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90129022930.jpg

                                                           (蒋介石与小儿子蒋纬国)

  时年27岁的蒋纬国看似单薄稚嫩,实际上却是一位饱经风霜的热血男儿。他少小离家,在苏州东吴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怀着纯真浪漫的志向投笔从戎,因患病割治扁桃体未能遂愿。面对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势,他下决心要像父亲蒋介石那样,扛枪当兵依靠武力救国。

  1936年冬季,蒋纬国遵从父命,携带国民党元老朱家骅的介绍信远涉重洋,以弱冠年龄赴德国从军。在莱茵河畔,他先入柏林大学进修德文四个月,还专门请一名德国贵族老夫人教习礼仪,使他那具有东方人血性的阳刚气质中融入了日耳曼民族的坚强韧性。刚满21岁,蒋纬国就以中国陆军少尉军衔,在德国随侍中国军事泰斗蒋方震将军和德国第七军团司令官封.莱谢劳将军,以其铁血军人的威仪和快速反应能力颇受中外将军们的器重。

  暂且不说德军第七军团司令官封·莱谢劳将军在军事上的指挥才能与建树,但说东方军事泰斗蒋方震将军,就有一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蒋方震,字百里,号澹宁,1882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他自幼受过私塾启蒙,以敏而好学被乡邻誉为“神童”。1901年,未满20岁的蒋方震只身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成城学校留学,学业有成,升入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与同期留学日本的蔡锷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时常与蔡锷一起慷慨陈词忧国忧民。后因蒋介石二渡东瀛时也在这所士官学校留学,使蒋方震与蒋介石之间增添了一层老乡加校友的不寻常关系。蒋方震在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时成绩名列榜首,受到日本天皇亲赐指挥刀奖赏。

  1906年,蒋方震留学期满归国,在清末南苑禁卫军中担任管带之职,其间还曾经担任过云南讲武堂的校长。之后,蒋方震赴德国陆军大学深造,因才华横溢,颇受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元帅和德军著名军事家伯卢麦将军的器重,使他在军事理论上的造诣日臻成熟,精通英、日、德等东西方多国语言,成为近代史上中国最有名望的兵学家和武将外交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蒋方震曾受国民政府之命出使欧洲的罗马和柏林,以军事家的文韬武略和外交家的敏锐政治洞察力,游说于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和德国纳粹党法定接班人空军元帅戈林之间,略施反间计,就使德、意、日轴心国的两位盟友一度对东洋日本帝国产生了消极看法近而同情于中国人的处境,从外交途径上缓解了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压力。

  在旧中国军阀混战各自称王称霸的岁月,占地为王的军阀们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纷纷将尊崇的目光盯住具有军事帅才的蒋方震。北洋军阀吴佩孚邀他率两师人马打通湖南,冯玉祥许诺他出任西北军参谋长要职,连孙传芳也凑热闹委任他当参谋长,唐生智则请他做湘军的全权代表。同学家老乡的蒋介石更爽快,亲自下请帖邀蒋方震担任直属第五路军总指挥,让他率兵去讨伐占据中原的西北军冯玉祥部。面对各路军阀的重金利诱和高官厚禄,蒋方震闭门谢客婉辞拒绝。深怀爱国忧民之心的蒋方震清醒意识到,这些目光短浅的唯利是图的弱肉强食者,无非是假借他的才学谋略去打内战充当杀人工具,在生灵涂炭骨肉相残中扩充各自的地盘和实力。他不愿替这帮军阀们效命疆场把一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华夏民族割据得四分五裂。最终还是具有政治家军事家谋略胆识的蒋介石深谋远虑,在一番“煮酒论英雄”之后,认为蒋方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唯恐这位炙手可热的人物被他人争抢过去对自己不利,遂利用老乡加校友的关系“三顾茅庐”,恳请蒋方震辅佐他平天下。蒋方震审时度势,逐渐看清了旧中国分裂割据势力将归于一统,决定把自己的毕生所学贡献给国民革命。蒋方震出山后,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在出使欧洲考察时,特意把蒋纬国带在身边。他长期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撰写的《孙子浅说》、《孙子新释》和《国防论》等大量军事著作,以其独到的见解,被国人称之为“石破天惊之论”。

  蒋方震将军性情耿直坦率,足智多谋,处乱不惊,在他出使欧洲期间,蒋纬国有幸在德国随侍其左右,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那幽默坦诚反应敏捷的个性特征的逐渐形成,从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过这位资深将军深刻影响的。

