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赞赏的“太行司令”

——秦基伟将军与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 

美国军事院校在选择中国军队课题时,把上甘岭战役和雷锋现象作为两项重要内容:上甘岭防线,为什么突不破?雷锋是一名士兵,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他们认为,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

10年前的4月8日,陈辉采访了毛主席赞赏的当年太行一分区司令、已经卸任的国防部长、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上将。

 

“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在朝鲜五圣山的南面,有个小山村叫上甘岭。在上甘岭的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

美军第8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原计划使用两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伤亡200人就可以拿下上甘岭。

结果持续了43天,在这3.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双方投入10万大军,以美利坚为首的“联合国军”投入兵力6万余人,志愿军投入兵力43000余人,战斗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

炮火的密度,也创历史空前。双方集中了438门大炮,“联合国”军105毫米口径以上的炮达300门,志愿军75毫米口径以上的炮有138门,“联合国军”还动用了3000架次飞机和170辆坦克。

弹药的消耗惊心动魄,“联合国军”向上甘岭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 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先后打退敌人900次的进攻,“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志愿军伤亡11529人。

将军感慨地说:“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出手都是当头炮”                                                            志愿军15军指战员收复上甘岭    

将军说:五圣山是朝鲜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连接点,控制着金化、铁原和平康三角地带,是朝鲜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志愿军占有它,可俯瞰敌人纵深,直接威胁“联合国军”的金化防线,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倘若“联合国军”夺取了五圣山,就从中部突破了志愿军防线,危及北朝鲜整个战线。而上甘岭又是五圣山的命脉。

美国人依仗军事上的优势、作为谈判桌上的筹码、增加总统竞选的资本,都要从上甘岭来获取。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通过美联社驻汉城记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指上甘岭攻势)。

秦基伟防御部署分成12个阵地,形成了火力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并把二线闲置的15门陈旧不堪的老式炮配备给了两个连队。这些老炮果然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威力。

美7师久攻不下,进攻兵力由两个营增加到两个团。面对15倍于己的守卫连队,顽强抵抗,宁死不屈,11号阵地的8连1排3班和10号阵地的8班,仅剩下1个人,仍连续打退敌人7次以上进攻。

最后,两个高地的弹药用尽,才退入坑道内,继续支持坑道战斗。537.7北山和597.9高地失守。

秦基伟认为,敌人攻势正在火头上,炮火密集,此时增援只能增大伤亡。他要求两个高地上的连队再顽强坚持,把敌人的锐气锉掉后,再反击。直到傍晚,秦基伟才答应135团的请求,向两个高地派增援部队。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终于招架不住,两个高地失而复得。

这一天,45师135团歼敌1900余人,击毁坦克3辆、缴获坦克1辆,但自己也伤亡500余人。

15日拂晓,两个高地表面阵地又一次丢失,45师的师、团领导沉不住气了,要与敌人硬拼。秦基伟说:“急什么?丢了,再想办法拿回来嘛!”

秦基伟思考:前两天,我军都是白天丢了阵地,夜间再夺回来。敌人掌握了这一规律,夜间防备严密,不断发射照明弹,两个高地照得和白天一样,我军的夜战特长已难以发挥。于是,他决定改为白天进攻,并加强了火炮的攻势。这一着果然很灵,两个高地又夺了回来。

将军爱下象棋,因此,曾形象地用下象棋比喻说:“这7天,敌我双方经过长时间准备,都憋足了劲,好比下象棋一样,出手就是当头炮。”

上甘岭战役开始了残酷的坑道战。志愿军总部挂念着坑道,就连国内的毛泽东也关注着坑道。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15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秦基伟认为在坑道里不能光被动挨打,他总结出群众性的小出击活动,及时在全军推广,打得敌人魂不附体。

134团4连在10多天的坑道斗争中,夜袭敌32次,毙伤敌70余人,自己伤亡3人;5连4班在一个小坑道中,开展打“活靶”活动,11昼夜,歼敌220人;135团4连,组成了3人夜袭小组,以敌地堡为目标,歼敌470余人;“钢8连”坚守坑道14昼夜,出击12次,歼敌1760多人。

