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回来了!”赵心彤拿着行李回到东岛军分区军休所家中。

  “哎,闺女回来了!”正在葡萄架下修剪葡萄藤的安秀梅,站起身看着自己的宝贝闺女。

  “放假了,回来看望您和老爸!”心彤放下行李,从母亲手中接过剪刀,在她的指点下修剪起来。小院露天地已被葡萄架占去了二分之一,葡萄藤上挂满了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有紫色的,奶油色的,恰似一条条珍珠项链悬挂在空中,葡萄飘着宜人的芳香,溢着沁人肺腑的气味,既为小院子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又绿化了环境,保持了生态平衡。

  “妈,我爸呢?他身体还好吧?我小弟呢?”

  “你小弟在院子里疯哪,不到吃饭点不会回来。老头子,快下来,你宝贝闺女回来了。”安秀梅对着楼上喊了起来。

  心彤对母亲说:“妈妈,你不用喊了,我上二楼去看老爸,看看他在鼓倒什么?”

  “闺女,你是不知道,你爸离休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写什么回忆录了。不是当妈笑话你爸,他的文化底子,能写出什么呀!”安秀梅打心里觉得,老头子就是消磨时间呗。

  “好事呀,别这么笑话我爸。当年,高玉宝是什么水平,小时候没上过学,还写出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汉文出版的就达450多万册,并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战士作家”。”

  “这丫头,从来向着你爸,你爸那有那个水平。”其实,安秀梅也希望老头子把一生战斗经历写出彩。

  “难道我不向着你吗。”心彤帮母亲修剪完葡萄藤后,乖巧伶俐一蹦一跳的跑上了二楼,看见老爸伏案疾书,旁边堆满了资料和手稿纸,轻声地喊道:“爸!”

  “哎,宝贝丫头回来了,你等一会儿,还有几行字这段就写完了。”父亲赵大炮写得正起劲。

  心彤随手拿起几张稿纸,一行行字迹跃入眼眶,战争期间的精彩故事如一群欲飞的鸟儿栖息在纸上,只要你看,故事便像开笼的鸟儿欢快地扑扑棱棱振翅高飞。

  “丫头,你看写得怎样,帮助老爸修改修改。”父亲赵大炮放下手中的笔,征求女儿的意见。

  “挺好的,无论是段落、结构和语句都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情节上再跌宕起伏些就更好了。爸您准备出书?”

  “是啊,把过去战争经历写下来,让你们了解什么是阶级仇、民族恨,什么是独立和解放,什么是抗美援朝,什么是牺牲和奉献。”

  “好,这个主意好,不仅能唤起您对过去往事的回忆,而且能教育后代,让军二代军三代记住这段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接着又问:“有书名了吗?”

  赵大炮赶紧说:“闺女,你是学中文的,根据爸爸写的,起个书名呗。”

  心彤仔细一想,老爸大半生在海岛奉献,脱口而出:“老爸,就叫《小岛大兵》吧!”

  赵大炮一琢磨,拍手叫绝:就叫《小岛大兵》!

  书名起完后,赵大炮问:“丫头,大学研究生生活习惯吗,学习怎么样?”

  “课程安排比较紧,除了上课还要去图书馆看书,查阅资料。”心彤如实汇报学校的学习情况。

  安秀梅从楼下又喊道:“饭好了,瞧你爷俩光顾说了,连饭都不吃了?”

  “听到了,马上吃饭。”心彤扶起老爸下了楼。

  饭桌上虽没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吃来很对胃口。母亲不时地给女儿夹着菜,心彤连忙说:“妈,你不用给我夹了,你快吃吧。”

  “妈咪,我饿了。”赵小兵像个小泥猴,从外边跑回来。

  赵大炮对儿子说:“小兵,你看谁回来了。”

  “姐姐好!”

  心彤连忙答应:“小弟快洗手吃饭吧。”赵小兵上桌后,一顿狂造,吃完后,嘴一擦又跑了出去。

  “小弟,刚吃完,慢点跑。”

  安秀梅说:“别管他,天天疯,咱们吃。”

  “妈,我胡叔叔还常来找爸爸聊天吗?胡海军回来过没有?”

