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监区位于监狱生产区的东部,背靠东西大道,南临一片阔地。围墙是铁器做成的,顶端有尖利的棱角、黑色的铁栅门,四周是冬青环绕,距墙壁有2米的隔离带,间种着小桃树和各种应季花草,春暖花开时,鲜花争妍,桃含芬芳,和绿色的冬青树相互映衬,染就了一片春色,让人赏心悦目。监区包括车间和广场。车间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有50米,房顶微拱,深蓝色的边檐,白色铁皮墙,前后有四个宽敞的大门,用以服刑人员进出和原材料进入成品外运。南墙和北墙的中间部分是玻璃窗户,1米多高六十多米长。车间西头是警官办公的地方,东头是服刑人员餐厅。中间是各种机器设备。车间地面高于广场。进出车间,都要走过一道斜坡。广场东西长70米.南北宽20多米.全是水泥地面,东面和南面都是绿地,种植着花草,我们开点评会和列队报数、休息放风等都在广场上。
车间是由工字钢和铁皮构建,简单安全耐用。西侧有两层建筑,上层是监区长办公室和警官休息室,底层是警官备勤室、谈话室,还有服刑人员厕所,墙壁上悬挂各种牌匾、内容包括警示语和安全生产规定,卫生条例、劳动现场管理办法,各类组织名单,狱务公开栏,墙的中间有电子屏,滚动着服刑人员改造感言,获奖和惩治名单。狱部有关通知等内容,靠西墙设警官值勤台,是半圆形银色台桌。值勤警官就坐在这里监视着劳动现场的服刑人员。
车间有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三四十台缝纫机、平缝机、包缝机、锁定机等。灯架、货槽、机器台面全是银白色,显得洁净、雅致、卫生。生产线整齐、统一对称,给人以美感。生产区的四周是人行通道,靠南北墙下面架设台案,是辅助工劳动的位置。上面挂有和安全生产,积极改造相应内容的喷绘牌子,生产区往东是从事裁剪、画图、设计的劳动班组,各色材料的库房,灭火器材分设在车间的四个墙角。整个车间给人的印象是宽敞透明舒畅。这就是我们的车间、劳动改造的场所。一年四季里进来,再走出去。寒来暑往、脚步不停,劳动不止。在喜怒哀乐中汗水不停。在岁月更换中回味人生,在思想改造中找回自己做人的价值。每个服刑人员对这里都有着特殊的感情。
按照现有的生产线和后道工序、监区将服刑人员分为七个生产小组,并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指定了劳动岗位。适量地安排生产任务,挑选机灵、手巧、能力强的服刑人员,安排在关键岗位,发挥其作用。
我们车间的生产主要是为客户加工各类服装,多是给江西一带的经销商服务,羽绒服、呢子大衣、牛仔裤等十多个品种,厂家常年有技术人员在为生产做指导。我方收出工,他们上下班,除检查质量,验收和解决生产问题外,另外就是帮助服刑人员提高生产技术和产量。他们有责任心,在各生产组走过来转过去,交谈、指出问题、亲自传教。身穿标记服装,操着一口外地口音,有时和服刑人员也会说笑几句。
每天出工后广场点完名,开完了班前教育会,警官把我们带入车间,分两队由南北人行便道走到自己的岗位,有专人打开电源和灯光,稍停后,机器的蜂鸣声由小而大地响起来,宁静的车间恢复了喧闹。各工序按部就班忙而不乱地运作,这时,警官就要不间断地巡视,监视劳动状况,解决服刑人员提出的问题,指导服刑人员的生产劳动现场,呈现出繁忙的景象。
我和鲁青林,孙红英在一个生产组,他俩是机工,俗话说蹬机子,主要是缝纫各类衣片和衣服的合成,我是辅助工,任务是划线、辅衬,剪线还包括生产线上的部分杂活。机工的生产有严格的要求,缝线要直、匀不偏、不能有跳线或歪斜。特别是在合成衣服时,更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工。各类服装都有不同的要求,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操作时应集中精力,保持身姿端正眼不能走神,手脚并用,稍有马虎就会出次品。生产线是流水作业,互相协作,配合照应,谁也不能偷懒,否则会影响整个生产。机工的劳动强度大,用的都是年轻服刑人员。我和几个老服刑人员按要求干辅助工,这活儿简单、轻松,劳动强度小,但是同样有技术要求,也要仔细、认真、严格按标准操作。
服刑人员们多数都能胜任,不少人是技术能手,监区高度重视技术的传带,提倡互相间学习,老服刑人员带新服刑人员。刚下队的服刑人员一般要学习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上岗,那些高难度活儿,都是老服刑人员做。学习掌握使用各种技术,是每个服刑人员必须做到的,以任何理由不学习都是不允许的,即使劳动能力低下,也得学会干一些活儿。否则就要接受处罚。
