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小东不顾三年的同学情谊,把刀刺向了室友小帅,并且造成了小帅重伤。然而,这个意外事件在很多熟悉小东的人看来却并不意外,因为小东在大家眼里就是这么一个喜怒无常的怪人。
怪异的个性,扭曲的人格,小东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不解,小东本人也因此毁掉了自己美好的前途。那么小东的这种性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呢?我们接着往下探讨。
首先我们来走进小东的内心世界。
小东来自贵州省农村,在家里是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在初中阶段,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小东就带着弟弟妹妹独自生活,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从小就是个勤学懂事的孩子。初三那年,小东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县城里唯一的重点高中,2006年他又以600多分的优异成绩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大学来到了北京。然而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的小东,却在来到北京的那一刻感到了失落。
来到北京,小东第一次买新衣服,第一次进超级市场,第一次坐电梯,当时就晕了,看着这繁华的都市,那种感觉很复杂,他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属不属于他。
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都在小东来到北京的第一天体验到了,然而没有欣喜,没有兴奋,却只有惶恐不安。在火车上坐了三天三夜的小东并不知道可以提前住进学校,报到的前一天晚上他在北京的街头整整徘徊了一夜。
第二天就去报名,小东说:“报名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全都是别人带我的。看着别人来上学,有的开着小车,有的是父母陪着,只有自己一个人跑到这,又有一点委屈,又有一点不知所措。本来是在市里买了一身好衣服,穿在身上感觉也特别扭,那一刻大学给我的真正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无所有。”
没有家人的陪伴,只身一个人来到这陌生的地方,那种委屈的滋味儿难受至极。小东多想让自己的父母也送他上学啊!但是贫寒的家境难以承担那昂贵的路费。上了大学,日常的消费比之前在家的时候多出了很多,每个月伸手管家里要钱是最让小东难过的事情。
小东说:“我根本不敢向家里面要钱,打电话回家听见老爸老妈那苍老的声音,想着他们挣钱不容易,自己根本不敢开口,每次本来都是很缺钱的,突然一提到钱,心就软了就不敢说,就说还可以还可以,还能坚持几天。”
大学本来为像小东这样的特困学生安排了多种救助方式,助学金,奖学金的分配也大多倾向于他们,但是要强的小东在面对这些照顾时却感到更加压抑。
李华说:“小东对自己的这种农村来的身份非常敏感,不愿被别人提及,当时报到来的时候,我拿着助学金的表格让他填,他不肯填,还说这是可怜他。”
自己生活的处境和繁华都市的巨大落差,最终使小东变得自卑,敏感,偏激,这让他和周围人之间拉起了一道屏障。
心理专家分析:生活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里面,有的学生连学费都交不起,需要别人的资助,有的学生呢,可以开车上学,这么大的落差是20来岁的孩子很难接受的。虽然家庭相对富裕的孩子也没有看不起他的做法,但是在他自己看来是被人忽视的,被别人瞧不起的,这是心理作用。于是就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有时候还会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和帮助。
据某网站的统计,我国目前贫困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30%,其中22.5%的贫困学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近20%的贫困学生,由于压抑而影响了心理健康。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自负,但是内心却很脆弱,在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时容易产生纠纷。
据检察官介绍:“我们在办理大学生案件过程当中,由贫困学生而引发的案件确实是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他们可能是因为生活条件不如其他的学生,所以总是觉得别人瞧不起他而与人对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立是他自己假想出来的,并不存在,所以我觉得,像小东这样的同学,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在小东所在的寝室,贫困学生不止小东一个人,李华也是接受了很多好心人的资助之后,才能在大学完成学业的,然而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同寝室兄弟却在生活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李华说:“我们县有一个人才志愿者协会,他们给我资助一些钱。就是大家对我很好,我对大家也不错,我一直想做班委,因为受过大家的帮助,想帮助大家。所以我上大学时,有个叔叔告诉我,你别不承认你是农村的,农村来的也没关系,而且大家对我都也不错,我和大家相处得很愉快。”
正是因为李华的心中充满了对好心人的感激,所以他希望能够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于是他做了班长,竭尽所能的为同学们服务。然而小东却从进入大学时就在心理上与老师和同学拉开了距离。
小东后来说:“我唯一觉得特别好的就是这件事儿发生的时候才知道这些老师对我挺好的,没发生之前和他们根本就没什么交流,发生了之后我才觉得我们系里面的老师挺好的。”
原来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小东的老师同学们都积极地想办法帮助小东和小帅调解,希望能把对他的处罚减到最小。其实小东受到的关心远不止这些,考虑到他的家境问题,连每年春游的费用都是班里同学们帮忙垫付的,老师还嘱咐同寝室的同学多照顾小东,然而这些细节在伤人事件发生之前,完全被小东忽略了,留在他心里的,只有对周围人的仇视。
生活的困窘让小东变得少言寡语,然而这些还仅仅是他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开始,更为严重的是,小东在大学里经历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性格变得异常暴躁 。
