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里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盼会见,盼开饭,盼过年。虽说是戏话,多少也反映了服刑人员们最基本的想法。长时间的监管教育,劳动改造学习悔罪,生活在一个模式里,形成了枯燥的心理和感情上的麻木。对人性的本能欲望,必然会有强烈的渴望和期盼,特别是亲情会见,成为精神依赖和情感寄托。像阳光春风雨露滋养服刑人员们的心灵。亲人们的关怀和温暖,唤醒了人性里的美好一面,增加了愧疚和悔罪意识,亲情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在它的感召下,服刑人员们对服刑改造有了坦诚的态度,早日回归社会。回报亲人,温暖家庭充满了信心,减少了抱怨的情绪。即使那些顽固分子,面对融融亲情也会扪心自问的,同时亲情会见安抚了亲人们对狱中人的牵挂,了解了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和身体情况,以及改造的表现,以此得到安慰。

狱部规定了各监区的会见日,每月一次。由警官组织带领到会见室接见。明确规定,只限于父母妻子孩子兄弟姊妹这些直系亲属会见,会见时不得在交谈中谈论不利于改造的言论,警官对交谈的内容实行监听、录音,发现问题及时予以阻止。

会见室位于监狱西南角,是一座二层楼,墙体蓝黄相间的颜色,一楼是警官就餐的地方,会见室在二楼,进楼后,经过一道蓝色铁门,沿楼梯拐弯走上去,向南去就是会见室。这里有近300多平方米,东西两侧是铁网保护的高大窗户,因而会见室有透明的光线,墙上书写鲜红字体的警示语,劝告服刑人员们认罪悔罪。会见室中间是通道,两边是会见室的台位,有1米多高,呈长方形状态,依次排列着会见用的窗位,里外安装铁凳供通话使用,用于隔离家属和服刑人员的是十多厘米厚的玻璃,自台位表面至楼顶,封闭严密,有效的隔音。会见室有块电子屏幕,用滚动字幕打出服刑人员们会见的指定窗位。

通常情况下,服刑人员们被带入会见室后,等候在接待大厅的家属们才允许进入会见室,这时会显出混乱,寻找张望招手,拍打玻璃,各自迫切地去找自己的亲人。家属们当中,有白发苍苍,身躯佝偻,眼花耳聋的老人,有风华正茂年轻俊俏,青春焕发的女子,有着装时尚、充满活力,两眼迷茫的年轻人,还有婴儿和儿童,服装不同,年龄不等、口音有别,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表情,严肃而悲戚,目光慌张又迷乱,走路急切又迟疑。因为这里气氛的威严,他们见到亲人后的欣喜是很难表露出来的。只有通过交谈相互倾诉了。他们或许是服刑人员的老父亲,再次叮嘱儿子努力改造,早日回家,家里给你盖好了娶媳妇的新房,或许是服刑人员的妻子,她要倾诉自己的思念和家里的生活状态,让他安下心来,积极表现,争取政府宽大处理给予减刑,她们会很自然地交流只有夫妻俩才明白的亲昵,眼泪里包含了爱恨盼望。或许是儿子,几句朴实真情的话体现了孝心和关爱,服刑人员要求孩子学好走正路,孩子希望父亲保重身体,一家人都在等着他回家,还有的是兄和弟,姐和妹,他们没有别的话,都是希望服刑人员表现好,早回家,做新人,感叹唏嘘,情意深长,目光亲切。为了会见,有的人是千里迢迢赶来,有的是披星戴月到此,有的人是匆忙驰行,不管路多远,他们都要探望亲人。即使刮风下雨,也在所不辞,会见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仅有几十分钟时间,对家属和服刑人员来说,是格外的宝贵!会见室严禁大声喧哗,只能轻声细语,你一句,我一语地抢着说,会见室里嗡嗡作响,浑然一片,难辨你我,在这声音里交流着酸楚、无奈、忧愁的亲人情感,感受着温情,体验着互相间的关爱。

