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领到任务后,马上回到守备一连,送走单勇,他被任命为守备二连连长。随后,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对各排进行了调整,一排长耿战朝,二排长唐家宝,三排长顾小水。在会上,李虎连长说:“北山列岛,像一条锁链,把鲁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像大门闩一样,锁住了京津大门。岛上一寸土,胜过大陆一座山。守备区为落实岛屿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从现在起,上级交给我连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战备坑道施工。”

  战士们一听,都傻了眼,大脑一时转不过弯。耿排长闷声闷气的问:“连长,我们可是战斗连队,为什么叫我们打坑道,这不是大材小用了吗?这是工兵的活,为什么不让他们施工?”他的话一出口,战士跟着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李虎连长自己也没想通,他对战士们的责问,一时也解释不通:“别问为什么?一切行动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保证没错。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啦!”

  坑道施工十分艰苦,坑道掘进全靠人工作业,一人掌钎,两人抡锤。李虎连长为赶施工进度,作业采取三班倒。由于坑道作业用的是汽灯和嘎斯灯,照明条件极差。而且放完炮,无排烟设备,空气中烟和粉尘混在一起。

  守备一连官兵虽然思想还没完全想通,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不顾烟尘尚未散尽,抢先进去排渣、打眼一点也不含糊,从没拖团里的后腿。后来,国防施工条件逐渐改善,掘进有空压机钻眼,灌注有衡放炮排烟也用上了机械,然而,生命危险依然存在。

  半年后的一天,唐家宝排长带领全排战士在坑道内施工,眼睛始终盯着作业面。这时,四班长带着几名新战士正在猫腰抠石头。突然,唐排长发现上边有小石块落在一位新战士身边,大叫一声,战士们迅速躲闪,避开了灭顶之灾。而四班长仿佛没听到排长的喊声,继续往筐里装石头,唐排长见事不妙,冲了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一块石头划破了他的手臂,鲜血染红了周边的石头。四班长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睁睁看到坑顶十几立方米石头塌落下来,喷起的灰尘布满整个坑道。

  轮到换班时,三排接替二排。唐排长和顾排长进行了交接。二排的战士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简易宿舍。许多战士脸也没洗,脏衣服也不脱,扒拉两口饭,和衣而睡。

  三排接班后,七班长田壮担任排里的第一点炮手,负责整个作业面的点火。起初,他心里有点紧张,对顾排长说:“报告排长,炮眼全部打好,并填满了火药,是否可以点炮?”

  顾排长为了慎重起见,来到每个炮眼前,逐一查看,然后向田壮说:“田班长,千万不要紧张,先里后外,逐一点火,然后迅速撒离。"

  田班长干脆利索的回答:“是!”

  顾排长命令:“全排撤出洞口,田班长负责点炮!”

  田班长掏出火柴棒,感觉有点发虚,他竭力控制颤抖的手,按照要领点燃了导火索,一条条导火索哧哧的冒着耀眼的火苗。他快速跑出坑道,躲到大石头后,等待炮的轰鸣声。

  “轰隆、轰隆……”田壮心里默默数着响了十几声,炮声过后,自言自语:“我点了十六炮,怎么少响了一炮?他从岩石后边站起身来,刚准备进洞查看情况,被顾排长拽住了:“田班长,再等会儿,这时候进去太危险。”

  大家在焦急中等待炮声,十几分钟过后,仍然没听见炮声。田班长迫不及待冲进洞口,顾排长不放心,也随着进入坑道,并冲到前面。

  坑道内漆黑一片,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被炸起的灰尘还飘浮在洞的四周,田班长打开手电筒,借着微弱的光束,慢慢的向放炮的施工现场前进,寻找那颗哑炮的位置……

  经过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原来最后那个炮眼的导火索被炸起的碎石压灭了火。顾排长让他再次划着火柴,点燃导火索,只见导火索滋滋发光,顾排长立即拉上田壮拼命的往洞口跑。没想到跑了一大半,田壮被碎石绊倒,把顾排长也推倒了。随着一声巨响,哑炮是排除了,但巨大的震动将洞口的石头炸松动了,许多石头纷纷落在洞口处,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顿时,坑道内黑咕隆咚,灰尘四溢,什么也看不清了。

  田壮哪里遇到过这样的场面,焦急的问:“排长,洞口被堵上了,我们出不去了,怎么办呀?”

