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第三回合:麦克阿瑟失去汉城
第二回合的较量后,美军绝望了,“联合国军”绝望了,
麦克阿瑟改变最初对中国军队的认识,悲观地认为,只有将整个美国的力量用来与中国对抗,甚至对中国动用核武器,起用国民党军队,才能挽救失败的命运。
在普遍沮丧的情绪下,麦克阿瑟与彭德怀展开了第三回合的较量。
麦克阿瑟集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34万人,在“三八线”以南部署了三道防线,改变以往兵力部署,将南朝鲜军部署在第一线,将美英军部署在第二线。
彭德怀集中志愿军6个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的协同下,向敌人的“三八线”防御体系实施正面进攻。
彭德怀根据一、二次战役,敌人火力强,又有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的快速增援的特点,由“大口吃敌,改为小口吃敌。”
1950年12月31日除夕,彭德怀下令展开第三次战役。下午5点,经过炮火准备之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2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向“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组成的“三八线”防御阵地发起进攻。
此时,敌人已成惊弓之鸟,对志愿军闻风丧胆,兵败如山倒,不到一天时间就全部突破南朝鲜军防线。
1月2日,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全线突破敌人防御纵深15至20公里,将麦克阿瑟的整个部署打乱。麦克阿瑟担心又被迂回包围,使其10多万大军拥挤在汉江北岸背水一战,陷入险境,无可奈何地在1月2日开始全线撤退。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追击,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一鼓作气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
1月8日,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中朝军队将麦克阿瑟的战线从“三八线”推进到三十七度线附近,向前推进了80至110公里,共歼敌1.9万余人。
第三回合的较量,麦克阿瑟再一次输了。
第四回合:麦克阿瑟告老还乡
我军和人民军突破“三八线”、占领了汉城,正在向南乘胜追击时,彭总又果断地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他对几名志愿军领导说,乘胜追击容易,但我们要十分慎重。第一,敌人虽遭我三次沉痛打击,但主力没被削弱,后备力量很强,技术装备仍占极大优势。第二,敌人在“三八线”以南地区有既设的坚固工事。第三,我军相当疲劳,特别是减员很大。第四,随着战线的逐次南移,后勤运输线已延长到550公里到700公里,在敌机封锁袭扰之下,我后方弱点暴露更多,前运后送更加困难。
“彭总这次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是顶着三股压力的。”杨老表情严肃地说。
一是志愿军官兵和朝鲜人民军正在进攻的势头上,突然停止进攻,感到不好理解。二是经过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过了“三八线”,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国内普遍认为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一鼓作气,就能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对胜利的期望值过高。最后一股压力来自苏联驻朝鲜大使兼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他曾是“二战”后期,苏军进入朝鲜向关东军进攻时的苏军集团军司令员。
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
杨老说,当时拉佐瓦耶夫的基本观点是朝鲜战争可以速胜,主张乘胜追击,他说苏军的战斗条令中,没有进攻胜利后停止进攻的;彭总则认为朝鲜战争是艰苦的持久战,当前必须停止进攻,防止敌人反扑。
“1951年1月5日,在君子里中朝军队高级干部会议上,彭总与拉佐瓦耶夫激烈争执的场面,好像就在眼前。”杨老回忆地说。
拉佐瓦耶夫仍然主张:“只要志愿军继续向南进攻,美军一定要退出朝鲜。”……
彭总强压怒火,大声说:“战争不是儿戏,不能拿几十万战士的生命去赌博,就这样定了,不南进追击。错了我负责,杀我的头……”
会后,拉佐瓦耶夫立即给莫斯科发电报,向斯大林告状,指责彭总:“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
彭总也把会谈情况报给了国内。毛主席同意彭总的意见,并将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电告了斯大林。
斯大林正确地处理了这一战场上的战略问题。立即回电给拉佐瓦耶夫说:东方有天才的军事家,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东方战场一切听彭的指挥。彭德怀是当代的天才的军事家。
很快斯大林就把拉佐瓦耶夫调回国了。
事实正像彭总预料的那样,麦克阿瑟企图在志愿军孤军深入后,发起第二次仁川登陆。发现志愿军没有上钩后,便在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十几天,就集中了“联合国军”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和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余人,发起了全面反攻。由于彭总及时地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后来又主动后撤,放弃汉城,采取机动防御的战略,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第四次战役从1月25日至4月下旬结束,共歼敌7.8万余人。
1950年2月20日,杨老随彭总专程回国,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况、请示今后的战略方针。
在中南海,毛主席见到彭总幽默地说:“彭老总,我们的同志和朋友对你不乘胜追击很不理解!”
周总理说:“我们打过‘三八线’,敌人诱我南下,会重演仁川登陆的故伎。彭总没有上他的圈套。彭总提出轮番作战,斯大林十分称赞彭总真有办法。”
毛主席说:“在撤退这个问题上,有些人有意见,可以不必介意。关于朝鲜战局的发展问题,按照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的原则办。”
经过四个回合的较量,历史已经不会再给麦克阿瑟机会了。美国当权者已经失去对麦克阿瑟军事上的信任。后来,麦克阿瑟又与杜鲁门总统在是否扩大朝鲜战争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1951年4月11日15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事先没有通知麦克阿瑟,通过新闻媒体宣布解除了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此命令立即生效。一代名将麦克阿瑟悄然落幕。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朝鲜战争后,各国军事家对麦克阿瑟与彭德怀的交锋做了这样的评价:“麦克阿瑟头一次领略了彭德怀有别于他国的用兵之道,感到异样、新鲜、诡异、莫名。”“麦克阿瑟和他的部队遇上了一个全新的对手,他对对方出手的方式、动作、时机、战术运用、火力特点和谋略运筹都不适应,无所适从。”“彭德怀以全新的战略战术给麦克阿瑟等美国将军上了一堂他们铭刻终生的军事课。过去对麦克阿瑟一向仰之弥高的美国将军们这一次真切地看到了麦帅灰暗的脸色。”
美国“二战”名将、巴顿将军的搭档布莱德雷将军评价说: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被损害了。赤色中国人愚弄了这位一贯正确的‘军事天才’,可是麦克阿瑟现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斗不过在朝鲜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
彭德怀接任志愿军总司令后对第一个向他报到的毛远新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收集麦克阿瑟的所有能找到的资料、书籍。看来,彭总还是一个善于学习,了解对手,勤于思考的军事大家。陈晖从交战双方的将领入手解读朝鲜战争的宏大叙事,把四次战役说得明明白白,展示了他驾驭宏大题材的把控能力,游刃有余。表达出他对我党、我军、毛泽东思想和前辈英雄们由衷的钦佩和感念。表达了对东方文明、东方智慧的赞美,坚持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这样的军事题材纪实文学作品实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