大二下大三的时候,特别是大三的时候,小东突然觉得什么都没学到,然后干什么事儿都没信心了,学习也没信心,老爱和别人比,就会觉得别人能拿奖学金我为什么就不能拿,就着急,越着急越这样。
其实小东在学习上一直十分刻苦,他也因此在班级里拿到了中上等的好成绩,但是小东却总是徘徊在焦虑不安之中。
小东当年以600多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大学,这个分数在全省都名列前茅,怀着无比的自豪感他来到了北京。然而名牌大学里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汇聚到这里,小东找不到自己原来的位置,这让他倍感失落。
小东这样表达他的这份失落:“我一心地读书一心地求学,沿着这根绳往上爬,爬到这突然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就是它没法给我想要的那种状态。然后我想丢弃,但是这个光环已经套在这上面了,我不敢去把它卸下来,一卸下来就发现上面什么都没有,就会发现光环下面都是一些弱不禁风的东西,很害怕,真的很害怕,就害怕那种光环的失去。”
小东所说的光环就是曾经的光荣,老师同学对他的肯定,乡里乡亲对他的夸赞,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当成绩成为被炫耀的资本,压力与恐惧便不请自来,然而这却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已经司空见惯。小东家出了两个大学生,是他们整个村的骄傲,身为长子的他,深知自己对父母对弟弟妹妹的责任,那个虚荣的光环在每个人心中都卸不下来。
残酷的事实仿佛总是在与小东做对,在学习中,小东从来没有如愿地拿到过一二等奖学金,进入大学三年级,很多同学都开始参与社会实践,为将来的就业打基础,然而此时,小东却突然嫌自己所学习的新闻专业,似乎太空泛,很难找到就业的机会。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让小东进入到极度憋闷的境遇,他害怕一事无成,却又觉得无能为力。他暗暗地着想:别人会怎么看待我,别人又怎么会看待我的父母,我父母因我而荣,我因为我的成绩而荣,我的成绩到最后却是这么虚伪的、虚的东西,没有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都是漂浮在上面的。
在学校和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小东,满眼的迷茫,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每天只能沉浸在烦躁之中,一来二去,他和性格变得越来越急躁,成了寝室里不折不扣的怪人。
高校老师也反映:这个学生过于悲观了,现在的就业压力的确很大,但是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过于看重成绩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高中时期应试教育只是看重分数,死读书,在大学里应该有所转变。
作为寝室怪人的小东,在别人眼里是一个不愿意与人交往的人,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小东渴望与每一位同学成为好朋友,他选择了新闻专业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善于交流的人。然而事与愿违,小东与寝室同学的矛盾日渐升级,小东伤人事件发生之后,大家开始回忆小东与小帅产生矛盾的根源,结果却找不到一件重要的事情。
有时候是因为小帅没有洗臭袜子小东看不惯,有时候是因为小帅放歌小东听着烦,都是生活中鸡皮蒜毛的小事,小东与小帅的这些小摩擦,是导致这起伤害案件的直接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同学之间的相处的方法出了问题。
据某网站的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有46%的人认为,寝室同学的关系比较融洽,有45%的人认为,寝室同学关系存在着矛盾,但是可以调节好,有9%的人认为,寝室矛盾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处理好与寝室同学之间的细小矛盾,是减少类似小东伤人案件的重要环节。
检察官分析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初中或者高中的学生呢,大多数可能都是走读,同学们白天在一起上课,晚上各自回家,所以生活中的矛盾就比较少,到了大学以后呢,同学们学习生活都在一起,同时他们又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都有很多的差异,所以产生一些摩擦也是在所难免,那么通过小东案件呢,我想说的是,大家在遇到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先克制,要多沟通,解决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来解决,小东的教训也就在于此。
那到底有些什么方法来让寝室里的室友和睦相处呢?还是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专家支招:现在的孩子包括大学生,都比较自我,说好听的这叫玩个性,说难听了,就是自私自利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大学生群体都是高智商,高知识结构的,但是他们真的懂得怎么为人处事吗?他们不知道。作为一个社会人,为人处事是基础课,这个基础没打好,掌握再多的知识也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我们的教育呀,应该要做到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的教育,应该积极借鉴,古代小孩子刚开始读书就先要背诵《三字经》呀、《弟子规》呀,这非常好,启蒙课就是为人处事,我觉得当代的大学生像这样的启蒙,应该多上一上。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勿谄富 勿骄贫 凡是人 皆须爱 兄道友 弟道恭 言语忍 忿自泯。。。。。。”
一段流传千年的《弟子规》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画面,善待自己,尊重他人,大学的学习生活才会更美好。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的不仅仅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东案件,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小东本人,我想还有更多的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和人相处,是比学文化知识重要得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