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尼山镇西龙泉村是我曾祖的第二个故乡。

  大约160年前,高祖王永法,带着我曾祖赐洁,二曾祖赐清由海子村搬到五里屯村。

  光绪初年,山东西部大旱,那时的肥城县域也是重灾区。实在混不下去了,听说东南上好混一些,我曾祖挑着我大爷爷和姑奶奶,与曾祖母要着饭,一路走来,落居邹县昌。平乡西龙泉村。我爷爷出生地就是西龙泉。曾祖靠打短工,养猪,卖豆腐起家。

  到1948年土改爷爷七十一岁时,过到良田63亩,林地14亩,河滩地17亩。还不包括送给东龙泉村舅老爷田兴旺家七亩山地。三个儿子,四处房宅,1亩菜园,一处打谷场。

  土改划成分时,爷爷把由孙继先旅长签名的献枪嘉奖证交到区上,因向八路军献枪有功,我们家被下调为上中农。

  我爷爷汝元,按我奶奶比我父亲大四十九岁推算,应该是出生于1877年前。

  爷爷从拿动劳动工具开始,就帮助大人干活。推磨,烧锅,卖豆腐,养猪放猪,拾粪,割草,喂牛,俢俢补补。耕田种地,赶集买卖,样样精通。十八岁时就是一个标本式的农民。买猪卖猪,学成猪经纪,买牛卖牛,学成牛经纪,卖粮学成粮经纪。当时时兴种靛,爷爷给人家打短工,包人家种靛,管理,打靛全活儿。后来合伙经营,再到自己包地种靛,打靛,卖靛,最后买地自己种靛。通过种靛,卖靛,发展成为靛青染料行业的经纪。二十一岁时,就买了15亩地。开始发家。

  我奶奶是东龙泉村田镇长族门里的人,天生烂巴眼。穷嫌富不要,婚事一直拖着。田家族里人看我爷爷勤劳能干,本分忠厚,聪明伶俐,商量着把奶奶嫁给了爷爷。因此,爷爷也有了政治上的靠山。

  爷爷膝下,二女三男。我大姑妈嫁到苏村。二姑妈未嫁早逝。

  到我大伯父世田十九岁结婚时,家道中兴。在庄前买了四亩好园地,还有一个一亩多地的大水坑。

  在地的西北角,爷爷最初盖了三间草房,挨着草房向东盖了三间青砖到顶的大平房,配有两间青砖到顶的西屋,还建有很气派的大门楼。

  截止一九四九年底共有十一口人。

  分別是爷爷,奶奶。

  大伯父家,堂兄培雨,堂嫂侯仰英,堂侄启祥。

  二伯父家,伯父世玺,二伯母王氏,大堂姐玉莲,二堂姐玉英。

  我父世忠,母亲高成英。

  到1960年麦口,尼山水库俢成,上水搬家。

  家庭成员发展到十八口人。

  爷爷,奶奶。

  大伯家,堂兄培雨,堂嫂,堂侄启祥,侄女凤琴,二侄启奎,三侄启春,四侄启生。

  二伯家,伯父,大堂姐玉莲,二姐玉英。

  我家,父母,姐姐培荣,我,培海,妹妹桂香,弟弟培泉。

  爷爷奶奶,二伯父家,培雨哥家,搬到深沟村。

  我家搬到栖驾峪。

  1961年秋,在返乡潮中,爷爷,奶奶,二伯父家,培雨哥家,搬到青龙山下,西龙泉村新址。

  我们家,搬到龙泉西山

  都是自己搭得窝棚临时居住。

  这一年,秋后,我爷爷奶奶相差10天双双去世。

  好在,爷爷41岁时就给自己修好了坟墓。棺材,也是林地的柏树做的。爷爷奶奶总算没白操劳一生,善后比别家老人好了很多。

  二伯父,第二年春去世。

  玉莲姐出嫁赵村王家,后搬南辛。

  玉英姐嫁到东鲁源王家。

  1963年初7月,培雨哥家搬回肥城县王庄公社海子村。

  1963年11月,我家搬回海子村。我们两家,属于国家移民,当时均享受每人200元的安家补助。

  2016年6月30日,国家落实移民政策,我们共有20人享受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助。说是到2027年6月止。


  注:1948年孙继先从沂蒙山率部挺进鲁南时,部队住到我们家,爷爷将自己看家护院的两支枪献给八路军。

  西龙泉,1963年后,划归曲阜。


  故园怀风

  王培海

  闲窥石镜照昌平,山海青光万象宁。

  南望沙流栖驾峪,北连沂水观澜亭。

  天人圣域肇一画,儒道宣王启五明。

  梦想归田夫子洞,龙泉钓月咏乡风。


  归访尼山

  王培海

  隔年旧事寄龙泉,踏雨修行拜圣贤。

  夫子洞天重瞩目,尼山泮水又随缘。

  移民昨别思追梦,归客今临览逝川。

  达者知机遵大道,儒风应感识真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