  顾排长定了定神,打开手电筒,借着微弱的光束,摸到洞口落石处说道:“田班长,别着急,相信洞外的战友一定会想办法,救我们出去。我们现在唯一做的是减少走动,保存体力。”后来手电筒的电耗尽了,整个洞内伸手不见五指。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黑暗幽闭的环境,洞内的氧气越来越稀薄,加上呼吸困难,让人感觉异常压抑,俩人都感觉自己快要牺牲了。

  “李连长!出……出大事了!”三排八班长刘顺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连部。

  李连长坐在马扎上说:“把舌头捋直了再说!”

  八班长刘顺出了一口长气:“坑道口塌方了,顾排长和七班田班长被困在坑道里面。”

  李连长一听,心急如焚,立马变了腔调:“什么?”然后,身体像安上弹簧,从马扎上弹了起来,火速赶往施工现场。当他看到洞口全被碎石堵住后,立即下达命令:“一排负责用钎子撬石头,二排负责搬运石头,迅速展开营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正在写材料的新任指导员张峰也放下手中的钢笔,边搬石头边作动员:“为了早点救出战友,我们要拼命加拼命。”

  一场营救被困战友的战斗在洞口处打响了,战士们争分夺秒的进行挖掘和搬运。

  被困在坑道里的顾排长坐在地上,右手无意碰到一块石头,他脑海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应该向外边传递消息,顺手拿起小石块不停的敲打,并对田班长说道:“咱们来个`击鼓传花',我打累了,你接着敲。”

  田壮说:“这个办法好是好,可不知道外边的战友能听到吗?”

  顾排长鼓气说:“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试看。”一会儿功夫,顾排长敲打累了,田班长接过小石块继续敲打。可惜声音太小,外边的人根本听不见里面的动静,里边不了解外边的情况。慢慢的两人没有了力气。

  也不知过了多久,顾排长和田班长因缺水缺粮缺氧水,导致体力严重透支,顾排长发出微弱的声音:“田班长,咱们要坚定一个信念,李连长绝不会撂下不管,一定会救我们出去的。你能坚持住吗?”

  田壮明显感觉呼吸困雄,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喘着粗气问:“排长,我们被困多久了?”

  顾排长摸黑听了听手表,好像手表也被震坏了:“手表没声音了,估计坏了,就是不坏,也看不清是几点。田壮!你怕不怕?”

  田壮拼命的呼吸:“不怕,如果成为烈士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顾排长强打精神:“我也更不怕,这种处境比朝鲜战场好多了,请记住,困难永远难不倒我们。”

  田壮听了排长的话,觉得很提气。自己今年刚满20岁,正是为国出力的最佳年龄,按说应该“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没曾想,葬身于战备坑道之中。而顾排长是抗美援朝英雄,身经百战。如果有一线生机,一定让顾排长先出去。田壮说:“顾排长,出去以后,讲讲你在朝鲜战场的经历好吗?”

  顾排长发生微弱的声音:“行,一定讲给你们听。”

  俩人陷入昏迷状态。

  外边的战士不分昼夜,采取轮流施工,清理垮塌的泥土和石头。战士们肩膀磨破了,手指磨烂了,他们全然不顾,谁也不下火线。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救援人员感觉被困者生还希望渺茫,但大家没有放弃。

  守备一连坑道塌方轰动了全岛,守备团赵副团长来了,他调动最近的二连,不一会功夫,单勇连长带着增援人员赶了过来。

  李连长带着哭腔向赵副团长作检讨:“都是我的错,没有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造成坑道洞口塌方,人员被困。”

  赵大炮疾言厉色说:“这下你想明白了吧,打坑道也是战场。”接着问:“有几个战士被困?”

  李连长胆怯的连忙回答:“两个,一个是顾小水排长,一个是田壮班长。”

  赵大炮的神经绷了起来:“小顾在里边?”

  指导员张峰紧张的回答:“副团长,是他。”

  “我的通讯员,李虎啊,李虎,如果他有个好孬,我剥了你的皮。”赵大炮火冒三丈,对抢险队伍下达的死命令:“李虎,首当其冲是救人!知道吗,救人,两名战友被困三天三夜了,时间就是生命,你们再加一把劲,拼死拼活也要把他们救出来,我坚信他们还活着!”

