是工作上的,从签语上看,要有一次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会改变你今后的命运。总之你肯定要经历此难,这是必须经历的。经历过后,就会好了。但是凡事你要自己去努力,要自己去做,尽心做了,你的人生就会好了。观音菩萨只是给你指点迷津,但是却不能改变人的命运业力。签只是一个指点的方向,是给你人生智慧的方向,那么在行动上就要你自己去做了,事在人为,要好好去做,去行动才有用。”

  王书记听了老人的话,将信将疑,他让海燕把签语仔细的抄好,接过来放在衣兜里,随后他们二人走出了观音阁。

  王书记没有想到,医巫闾山观音阁的卦签就是那么灵验,没过多久,一封远方的家书就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走出观音阁,王书记和海燕看看天色还早,于是二人便漫步来到了险峻的白云关。

  白云关是大辽国太子耶律倍隐居医巫闾山时修建的瞭望台。

  乾隆皇帝游览医巫闾山时曾登临白云关远眺,南望渤海水天一线、云雾缭绕,兴致大发之余提笔御封此处为望海寺。

  “眼观天外三千界,尽望江南十六州。”

  正是在医巫闾山望海寺,白云关外宏博伟大的气势让见多识广的乾隆爷萌发了巡游江南的雅兴,于是才有了乾隆爷六下江南的故事。


  王书记站在白云关上,眺望远处的渤海,心胸豁然开朗。

  揽胜憩遊踪,有玉女洗头、金神幻影;

  凭高舒望远,看青天如笠、黄海如杯。

  望着远处的白云朵朵,王书记很是感慨,感觉自己许久没有这样把自己交付给这山、这水、这一片天……感觉往日的许多大好时光都被自己虚度了!


  从白云关上下来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多了,天色渐晚,山风飘起,行人稀少。王书记和海燕由山路回返,整个山道之上,王书记和海燕在独自逍遥。

  登山虽然很累,但王书记的感觉相当好,尤其是当他登上白云关去俯视医巫闾山的四周时,王书记感到自己从前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面对万里江山,王书记的心中就会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心底里萌发了干事创业的点点豪情。

  下山的时候,王书记接了一个电话,是他的老妈打来的,语气很是急迫,让他赶紧回家一趟,说有事商量。王书记听了有些着急,就多问了几句,而老妈却吞吞吐吐,不愿在电话里多说。王书记的心里便有些放心不下,于是便和海燕匆匆的下山赶回了清河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