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欢周恩来总理迎接从朝鲜凯旋而归的志愿军司令员杨勇
美国上将眼中的杨勇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3年初,谈判有了重大进展,正当达成全部协议,准备签字时,李承晚破坏停战协议,引起世界的公愤,严罚李承晚集团成为结束朝鲜战争的关键环节。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开始点将。
1953年5月11日,担任第二高级步校校长的杨勇,赴朝任20兵团司令员。杨勇一上任,便冒着敌炮火,深入前沿了解地形、敌情,精心制订了“金城战役”的作战计划,得到毛泽东的同意。
1953年7月13日21时,万炮齐发,“三把钢刀”直插敌军心脏。3个突击集团全部突破敌防线。突袭“白虎团”,生俘了首都师副师长。经过21个小时激战,南朝鲜首都师、3师、6师、8师遭受沉重打击,14000余人被歼。
……
李承晚和克拉克,对这次战场对手、年仅40岁的20兵团司令员杨勇,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20兵团前线指挥部的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杨勇拿起电话,传来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的声音:“老杨,别打了。解方同志从板门店传话来,说敌人哇哇叫,要签字了。”
1953年7月27日10时,也就是克拉克到前线督战后的第12天,这位美国上将无可奈何地来到汶山,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后来,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道: “我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对手的文件上签字的将军。”
作为朝鲜战争最后一仗的“金城战役”,20兵团共歼敌52783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目的5倍。这次战役向金城方向推进的169平方公里,在谈判中得到了承认。杨勇的指挥才能在国际战争舞台上得到了检验,为抗美援朝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英国元帅眼中的杨勇
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陪同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观看我军的军事表演。
元帅提出要到表演的士兵中看一看。他以标准的军姿来到士兵面前,用沙场老将的目光扫视着每个士兵的额头,在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后,果断地从一名士兵手中拿过一支半自动步枪,立姿击发,钢板靶应声倒下。
将军从元帅手中接过步枪,二话没说,猛地举枪连击,弹弹中靶,9块钢板靶接踵倒下。尔后,将军和元帅相视而笑,谁也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然而,3天后蒙哥马利元帅终于控制不住了。他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士兵的武艺精湛,一开始我以为都是军官,当我走进队伍时看到,他们的额头都是光光的,没有皱纹,都是年轻的士兵……”“中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都是最优秀的,我要告诫世界军队,切忌与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
战场败将眼中的杨勇
影片《决战之后》中的一个片段,影片中杨勇的扮演者──杨勇的二子、北京军区动员部部长杨冀平,给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生前与国民党败将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影片中的黄教官叫黄剑夫,是国民党第16军少将师长,淮海战役中,被杨勇所部俘虏。后来,到军事学院任教员。1950年12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的杨勇,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兼任高级系一班班主任。当时有许多国民党留用人员和战俘担当教员,我军许多将领不服气。杨勇认为,我军是从游击战争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底子薄。国民党虽然是手下败将,但在军事理论上却有独到之处。因此,他带头尊重像黄剑夫这样的昔日国民党教员,虚心求教,一时成为口碑。
杨冀平还为我介绍了一段他父亲与国民党川湘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的友情。
1949年12月,宋希濂率残部3400余人,在向四川沙坪溃逃时被杨的部下139团俘虏,宋将军想到自己数十年横枪跃马,未曾战死沙场,却沦为战俘,感到万念俱灰。当我军一位干部要给他拍照时,他表示死也要死个骨气,决不能丢这个脸,死活不配合……
杨勇得知后说,一个人从高级将领一下子变成了俘虏,这个弯子是不太好转的。为此,他决定亲自找宋将军谈一谈。
宋希濂将军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他和我谈了一个多小时,很耐心地为我讲解共产党对待俘虏的政策,嘱咐我要相信共产党的政策,好好改造思想。最后临走,他送我出门时,又诚恳地说:“宋将军,我们的工作人员有些还很年轻,不大懂事,希望你不必计较。”
“一听此话,我知道是指照相之事,心里很受感动。想不到为了这么点小事,很快就传到兵团司令的耳朵里了。本来是自己的态度不好,可杨司令还这么讲,使我感到解放军确实了不起。这件事使我有很大感触,多年来,一直难以忘怀。”
杨勇(右)杨得志(左)、陪同毛主席观看全军大比武
十年后在一次国庆招待会上,宋希濂与俘虏他的杨勇在人民大会堂相遇,宋将军专门举杯敬了杨勇一杯酒,以表达敬佩之情。
杨勇在贵州任政府主席时,还先后与贵州军阀王家烈、王天锡、王伯勋、李福祥等一批旧军人、昔日国民党上层人物打过交道,对于这些弃暗投明的遗老们,不计前嫌,任贤选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为此,毛泽东对杨勇有过特殊评价:“他是一个很能团结人的人。”
金日成首相眼中的杨勇
1975年,张春桥访问朝鲜时,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金日成首相在接见张春桥时,开始气氛很融洽。可是当金日成打听杨勇的情况时,张春桥马上变了脸色,恼火地说:“你问他做什么?”“杨勇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嘛,对他的情况我当然关心。”金日成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
金日成关心杨勇,是因为他俩在抗美援朝中,为抗击共同的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金日成与杨勇同龄,俩人性格、脾气也很相投。
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亲切握手
杨勇对朝鲜人民还有很深的感情。一次杨勇到志愿军某部视察,路过朝鲜一个孤儿院,他叫司机停车,走进孤儿院弯腰进了一个阴冷、潮湿、低矮的地窖。看着一群衣衫褴褛、冻得瑟瑟发抖的朝鲜孤儿,这位战场虎将落泪了。他向驻地的志愿军部队领导动情地说: “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被战争夺去了亲人,现在还和大人们一起含辛茹苦。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呀!” 他要求志愿军战士宁可吃苦,住地窖,也要集中力量把学校抢建起来,使孤儿们有个温暖的家。后来学校建好后,朝鲜同志要用杨勇的名字为学校命名,被他谢绝。杨勇还号召全体志愿军节衣缩食,在供应标准内,节省了粮食700多万斤, 衣物用品10多万件捐给朝鲜人民。
1958年杨勇率志愿军回国,金日成举杯对杨勇说“全民盛意一杯酒。我们的情意都溶在这酒里,请你干杯!”不善饮酒的杨勇,一饮而尽。离别时,金日成、杨勇都流了泪。
在金日成向张春桥了解杨勇情况时,杨勇早已被作为“彭、黄”漏网分子,罢免了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造反派”将铁丝篓制作的高帽强行扣在他头上,野蛮地游斗着。这位人民的功臣,在铁窗中受尽了人格侮辱。
金日成到中国访问时,他对毛泽东说“杨勇是个难得的好同志。”毛泽东表示赞同。正是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周总理的百般努力下,杨勇才被解放。
1977年5月,恢复自由的杨勇, 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访问朝鲜,在访问结束前,金日成亲切会见了杨勇,他们畅谈了很久,快到中午时,金日成对陪同的同志说: “你们先回去吧。” 又指着杨勇说“我们家里人一起吃顿饭。”
1983年1月6日,一代猛将杨勇病逝。金日成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他说:“我又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好战友。”
杨勇作为人民战争造就的一代名将,将永远铭该在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军事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