  蒋纬国在德国留学四年,由柏林大学到慕尼黑军事学校专攻战略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德国,在战争狂人希特勒的操纵下,军事力量迅速崛起,官兵素质和军队装备堪称世界一流。从亚洲内忧外患国度中走出来的蒋纬国,深知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自愿选择德军条件最艰苦的山地兵服役,从南德的阿尔卑斯山麓山地兵当起,自二等兵实习至班长、排长及教导连连长,还有装甲兵、步兵、军官基层教育,大凡军事本科几乎无所不学,尤其精习骑术和西方人擅长的剑道,入伍时曾获得特级射手荣誉和带器械操作与单臂举重全团第一名,熟练的军事技能令那些颇具优越感的西方人刮目相看,由衷佩服得竖起大拇指夸赞。在山地兵第98团实习期间,蒋纬国曾随德军参加了德奥合并及进军捷克苏台登地区战役,经历了纳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实战锻炼和血与火的考验,思想上已成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和纳粹法西斯的狂热追随者,连亲手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狂人希特勒都很赏识他的吃苦耐劳精神。

    1939年夏末,蒋纬国获得德国陆军少尉军衔,正当他奉命赴东德边境步兵第8师报到,准备参加入侵波兰的作战时,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宣布加入了德、意轴心国,一时间使中、德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蒋介石害怕自己的儿子有闪失,火速电召蒋纬国归国。

    在风云际会的国际政治大舞台上,聪明的希特勒步斯大林之后尘,把蒋纬国这颗捏在手中的“棋子”拱手送给了蒋介石,还指派盖世太保亲自把蒋纬国送上轮船。

  蒋纬国归国后,在重庆逗留了几个月,很快又奉父亲之命远赴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接受空军教育。半年过后,他毕业于麦克斯威尔基地,转到美陆军装甲兵中心见习四个月。当时,美军正命该中心指挥官查非中将首度成立装甲兵学校和组建装甲兵部队,蒋纬国初出茅庐便显露出潜在的军事才华,倾其在德国慕尼黑军校所学,协助查非将军组建起特种部队,深得那位大鼻子将军的钟爱。

  蒋纬国在美国深造一年时间,于1940年冬季返回国内参加抗日战争。

  归国之初,适逢国军筹建空军参谋学校,军方鉴于蒋纬国在美国航空兵战术学校经受过正规训练,决定派他到该校担任少校教官职务。而他自己从进入德国阿尔卑斯山麓山地兵部队那天起,其志向就一直在陆军方面,在国外由军校理论到部队实践,他十分注重从基层打基础。因此,归国后他很想到装备落后的陆军基层连队去发展。蒋纬国这种思想基础是受父亲蒋介石的信念支配的,在蒋介石的两个儿子中,“经文纬武”的梦想由来已久。蒋纬国将自己在国外所学的全部资料和笔记交出来,还慷慨激昂地向教务处详细做了讲解,放着工作条件优越的空军少校军官不做,甘愿听从父亲蒋介石的安排,独自到守卫在抗日前哨的陆军第1军第1师当一名见习排长。

  第1军是蒋介石在北伐战争和黄埔时期组建培植起来的嫡系部队,由担任军长的胡宗南带入陕西。胡宗南升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之后,军长职务由蒋介石的亲信李铁军担任,其辖属精锐第1师驻守在军事战略要地潼关,隔着黄河天险与北岸中条山上的日军形成对峙状态。

  蒋纬国经过几番风雨磨砺,磨出了性格的锐气和棱角,使他变得更加趋于成熟。他深知,作为一名合格军人和称职的指挥官,不但要具备渊博的历史、地理、天文、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学识,以及严谨的作风和缜密的独立思维决断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军人本身潜在素质的发挥。基于此,他虽然身居“皇室太子”之位,思想上却没有流露出多少优越感,奉命到步兵第3团第2营5连1排担任少尉排长的时候,虽然身边有军统巨头戴笠选派的保镖暗中保护,最初基层连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儿子。

