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过伊拉克?”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答:“到过,也没到过。”

  确实在地理上,我们实实在在地踏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整整27天。然而,伊拉克社会的实质一无所知,除了装卸工人和港方管理人员,连一个女人的影子都没见过。远处的高高围墙和角落上的碉堡时刻监视着港内。海员只能在港区范围内活动,不能越雷池一步。它不向外国开放,海员不能走出港区。

  对他们持友好关系的中国人例外,中国海员下地可以提前两天申请,花45美元体检,合格后方在代理的安排下在指定的区域游览商业区。这样的条件海员还能下地?

  一辆车尾飘着联合国旗的吉普车席卷着沙尘滚滚,扬长而来,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观察员到我船来索取卸货日报表。他们每天都监视我轮的卸货量。伊拉克人见到后闪在一旁,切齿痛恨实际上为美国效劳的联合国观察员。但也无奈给了许多特权,只能让路任凭他们在伊拉克耀武扬威,伊拉克官员见到他们也‘退避三舍’,乖乖地把报表呈上,不敢延误,伊拉克人可以强制海员不能在码头上照相甚至于在船舱内,对观察员却无能为力,不敢阻拦。

2(17).jpg

  作者与联合国官员合影

  耐人寻味的是在整个靠泊期,整天跑上跑下的代理是约丹安曼保护代理,为了急于卸完一船货,求奶奶告爷爷,每天都花不少小费去‘现管’(官)处烧香磕头。曾经有一次他为了使我相信付小费,当着我的面付给驻船监理员2万第纳尔(约11美元)作为正确理货填报表用,否则一通乱理,结果很难收拾。

  而当地代理负责人拿了我从租船人交待、随船携带的1500美元(作为港口费用,通讯费用)后,到开船都未露过面。

  “伊拉克前景不容乐观,除非现在的对外政策改变,要摆脱困境只能靠伊拉克人自己!”安曼代理透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感叹。

  伊拉克,我祝愿早日摆脱战争的阴影,回到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上来!

  我带着未深入了解伊拉克社会的遗憾离开了乌姆盖斯尔港,驶向他的敌对国伊朗——班达.霍梅尼港。沉船还是静静地躺航道边缘。同样,在班达.霍梅尼港的航道上更多的沉船阻碍着船舶的行驶。我不得不十分小心地注视着前方。

  《伊拉克之行》完  后续:《圣多明各港的不速之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