  被困顾排长和田班长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每时每刻都是煎熬,赵大炮对前来待命的医院安秀梅说:“你要靠在这里,一旦被困人员被成功解救,不惜一切代价把伤员救活。”

  安秀梅回答:“请副团长放心,我们会全力以赴的。”赵大炮临走时,反复叮嘱:“人一旦救出,立马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又过了一天,天黑了下来,因清理碎石的速度不理想,人命关天,顾排长和田壮生死未卜,令人揪心。

  李虎连长已焦头烂额,失去了章法,自言自语:“顾排长他俩被困四天了,再救不出来,真麻烦了,张指导员,你说说该怎么办?”

  “连长!我有个想法,但还不成熟。”

  “快说,不管成熟不成熟,说来让大伙听听。”李连长急的团团转,一时毫无主张。

  张指导员试探的说:“咱们集中力量,先打一个小洞口,然后,向洞内伸进一段钢管,一来用鼓风机向洞内送风,增加洞内的新鲜空气。二来可以用来敲打传递信号,如果里边的人还活着,他们可借助钢管反馈信息。”

  李连长用手拍了一下大腿,连声说:“好主意,你怎么不早说。”

  张指导员谦虚的说:“我也是刚想起来的。”

  “马上组织人员开始施工。”李连长毫不含糊下达命令。

  两个小时过后,钢管终于打进洞里。李连长用铁锤不停的敲击钢管,但没有回音。过了一会儿,他再次敲响钢管,仍然没有回音。他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难道顾排长和田壮真见马克思去了。”他不敢往下想,为了战友,随即,命令战士们打开鼓风机,向洞内吹风……

  连部唯一的电话铃响了,李连长立即拿起电话,只听电话里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李连长吗?我是司令部值班室吴参谋,赵副团长让我转告你,要塞工兵连前去增援,让你们协同作战,尽快打通隧道洞口,救出被困的战士。”

  “谢谢守备区首长的关怀,我马上与工兵连长对接,立即协同营救!”李连长放下电话,与前来增援的工兵连长进行的沟通。随后,即刻展开施工作业,因工兵连是机械化施工,清运碎石的速度加快了。

  李连长继续让战士敲打钢管,向洞内传递营救信号……

  外边的天空晴空万里,而坑道里黑咕隆咚,氧气降至极限,顾排长和田壮想吸上一口氧气,比登天还难。田壮断断续续的问:“排长,被困几天了?”没有回音,    他有些害怕:“排长,你怎么了?”

  顾排长费了很大的劲,吐出六个字:“我喘不过气来。”两人生命体征跌入冰点,随时都会因窒息而死亡。

  突然,田壮仿佛听到了外边有撞击钢管的声音,他马上推了一下排长,使出尚存的一点气力:“排长,你听,洞外好像有声音了。”

  顾排长仔细一听,也似乎听到动静,激动的说:“看来马克思不想让我俩去麻烦他老人家了。”

  田壮捡起一块石头,使出吃奶的力气敲打钢管后,外边的李连长把消息迅速报告司令部,同时继续加快清运塌方碎石速度。

  李连长对洞内人员喊道:“顾排长,田壮少说话,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田壮把顾排长拖到钢管出风口,一股微小的自然风吸入肺部,顿感有了呼吸,这可是救命的风口,两人轮流吸氧。

  洞口终于被打通,顾排长和田班长迅速被战友们抬出洞口,李连长和张指导员上前握住他俩的手,顾排长和田壮刚想开口说话,被安秀梅主任制止:“别说话,里外光线一黑一亮,眼睛受不了,快把眼闭上,小心伤了眼睛。”

  顾排长有气无力的对连长说:“快给我拿一支烟,我想抽烟。”

  安秀梅瞪了李连长一眼:“瞎胡闹,抽什么烟,小命不要了。"马上让医护人员为他俩提供了葡萄糖补充能量:“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李连长自言自语道:“真的没想到被困那么久,他俩还能生还,真是一个奇迹!”后来,他才知道,俩人学了上甘岭战士们的做法,喝自己的尿液得以生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赵大炮正在办公室阅批文件,突然电话铃声响了:“副团长,砣山岛坑道施工出大事,一名副连长邢书恩在排哑炮过程中不幸身负重伤,有生命危险。”他听到这个坏消息,脑袋来个大爆炸,接二连三的坑道事故让他如坐针毡,他撂下电话,冲着门外大喊:“吴参谋,马上备船,去砣山岛守备三营。越快越好!”

