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某平台举办小说大赛,类型是悬疑推理,我想也没想的直接报名了。结果,本来主办方规定的五个月创作期限,愣是被我拖成四年。


没有如期交作品,那是自然。即便交了,要想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心里倒也很释怀。但创作时期之所以长达四年,绝不是这个原因。简单讲,一是经验不够;二是个人性格吹毛求疵,崇尚完美;三是时间精力不允许,经济状况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因此,除了平时散碎期间的缝缝补补外,真正的创作时间,是2020年的1月——4月,2022年的8月——10月,2023年的10月——12月。凭借这三个时段的全身心投入,终于把它完成。




创作之初,主题和标题确定得很快。那时,吴谢宇弑母案的审判闹得沸沸扬扬,网络有不少相关内容,期间还带出了益阳沅江弑母案,而凶手竟然是个12岁的小男孩。连续接触到此类信息后,我非常震惊,有感于这种违背人伦的社会行为,必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即人性,指人本身的原因;客观性即社会性,指社会环境的原因。这种不同于正常人心态的社会行为,写出来才有人关注,有人阅读,有人反思,甚至有人深究,否则流于俗套,碎碎念念,东家长西家短的,没什么创作的必要。


标题方面,很自然想到“疑云”二字。没有情感冲击力和挑拨好奇心的标题,是吸引不了读者的,尤其像我这种缺少名气的新人作者,更是命门。创作后期,随着故事结构的成熟和主题的逐渐深入,曾一度有意改成【心结】或【公海杀人事件】,但经过反复斟酌,只保留前者,作为标题后缀。




语言风格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直接决定读者能否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为此,我在推理小说本该有的”简练、准确、易懂“,中短句为主,长句为辅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意境深远的环境描写和复杂多变的心理刻画,以及最后一章,冷明哲发现真相后的大段抒情和议论。


而剧情进展,也尽量多种表达方式齐头并进。比如,一段对话后,用叙述推进故事,或在下个场景中,用动作开展剧情。这样不至于让读者觉得寡淡如水,枯燥无味,能继续往下看。




人物设定是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冷明哲,取“明白哲理”之意,而“冷”姓,则意味“冷静”。人物特点表现在理性、细致、看问题入木三分,有一定刑侦知识的同时,不缺情绪感知能力;


杨小冉,取“娇小柔弱”之意。人物特点表现在感性、多情、爱幻想、喜浪漫,既花痴又专一;


温子卿,取“温文尔雅”之意,才学出众,公子无双。“卿”字能引申出”卿本佳人“的含义,意为”你本好人,何故做出有违伦常之事“。


至于其他人物,如果读者细品,多少能品出味道。我争取把部分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立体丰满,并非我们在喉舌渠道看到的那样单一化,扁平化。唯有这般,才能和读者拉近距离,更有真实感,更有共鸣。




环境描写有助于读者理解主题,同时带给作者更多的灵感和想象。我之所以把社会环境放在2050年,是想以现在的视角预测未来,准确地说,是通过现在的社会环境去估计将来的社会环境。所以,与其说我写的是故事,不如讲我写的是预言,预言将来的社会现象和观念。而自然环境,则是推理破案的关键点,因为温子卿用来延迟死亡时间的强心剂,在湿气重的环境下散发异味,是重要的线索。




情节铺排是读者看完整部作品的有力助推。这比较杀脑细胞,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观看大量影视剧以及阅读各类小说,很难铺展环环相扣,紧张刺激的情节。


为此我苦思冥想,采用剧场假象的手法,把各种人物关系通过必然或偶然的情节联系起来。读者可能觉得太过巧合,但不巧合又体现不出故事的戏剧性和最后推出凶手以及凶手动机的必然性。比如冷明哲之所以有机会接触到温子卿,调查连环杀人案,是因为与苏仪的事故邂逅;杨小冉之所以牺牲色相,主动引发温子卿的变态人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温子卿有好感。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另外提到叙述性诡计。在第十一章中,杨小冉梦见被温子卿侵犯,虽然并无明文提示是梦,但在进入梦境的上一段有过暗示,如果读者有经验,很容易猜得到,可这样又无体验感。因此,无阅读此类小说经验的读者,反而更能感受到剧情的跌宕起伏。




铺垫与伏笔的运用,决定情节进展是否自然,案件侦破是否符合逻辑,这样读者才会觉得有理有据,从而信服。找出真凶的一个关键铺垫,是温子卿在淡雅书城案件中用的强心剂,发现这点不难,难就难在为什么强心剂在潮湿的天气下没有散发异味;弑母案之所以在初期谜团重重,是因为发言秀活动的几位嘉宾,误打误撞参与到其中,为什么会这样?铺垫就是他们在发言秀上的自我表达。


而伏笔,这里简单说两个,估计不太细心的读者都没发现。一是冷明哲和钟队长去苏仪家例行询问时,苏仪谈到孟博文时的那崇拜眼神,已经充分说明了她和后者的关系;二是去除异味的茶叶渣,杨小冉与冷明哲的对话中有提过。至于苏仪房间的空调,在案件侦破时,其实有反复提到过,这就是不断暗示给读者的破案线索,聪明的你,是否有提前注意呢?




推理环节部分,凶手的作案手法并不稀奇,动机才是关键的关键,而这才是我要表达的第一层主题。看得不太细的读者,可能误以为温子卿的杀人动机是怕苏仪告发,但如果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深刻体验的话,应该能猜到冷明哲最后通过苏仪日记推导出来的真正动机。而苏仪写日记的习惯,其实也在”特别邀约“那一章埋下了伏笔,如果你有回头去看,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意味。


至于深层主题,这里就不再表述了,毕竟有些话,碍于传统观念和社会束缚,不必说也不可能说,各位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千万不要太激进哦,凡事两面看,总会找到合乎情理的一面。其实真正意义上讲,所有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束缚,都是源于我们生存繁衍的需要。


最后,说说自己感觉不足的地方。在剧情节奏的推进上,还是有些稚嫩,不够张弛有度,略显生硬;另外某些部分的对话内容比较多,可能让不喜欢对话多的读者反感,但对话多是推理小说的一大特色,怎么拿捏这个度,值得研究。最后,希望读者们各抒己见,提提自己的看法,以助我在将来的创作中,写出更好的推理作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