服刑人员们特别珍惜会见,充分享用监狱给予的权益,把它当作了自己的节日,会见前几天,便抱着兴奋的心情盼望着亲人们的到来,为了给亲人们一个好的形象,都做起了精心的准备,理发刮脸,换上干净的衣服抢着拨打狱内的亲情电话,想知道都有谁前来会见,要说的话在心中反复地默记,改造中有了哪些收获,减了多 长时间的刑,思想上有什么变化,这些都要向亲人们倾诉。等到会见这天,所有接见的人员都兴奋、激动不安,恨不得尽快见到亲人的面,坐在监舍里,等着警官的通知,警官念完会见人的名字时,楼道内便会响起一阵欢呼声。

会见日过去后,大家一直沉浸在喜悦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活儿有用不完的劲儿,表现出亲情所给予的力量,平时表现一般的,也会在劳动和学习中变得积极主动。

警官对服刑人员的亲情会见十分关心,并掌握和了解每个人的会见情况,对个别长期不接见的服刑人员会给予一定的关注,并摸清原因,想法解决思想上的压抑和痛苦。号召服刑人员都伸出帮助之手,共同克服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解除失落感,以大家庭式的温暖,安抚他们脆弱的精神。对极个别抗拒改造分子,监区有权停止会见,以作为处罚。

朝夕相处,我深刻地理解服刑人员们的这种心情,从他们言谈中,看到了善的一面,他们没有泯灭人性,潜质里保留着真善美。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尤其显得珍贵,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犯罪,改变了人生。但是,他们仍然有爱的自由和权力,有着永恒的亲情,有着想要重新做人的强烈愿望,这是他们赖以依靠的精神力量,他们曾经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兄弟,他们今后也一定能再担当起这称号,他们想念老父亲,多想看见那满是皱纹的脸,听见老生常谈的训斥,哪怕骂几句也好,还有对妻子的思念,日夜不休,亲切的面容动人的身姿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力量,看上一眼,就感到心满意足。记住她的怨恨,那也是改造的动力呀!也许该给孩子说些什么,最大的愿望是盼他们幸福地生活。对亲人的思念,冲淡了改造中的烦躁,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美好,维系了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我曾听过有人情不自禁地说起妻子的贤惠,在操持家务中受尽苦累,忍着羞辱,原谅了自己的犯罪,眼神里看得出一往情深。我见过一个服刑人员藏着一张儿子的彩照,睡觉前和起床后会看上一会儿。且不说他是什么感受,至少是对孩子深沉的爱。我曾和大伙围坐一起,闲聊家常,说到老人有人便低下头来,一语不发,神情黯然。想起了老爹老娘,因未能尽孝而悲苦不已,唯一的盼望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出狱后膝前孝敬,以补缺憾。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经历,每一次接见,都互相传递了人间的真情厚爱。即使那些感情残缺的人,也通过这种方式修补了同家人的关系,感受到人情温暖,懂得爱的含义。

正值深秋,天气好,气候宜人。我们监区的会见日就要到了,服刑人员们的话题转到这方面来,有人来看你吗?都是谁来会见?又能见到老婆了?这成了见面打招呼的主要内容,隐隐中有渐去活跃的气氛。在指定时间内,亲情电话已经是忙不过来,从个人的脸色上能判断出谁要会见,哪个还没有确定,有谁可能不会见。出于友情和同情,我们已养成了习惯,尽量回避常年不接见的服刑人员,当着他们的面说会见,会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刺激,不想看见他们孤苦的神态,可怜的表情,无助的模样。是因为家属伤透了心不想见他,还是早已把他忘掉?不管什么原因,他们在监狱改造,亲人们是应该给他以关怀的。

刘警官带领我们会见,点完名,会见的人到广场列队报数。刘警官三十多岁,中等个,四方脸,浓眉大眼戴副眼镜,让人觉得他很严厉,其实性情宽厚。训服刑人员时,语辞也温和,服刑人员们都赞成他。清点完毕后,排成两个长队向会见室走去。大家走得快,憋不住内心的激动,多数人都说话,乱作一团,显然违反了规定,刘警官不忍心破坏大家的情绪,并没有制止,让我们尽情地抒发我们的兴奋。