从10月21日到29日,15军实施小型反击158次,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歼敌4700余人。

虽然对方还在不惜代价的增加兵力、倾泻炮弹、炸弹,但秦基伟已看出,敌人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上甘岭战役作战图 

秦基伟从敌人求胜的急躁情绪中,看出了对方在指挥上的失策。对方以6个营的兵力多路进攻,而且是从晚上到白天不间断地以密集队形冲锋,不做隐蔽,不惜暴露,这是犯了兵家所忌,特别是在炮火猛烈的现代战争中更不能这样蛮干。

敌人指挥的失误,正好为秦基伟提供了机会,他命令炮兵集中炮火前拦后打,进攻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一排排地倒下。这一天,15军597.9高地的守卫部队只伤亡70人,却消灭敌人1500多人,尤其是91团8连一个班创造了歼敌400余名,自己仅伤亡3人的惊人战绩。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也是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美国将军败在了中国将军的手下;“联合国军”败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下。

 

“终于轮到我们反击了”

11月5日,志愿军12军副军长李德生率31师和34师7个连,支援上甘岭战役,12军指挥所归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上甘岭的两个高地全部被我军收复。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狗急跳墙,组织“联合国军”疯狂反扑。敌人集中空前优势的炮兵、飞机、坦克配合步兵,采取“波状进攻”,克拉克不甘失败,又组织了无数次的反扑,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军在大反击阶段共杀伤敌人2900余人。

11月25日,“联合国军”已无力再进攻,其“金化攻势”被我军彻底粉碎。

11月26日,15军司令部发布上甘岭战役战绩公报:“在43天的战斗中。我打退敌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以11529人的伤亡代价,毙、伤、俘敌25498人,击落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炮61门,使敌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12月16日,毛泽东发表论朝鲜战争局势及其特点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上甘岭战役。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庆祝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的社论,把庆祝上甘岭胜利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我忘不了上甘岭的英雄们” 

在重返五圣山时,他想起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和他的警卫员王六……秦基伟曾多次深情地说道:“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献身上甘岭的英雄们,他们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些在上甘岭战役献身的英雄中,还有将军当年从太行山带出的老兵:133团2营营长甄德超、134团2营营长岳光义、135团3营参谋长裴广田......     上甘岭战役的壮烈场面   

“永生难忘的时刻”

将军说这是他永生难忘的时刻。这一天是1953年6月16日上午,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

“我们过去没有见过面,你在太行当过司令?”毛泽东坐在沙发上亲切地询问秦基伟。

“你们在上甘岭打得不错呀!”毛泽东微笑地对秦基伟说。

“主席领导得好。”秦基伟谦虚说。

“美国佬好对付吗?你在朝鲜待了3年,有什么经验教训呀!”主席继续询问。

“刚入朝时,对敌人规律摸不着,有点生疏,后来和敌人交了几次锋,就感到美国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并不可怕。美国佬有两个长处:装备好,有制空权;但有三条缺点: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张牙舞爪到处要吃人的大老虎,也被你们战胜了,可见它是一个纸老虎。”

“通过和美国佬作战,再次证明主席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美国佬死要面子,老怕人说它是纸老虎。他们说,共产党将从三八线停战中获得宣传的胜利,这个停战将使他们能够把美国说成是一个纸老虎。”秦基伟回答说。  

“他们也是一个铁老虎,钢老虎。他们凭着钢铁多,凭装备优势,貌似强大,内里空虚。钢铁多,气不足。我们凭指战员的智慧和勇敢,凭正义,凭一股气,一鼓作气打败他们。战争规律,从来如此,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美国南北战争时候,北美的装备比南美差,也是北美打败南美嘛!”毛泽东从哲学的角度论证纸老虎和钢老虎的关系。

毛泽东兴趣未尽,接着说:“现在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能打得赢已解决了,能守得住也解决了。历史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上甘岭防线没有被攻破,这还是奇迹。”

领袖们的评价是对秦基伟的赞扬、是对15军的赞扬,也是对上甘岭战役作出了历史性的结论。

秦基伟这位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的太行一分区司令,因上甘岭战役在我军战史上一举成名。

上甘岭战役后,秦基伟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