服刑人员们坐北朝南,鲁青林在第一台缝纫机上,这是王区长专门安排的,意在是起好带头作用。鲁青林下队后,学习技术上刻苦努力,加上他较高的悟性,很快就能操作,因为悔恨,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劳动改造,有突出的表现,王区长和警官们都很满意。到车间后,鲁青林很少与其他服刑人员说笑,更不打闹,在那里挺着身子,不停地干活,从不和别人说累。英气的脸上十分严肃。产品合格产量高生产又快,服刑人员们暗地里佩服他。孙红英也是个干材,手脚麻利活儿出得多,从不误事,一般服刑人员比不了他。和鲁青林不同的是,他喜欢找机会串岗,说笑一阵子,把生产不放在眼里。即使警官批评,也是无所谓的样子。他说:反正活不少干就行啦,该歇会儿时不让自己受难。因为他有人缘,缝纫机前经常有服刑人员围坐在我们组,影响不好,有时还到别的组干私事,鼓捣小物品,不是吃就是用品还有违禁品。一幅老服刑人员的油滑,他有自己的说法,活干够了,别的都好说,监狱里就是这么回事。我自己对这份劳动严肃又认真,遵守劳动现场纪律,累了或身体不好,在人行便道上活动几分钟,向窗外看上几眼放松一下神经,尽量干好手里的活儿,不误生产线上的事,除尊重警官外,和服刑人员们做到融洽相处,劳动时毫无杂念专心致志,尽责用力,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和意义。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生产车间,而是监狱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法律赋予的责任,是改造罪犯的场所。因此,走进车间后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这里所从事的劳动不是简单的身体动作,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向政府,社会、家人赎罪、减少罪责、获得法律的宽恕,是走向新生的途径,服刑人员在这里表现,反映了他们对待犯罪的态度。而警官则通过督促劳动实施对服刑人员的改造。
不同的年龄,犯罪经历,文化素养,以及做人的品格和秉性,决定了对劳动改造的不同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监区有近20名服刑人员,刑期长短不一,思想较为复杂,多数人能在法律面前低下头,有悔罪表现,干活时老老实实,态度诚恳,言语规矩。但是部分人顽固不化,淡化身上的罪行把服刑当作痛苦的过渡。消极怠工,怨天尤人思想散漫。这是不允许的,警官们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对其不服从劳动改造,会采取必要的手段,写检查加戴戒具,对那些影响生产、制造混乱、屡教不改,有抗改倾向的,将给予禁闭处分。对这些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些人在社会上劣迹斑斑,胡作非为,危及社会,入狱后恶习难改,欺压服刑人员,逞强示勇、厌烦劳动,监区将作为重点进行管理予以严厉打击和惩罚,决不许在劳动现场制造事端。
从上午进入车间到响起收工铃,除吃饭和休息外,整个车间处于紧张有序的生产状态。大家情绪稳定地各司其职,有问题向警官报告,请求解决。偶尔服刑人员之间会因小事发生口角和争斗,警官便以最快速度予以解决,这也是很难免的,一阵哄乱后,随即又恢复了正常。听惯了机器的声响,一旦静下来还觉得不适应。
我站起来活动身体时,望着车间里低头干活的服刑人员,暗想:不知他们在想什么,假如能认识到劳动的意义,那么也是很可贵的。或许对他们的今后大有益处,我认为劳动改造不一样能让这些人净化心灵,幡然醒悟,洗去耻辱吗?
我刚到监区时,除了陌生外还不适应这劳动现场,不知自己该如何融进这个群体劳动的状态里,思想不稳定,没有积极性不想干活,一天下来觉得真难熬。等我确定了岗位,学着干活,再看别人那紧张又从容的身影,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我才有了新的认识。两年多过去了,在劳动中,身体比以前强壮了,获得了记三次表扬的奖励,学会了一门技术,休息时到广场上活动下筋骨,说笑几句,然后不由自主地仰望蓝天、白云、飞鸟、舒展一下情怀会感到一种充实感。干完当天的话儿,我会安静地坐一会儿,感受下轻松。和大伙一样,收工铃响起,也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表示自己的欢悦,觉得很有趣。
当你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罪行,深刻地忏悔往事,自然会平静时下的心情。对监狱的生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环境的严肃,警官的监视,对思想改造的要求,都不再可怕,在不间断的反思中,灵魂得以解脱,洗去罪愆,爬出深渊。今后才能有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上。春天在希望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夏天在热烈中流淌汗水,秋天在静美的环境中享受劳动后的惬意。冬天在等待中去不停地努力。
加工的衣服,经技术员验收合格后打成包装满车,服刑人员就会有喜悦和成就感。从他们的欣喜的神色里会看得出来,每走一批货,服刑人员们便在这种心情下发出喊叫声,感叹声,那是种骄傲的流露。当然,劳动中是会规定去操作的这种集体感,反映了在劳动现场的情绪,在这群体里,都有着基本的意识和共同的想法。
今天的劳动结束了,明天在等待,这一批活儿干完,又有新的生产任务,老面孔走了,新面孔又补充进来,老警官退休了,新警官又上岗,刚获得奖励,又为下次考核努力,岁月更替,服刑人员们为了新生在不懈地努力。在这里学到了技术,增长了知识,进行了劳动改造,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带着无悔的心情,精神的充实,劳动给予身的自信坚定,释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