夏岩和他的妻子张瑛来看我,夏岩身穿西服英气勃勃。张瑛是一身休闲装,更显得俏丽。坐下后,夏岩关切问了我的身体情况,是否按时吃药,晚上休息好不好,我把情况告诉他,让他不要担心。张瑛脸上挂着娴静的笑容,让我一定保重,我问了他们近期的工作和家里情况,觉得很踏实,在接下来的交谈里,夫妻俩谈了他们的打算。夏岩显得成熟了,考虑得很全面,张瑛知书达理,我自然很高兴。

夏岩结婚时,就带着张瑛来看我。那天他们带着新婚的喜庆和甜蜜。夏岩西装革履,白衬衣红领带,英俊洒脱。张瑛穿红色套裙,略施淡妆,端庄优雅。小两口的到来,让我感到幸福和激动。儿子成家了,这是人生的大事啊!我该说些什么呢?向孩子表示祝贺还是抱歉地说声对不起!当父亲的没能尽到责任,按常情说,我本应为孩子操持婚礼的,然而,我却犯了罪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艰难。我敢肯定的是,为了儿子的结婚,郑岭霞费尽了心血和艰辛。面临着多少困难,忍受着多少苦楚,也不知办了个什么样的婚礼,我揣测不可能像别人一样隆重热烈,但愿不要太寒酸,我要是不犯罪,那该多好啊!我的儿子也会有漂亮的新房,喜庆的婚礼和快乐的生活,他们本应该更幸福、快乐、美满。想到这里,我控制不住地心酸难过,我欠孩子的太多,今生怎么偿还啊!拿起话筒后,张瑛羞涩地一笑,叫了一声爸爸,就是这甜润的声音使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还能配上这个称呼吗?面对新婚的孩子们,我有何资格享受这天伦之乐,我为什么要夺去他们的幸福,夏岩流泪了,张瑛的眼里也闪着泪花,我说不出话,只感到悲伤难忍。要不是在会见室里,真想大哭一场,彻底发泄自己的情绪。夏岩张瑛在话筒里喊我,声音很焦急,我们三人开始交谈,我们说了很多话,夏岩娶了张瑛这样的媳妇我很满意。浓浓的天伦之情冲淡了我们愁绪。

总觉得通话时间短,好多话没有说就到了规定结束的时间,放下电话,家属和服刑人员互相挥手致意,擦眼泪、微笑,依依作别。服刑人员们目送亲属离去,亲人们走几步一回头,此情难舍。在纷乱的脚步里,又结束了一次亲情会见,服刑人员们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期盼下一个接见的来临。

回到监舍,我和鲁青林,孙红英坐在一起,互谈会见的情况,鲁青林的爸爸妈妈来看他,看孙红英的是他的妻子小娥。两个人的心情都不错鲁青林说:这次来,我见俺爸俺妈的精神挺好,身体不错,气色也挺好,我心里轻松多了。我问他家里都好吧!鲁青林说;都好,孩子知道学习,是班里的前几名,回到家能听大人的话。我又问:叶静的情况呢?鲁青林苦笑了一下,说:我不敢问,俺妈平常都护着她,俩人感情特别亲近,怕问起她让俺妈生气。我说:也不能这样想,她终归是你的妻子,迟早要见面的,等你服完刑,再主动认个错,叶静会原谅你的。孙红英爽朗地说:青林,咱都是自己兄弟、向理不向人,叶静人不错,要是别人还不回到娘家和你离婚分财产。才不管你的好与歹。人家带着孩子在你妈家住,照顾老人和孩子,为的啥,还不是为了你和家,知足吧,赶紧想法通个电话,把话都说出来。鲁青林低下头,轻声说: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听孙红英说:小娥这次来,说了家里的一些情况,他娘的身体比以前强多啦,身上有了气力,还能帮着小娥干些杂活,地里的收成比往年强,喂的猪长的肥。更让孙红英高兴的是,孙娟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大有希望啊!孙娟曾因为他的犯罪恨过他,觉得脸上不光彩,见了人败兴。但是毕竟亲情的力量高于常人的感情,原谅了孙红英。多次在亲情电话里畅述思念之情,几次要来监狱看他,孙红英坚决拒绝,他认为这里的气氛对孙娟怕会产生心理影响,不利于她的学习以及以后的成长,他答应过女儿一定争取早点回家。

