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农村里长大的普通的人民教师,少时丧父,孤儿寡母,贫困度日。我原以为我的青少年时代是苦命、辛酸以及不堪回首的。随着年纪增长和阅世渐深,方才体会到,其实是上苍为我铺陈了一条难以寻到的路。有言道:有钱难买少时贫,原来我是同时代人当中的幸运者。感谢上苍让我成长在祖国复兴的毛泽东时代,感谢上苍赐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成功的人生、美满幸福的家庭和健康聪慧的孙子和孙女。
我1962年入大学,1968年毕业,有人称我们为“老五届”。我们这群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经过正规中学教育,有幸考入大学,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以及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砺,锻炼了勇敢面对生活的意志品质,以及忠诚勤勉、艰贞守正的品格节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一步一个脚印,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贯注一生。回首往事,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一生,在努力与奋斗中渡过,不负韶华,无愧自己,无愧国家与人民。
看到祖国日益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心里充满了喜悦和幸福感。回想当年,在伟大祖国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自立于社会之林,成就于杏坛之上,我由衷感恩祖国、人民和伟大的党。
时光其实很快,转眼我们已入耄耋之年。闲遐时,时常想起先前经历过的事情,有时也想未来,几十年、上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会怎样地生活?等他们上了年纪之后,是否也会和我们一样,想知道到一些关于自己的父亲、爷爷和先辈的事情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的经历,是后来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代,就能够拥有这样的财富,对于其成长和发展或许大有裨益。如同一棵大树长成,营养来自于根系,根深才能叶茂。
回头望去,走过的路曲曲弯弯,有坦途亦有波折。这些或欣喜或沮丧的过往,为我们丰富了人生的阅历,厚实了生活的积淀。我们经历过特殊的年代,能够为一个时代留下真实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撰写《在阳光下成长》的初衷,就是想把我的经历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期望他们要承前启后,爱党爱国爱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砥砺前行,复兴中华!
我学的是数学专业,写回忆录这一类东西不是我的专长。但我一直秉信,真实与真诚,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写作的本源。所以,我将我的人生,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大家,不附任何修饰与添加。
我虽年纪已大,但自觉身体尚好,总想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十几年前,我写了这个自传,取名《爷爷的故事》,一直存放在电脑里,而今拿出来重做修改。在山东老年大学书法研究班上,结识作家学友高金业,成为知己。高老师仔细阅读了全文,提出了修改意见,鼓励我把书名改为《在阳光下成长》,对外公开发表,并为本书题写了序言。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郭兰科
2023年6月于泉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