  十分钟后,赵大炮带着吴参谋来到码头,火烧火燎登上要塞船运大队在蝎子岛值班的老旧交通艇,马上命令开船。船员正准备解开缆绳,启航出发。码头上传来一阵急促的女人喊声:“别开船,等等我!”

  赵大炮一听就急了,谁这么大胆,竟敢阻止我的命令。他正准备发火,只见安秀梅身穿白大褂,带着一位女护士向交通艇跑来,不顾一切飞身跳上甲板,差点摔倒,多亏赵大炮把她抱住。然而,年轻女护士却颤抖的站在码头上,不敢上艇。吴参谋看到这个架式,立马下船,搀扶年轻女护士小心翼翼上了船。

  “启航!”一声汽笛响,交通艇离开了码头,向砣山岛方向驶去。

  安秀梅整理了一下白大褂,对赵大炮说:“赵副团长,对不起,前先没有跟您汇报。守备三营卫生所汇报,近来各连出现不少战士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但不咳嗽,不知是什么病。事先,我问过作训科作战室什么时候有船?他们告诉我,正好赵副团长去守备三营,你马上去码头,我怱怱忙忙赶了过来,还好赶上了。”

  赵大炮问吴参谋:“你知道此事吗?”

  吴参谋知道司令员的脾气,忐忑不安的回答:“知道。”

  “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汇报?”赵大炮压住火,把声音压的最低,因为旁边有船运大队的官兵在场,给吴参谋留点面子。

  交通艇很快到了砣山岛,赵大炮下了船径直赶往坑道施工现场。坑道口一片狼藉,三营长孙士葆见司令员来了,立即上前报告:“赵副团长,正组织三营二连打扫爆炸现场,请指示!”

  赵大炮回了声继续吧,然后问:“伤员哪?”

  “已送要塞区医院进行抢救!”

  赵大炮听完后,抬腿向坑道深处走,被孙营长拦住:“不能往里边走,洞里不时有落石掉下来,危险!”

  “就我危险,施工的战士不危险了吗?”赵大炮从不叫别人劝说。三营孙营长、吴参谋等人只好跟在后边,进了坑道内。赵大炮感觉一股股粉尘味十分刺鼻,进入鼻腔,并通过鼻腔沉入肺部。他看见坑道内的战士都不采用防护措施,马上责问:“为什么没有防护手段,这样下去,人会得病的。”

  “赵副团长,我们给战士都配发了口罩,但许多战士,为了赶施工进度,觉得戴上口罩憋的慌。”孙营长连忙解释。

  “胡闹!图一时痛快,后悔一生,安秀梅主任你说说。”

  吴参谋马上回应:“副团长,她和护士下了船去营卫生所了。”

  赵大炮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战士的生命大于天,许多战士在战场上没牺牲,千万不能在施工中再献身。我的孙营长,立即让打扫坑道的战士全部退出来,整改施工方案,上报守备团,批准后再施工。”

  “是!”

  返岛时,安秀梅向赵大炮汇报:一些战士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常年坑道作业粉尘侵害,肺部可能出现感染,从现象上来看,不少战士可能患上了砂肺病。其中一个叫杨少梅的排长,年纪27岁,病情最重。我建议对全区施工单位的干部和战士进行一次体检,最后确定!

  “安秀梅主任,你提的建议太及时了,吴参谋通知下去,让医院派医护人员进驻各岛,负责体检工作。回去后,我向王副政委交流一下,以守备团的名义,下发《坑道施工的暂行》。”赵大炮第一次当众表扬安秀梅,她听了后,心里美滋滋的,而吴参谋却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赵大炮脚还没迈进办公室门坎,群工科科长找来:“有位沂蒙山区大嫂带着孩子,指名道姓找您,说她丈夫叫吴有良,您有时间见她吗?”

  “再没时间,我也要见烈士的遗属,快把她娘俩请到办公室,不!到吃饭点了,请她去机关食堂吧!”赵大炮自责起来,恨自己忘记寻找牺牲战友的遗属和孩子,让人家找上门来,他恨不能扇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