晚上躺下后,不由得想起会见时的情景,夏岩,张瑛朴实亲切的话语,不时在我耳边响起,让我倍觉温暖,也让我感到了一种力量,那就是早日回家和孩子团聚,实现自己的一切愿望。

在我们监区,有一个特殊的会见日,让服刑人员们难以忘怀,再次感受到王区长宽厚的胸怀和对服刑人员真诚的帮助管教。那天是会见日,收工列队后,王区长一改往日的风格,用平静的语气给大家讲话,他说:今天是咱监区会见日,不少人和亲人见了一面,要求你们记住家人的嘱托,积极表现,取得改造好成绩,有件事有必要让大家都知道。王区长顿了一下,接着说:一位大嫂,已经五十多岁了,家住外地贫困地区,为了看她的儿子赶了大早,换了两三次车才到监狱,她家里生活困难,来时却想尽办法,带了五百元钱。为啥呢!她的孩子多次打电话向家里要钱,做母亲的谁不心疼孩子。见了面她的孩子一句关心话都没有,要他母亲把钱都交到他的购物卡上。这位大嫂说:留上二百元,回家时还要买生活用品。这个服刑人员冲她的母亲喊闹,说在监狱苦,急着用钱,还发脾气,大嫂多难受呀,怕儿子不高兴,把钱都给了他。走出会见室才想起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坐在地上伤心地掉了眼泪。话音里的颤抖,让大伙感到王区长为此事很气愤。王区长再次说话时,像是自言自语,轻的几乎听不见,他说:犯了罪,来监狱改造,本应积极地反省认罪,彻底改变自己不健康的人生观,但是,仍然有人忘记来这里干什么,贪图享受,不知廉耻。不说那个犯了罪的人都不同程度地伤害了自己的家庭,在监狱还要编织理由找借口,给家里增添负担。怎么会是这样的品性呢?我细想了一下,有个人责任,我和干警们也没有尽到职责,要不然哪会有这样的现象。

一个瘦小身材的服刑人员走到队前,低下头来。王区长没有训斥,默默地看了一眼,说:你主动站出来,这样好,知道错了吗?服刑人员轻声说:知道错了。王区长说:怎么改正呢?那个服刑人员说:听您和警官的话,不乱花钱干好活。王区长摆下手让这位服刑人员回到队列。提高嗓音说:他说要改好自己,我们都看他的行动。在场的都要想一下,究竟怎么度过服刑的日子,你们的品德思想和人生观能不能改造好,这可是非常关键的,我想过了,把道理和是非讲清楚。每个人要对照一下自己,吸取教训。在我们监区决不容许再有这样的事发生。我和全体警官一经商议,定向施行帮教,让每个回家的人都有个正常的人格。

后来我听到了真情,每次会见,王区长都站在监狱门口,帮助家属们登记,聊些家常,交谈改造方面的事。会见完再把大伙送走,和往常一样,王区长送走家属后,只见会见室外的台阶上坐着一个女人,在轻声抽泣。王区长把她扶起来问明情况,和其他干警一起宽慰她,中午在狱外餐馆请她吃了饭,还从自己兜里拿了300元钱交给了她。临上车,王区长握住她的手说:让她放心地回家,监狱会把每一个犯罪的人都改造好的,包括她的儿子,这个女人并不知道,眼前这个敦厚的男人是干什么的,只知道是个警官。她叹气说,遇到了好人。

后来,监区的狱务公开栏上贴上一封信,是这个服刑人员写的,表明了决心,还有对王区长的感激之情。这件事平淡地过去了,但是它的影响却深刻地留在了服刑人员的印象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