  赵大炮不等安秀梅回答,抢先说:“你胡叔叔天天去海边钓鱼,钓来的鱼还不吃,不时的往咱家送,你看桌子上的红烧鱼就是他钓的。还有胡海军,还真到北海舰队当海军去了。”

  心彤听后,心里一热:“找个时间我给他去封信。”

  吃过饭,心彤从母亲的手中夺过碗筷端到水池里倒上洗洁净,把碗筷洗得干干净净放入碗橱里摆放整齐,然后回到客厅陪二老又聊了起来。

  “上次放寒假时,我去了荣军疗养院,见过甘震表哥,他自己穿上假肢,正在练习走路。”

  安秀梅说:“前几天,我和你爸也去荣军医院看过他,他自己完全能独立行走了。你甘震哥是好样的,像他爸一样,为了保卫祖国奉献了自己青春。”

  赵心彤十分惊喜:“是吗,这么快,抽空约上过去的大院发小聚一下。”


  一天,赵大炮来到胡来顺家,唐海秀为他沏了一壶茶,胡来顺冲赵大炮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怎么有事吗?”

  赵大炮说:“老伙计,我有个主意,想跟你商量一下。”

  “老赵,别逗了,你能有什么好主意?有屁快放!”胡来顺怀疑赵大炮不是来找自己的,是不是借故来看唐海秀的,旧情难舍吧。

  赵大炮马上变了脸:“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记仇。告诉你吧,我想去过去一道打鬼子的战场,你不去就算了,我个人去!”说完,抬起屁股准备走。

  胡来顺连忙拦住:“别呀!开个玩笑,我正有此意,咱们一起去!”

  两天后,赵大炮和胡来顺坐着火车重返曾经战斗的地方。下了火车,坐上长途客车沿着弯曲的盘山公路,在青青苍苍的群山中盘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当踏上这块出生人死、硝烟弥漫、日日夜夜冲杀之地,从遥远的记忆深处,开始寻找那在战斗岁月中悄然逝去的青春,尤其是看到当年留下的弹痕。

  1943年夏,日寇调集日伪军四五千人,对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为了避敌锋芒,他俩随部队暂时撤离,跟日寇打起了游击战,运动战,待敌疲劳后,再杀个回马枪,夺回根据地。

  那时赵大炮任一分队副队长,胡来顺任二分队副队长,赵大炮带领一分队悄悄地从山东边向敌人住的小屋运动,离小屋很近,敌人也没察觉。他命令战士猛扑过去,才发现小屋是空的,日军早已撤走。他命令战士又转头向西,顺着起伏的山梁向一个山地庙靠近。此时,胡来顺带领的二分队也已潜入敌前沿阵地,发现一群鬼子正在睡大觉。原来,鬼子以为白天八路军不敢进攻,白天睡足觉,好在夜里跟我们打。他立即向支队作了汇报,支队果断下令:二分队掩护,一分队主攻。顷刻,全支队官兵如猛虎下山杀向敌人,一枚枚手榴弹炸得鬼子血肉横飞,一颗颗子弹射进敌人胸膛,顿时,喊声、杀声、拼刺刀的金属碰击声连成一片……

  而今,站在这里,举目眺望远方,流逝的岁月早已荡去战场的硝烟,成了美丽富饶的沃土。但那青山谷、村边田野似乎仍然响起昔日战友“冲啊!杀啊!”的喊杀声。

  “老胡!来,咱这些幸存者向死难的战友致哀,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两人随即低头默哀。

  默哀毕,赵大炮说:“老胡,咱们去胡庄一趟,寻找一下当年救我性命的大娘好吗?”

  “对,是应该寻找她老人家啦,一晃儿都五十年了。”

  两位老人下了山,坐上去往胡格庄的乡间班车,踏上寻找“救命恩人”的路途。

  到胡庄时,天已黑了下来,两位老人从村东头到村西头,打听了好几家人,或说不知道或说不清楚。也不怪人家,连大娘的姓名都不知道,人家怎么回答哪?

  他们站在大街上正犯愁时,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迎面走来“老同志!你老找谁呀?”

  “想找一位在抗战时期救过我的大娘。”赵大炮询问道。

  “她姓什么?原来住在哪?”

  “都怪那时我们小,没有问人家姓什么?好像就住这边,原来的土屋没了,现在都成新瓦房了。”老赵自言自语嘟着。

  “那你们还记得当时她家还有什么人吗?”