  在潼关的前沿阵地上,蒋纬国和普通下级军官一样值日查哨,每当黄河风平浪静之时,能够听见对岸日本兵叽哩哇啦的说话声,甚至隐约可以瞅见日军哨兵的身影。中、日双方军队隔河相望,虽无大的接触交火,战地生活却激发了蒋纬国守土抗战的责任和吃苦耐劳精神。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在军队中,我得到了最高的兄弟爱!一般所谓的生死度外,可以说在军中令人感受最深!在战场上,我们总是你前进,我掩护,我前进,你来掩护,兄弟袍泽的感情就是这样的建立!在炮火中,尤其能使人感悟到自己与国家的整体观、责任感、荣誉心是每个军人最大的追求,自己的生命不足珍视,唯有国家、团体才是最重要的!”蒋纬国多半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前线很快由少尉排长提职为中尉连长,继而又熬到眼下的上尉简报官。回想起那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摸爬滚打风雨磨难,领章上一杠三颗豆的军衔实在没有当初那个唾手可得的两杠一星少校教官来得容易,它在百万军中显得如此卑微渺小,如今连一个大家闺秀都对此不屑一顾。

  蒋纬国在军营加官晋衔,情场上却是屡屡失意,他心中暗藏的那支丘比特神箭,苦于寻觅不到中意目标而迟迟难以发射出去,眼看都快30岁的人了,对爱情的追求还十分渺茫,生活中依然是庙门的旗杆——光棍一条。

  追根探源,或许是蒋纬国第一次求偶遭到拒绝自尊心受到伤害有一定关系。

  早在中学时期,蒋纬国还是个十分单纯幼稚的半大孩子,他跟随养母姚冶诚寄居苏州,曾就读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由于养母姚冶诚与蒋介石仳离后精神受到严重刺激,生活上的失意使她那颗不堪负重的心灵难以承受凄苦的思想压力而最终看破红尘,由一个纯情开朗的风尘女子蜕变成为茹素念佛的忠实信徒。在这个红尘滚滚充满了私欲杂念欲望横流的尘世上,唯一能够给姚冶诚带来精神安慰和寄托的便是养子蒋纬国了。蒋纬国自幼与养母相依为命,在那无处不渗透着佛法禅理的家庭氛围中,他原本活蹦乱跳的天性受到严格约束,幼小的心灵沃土中播撒下诚实向善的种子。为了照顾他上学读书,姚冶诚专门雇用一辆黄包车,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府宅之间。有时候,蒋纬国坐在黄包车上,目睹车夫弓腰引颈拉上坡是那样的吃力,纯真的心灵不免就动了怜悯之情,十分费解地思索着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为何有这等不公平的事情,同样是苍天赋予大自然的生灵,又同样是生活在一方蓝天下食人间烟火的人类,拉车者破衣烂衫整天疲于奔命养家糊口,而坐车者心安理得却总嫌身下的车轮跑得太慢。思来想去,蒋纬国索性跳下车,固执地拉着车夫坐进车内歇息,自个则反主为仆,拉起黄包车满街道乱跑一气。他这种主仆不分善良得近乎傻帽的行为,曾经招惹得街市中熟人直喝倒彩,一时间,“少爷拉车”的趣闻成为东吴中学学生们茶余饭后的谈笑话题。

  或许蒋纬国天生就是一个逻辑型思维的人,他在学校喜欢数理化,成绩一直很好。长期经受家教和枯燥乏味的概念化公式影响,他由一个天真活泼的顽童逐渐养成了少年孤僻的性格。他外表沉静木讷,平时不大喜欢刻意打扮自己的仪容,穿衣戴帽随随便便松松垮垮,举止循规蹈习。虽然家庭背景显赫,他在学校里常常头发蓬乱,并不惹人注目。而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极其丰富的,日渐发育隆起的喉结使得嗓音变粗,和其他正常的男孩子一样具有了七情六欲,迫不及待地渴望能有一丝爱的暖风吹拂进孤寂的心灵,朝思暮想向往着领受一次异性的爱抚。每每行走在街市上,当他瞧见小巷中受新思潮影响成双结对紧紧依偎的少男少女倩影时,内心就会迸发出一种本能的冲动,刹那间面红耳赤,浑身燥热心胸异常憋闷,那颗不安分的心像小兔子似的在腔膛里横冲直撞。倘若不是信念中有根理智的丝缰羁绊着心猿意马,他当真会激情冲动得忘记自我的存在而信马由缰惹出是非来。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故事中生活的,当岁月逝去的时候,蓦然回首,身后应该有多少值得留恋回味的东西,包括灿烂美好的记忆和阴晦卑琐充满懊丧的隐情在内,印象至深得刀刻斧凿般铭记于心底,又好似影子一样拖在身后让你想收收不拢要甩又甩不脱。

  在蒋纬国的记忆中,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却又耿耿于怀的一件往事,莫过于苏州那次初恋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