  “她……她好像说过有个儿子也是新四军。”老赵沉思的说。

  “老人家,你们别找了,她前年就走了。”中年男子哽咽了。

  “你是……”老赵连忙问他。

  “我是你们要找大娘的孙子,她经常念叨你们,也不知道那俩个新四军现在怎样了,大炮的伤口好了吗?咽气时还提到你们呐。”

  听到这消息,又累又饿的老赵打了个趔趄,那位中年人忙扶住他,把他们领回家,让媳妇做上几个可口的饭菜,招待远道而来的两位当年新四军。这是一顿许久没有吃过的家乡饭,很香很有滋味,但没有胃口,也品尝不出饭菜的香味,不过充充饥而已。吃过饭,大娘的孙子和媳妇把新被褥从橱子底掏出,给他们铺好坑,自己和媳妇到外屋,搭上一个临时床,凑合住了一夜。这一切都好像抗日战争时期,大娘照顾人民子弟兵情景的再现。

  第二天清晨,赵大炮和胡来顺在大娘孙子的陪伴下,来到山上大娘的墓前,烧上香,点上纸,跪在墓碑前,眼泪从他们干涸的眼里流了来,第一次,感到嘴里有一股从泪腺倒灌进去的眼泪咸咸的味道。大娘的孙子见他们在奶奶墓前泣不成声,也跟着嚎哭起来。突他停止了哭声,心里想:他们都六七十岁的人了,可不能让他们哭坏了身子骨呀。想到这里,他连忙搀扶起两位老人。

  临别前,赵大炮和胡来顺把一起凑的一叠钱,塞给大娘的孙子,可人家死活不要:“二老,如今,托共产党的福,咱们农村变化可大了,我现还养了十多头奶牛,每年收入也几万元,吃穿不愁,这钱我不要,如果您们想帮忙的话,请二老回去后,能给我寄来几本科学养牛的书将不胜感激。”

  “行,包在我们身上,回去后就办。”


  甘震站在疗养院的窗前,用手敲击着玻璃,发出清脆声响。窗外是一片绿色。

  这时,手机铃声打破寂静,是表妹打来的:“表哥,我回东岛市干休所了,咱们聚聚!还有蒙娃哥和海军,都到齐!”赵心彤的声音依旧爽朗,透着几分不容拒绝的热情。甘震嘴角微微上扬,答应下来,那些被忙碌生活尘封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他们几个都是军二代,小时候在蝎子岛守备区大院一起长大。那时,大院就是他们的欢乐王国,一起捉迷藏、偷摘果子、听老首长讲战斗故事,纯真岁月里满是欢声笑语。后来,随着各自求学发展,渐渐失去了联系。

  聚会定在一家复古风格的私房菜馆,甘震到时,赵心彤正同吴蒙娃聊得火热。吴蒙娃如今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刚被评上高级教师。原来皮肤黝黑,现在白净多了,穿着简约优雅,镜片后的眼神透着知性与坚毅。

  “震哥,可算把你盼来了!”吴蒙娃起身给了甘震一个熊抱。赵心彤也笑着打招呼:“表哥,你快坐下。”

  三人正说着,胡海军匆匆赶来,他穿着海军中尉军服,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原来,他海军学校毕业后投身北海舰队,为守护祖国的海防默默的奉献。

  酒过三巡,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胡海军说起小时候为了逞能爬树,结果下不来,最后还是甘震找来梯子救他;吴蒙娃分享在教学生时遇到的轶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赵心彤回忆起当年胡海军偷走她碗里一块肉的行为,被老师发现后罚站的趣事。然而,欢笑背后,也藏着各自的烦恼。甘震坦言道出失去一条腿的苦闷,自己常常力不从心;吴蒙娃看似潇洒,却也为未来的职业规划迷茫,评职称的压力曾让他喘不过气;赵心彤面临研究生毕业,在写学术论文上遭遇瓶颈……

  “咱们小时候总觉得长大无所不能,没想到烦恼一个接一个。”甘震感慨说道。

  “咱们是一起长大的,有困难就要互相帮衬!”胡海军拍着胸脯说,大家纷纷点头,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相互扶持的童年时光。

  聚会结束后,他们约定以后常联系,互相鼓励。甘震望着夜空,心中豁然开朗。在这繁华又忙碌的世界里,这份儿时的情谊,是最珍贵的财富,如同夜空中的启明星,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无论未来遇到多少风雨,都有勇气携手走过。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