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庆阳城城北边,山脚根崖面下几十孔陈旧的土窑洞前,赵萌萌和同学杨丹,在当地文化系统负责人郭凤奎陪同下,参观几十年前八路军三八五旅驻防庆阳住过的一排窑洞,其中就有“烽火剧团”演职员住过的地方。

  郭凤奎指着左边几孔窑洞,对赵萌萌说:“当年,‘烽火剧团’的不少演职员就住在这几孔土窑洞里。不知赵萌萌的奶奶她在哪一孔窑洞住,她给你说过吗?”

  “我奶奶说,从左边数,她和几个女演员在第五孔窑洞住。”赵萌萌说罢,从左边第一孔窑洞数起,数到第五孔窑洞,接着道,“这就是我奶奶当年和她的姐妹们住过的窑洞,没想到,我们真的找到了。谢谢郭老师,多亏您给我们作向导。”

  “不用谢。”郭凤奎扫视着几十孔土窑洞,感慨地说:“八路军三八五旅在陇东庆阳驻防八年多,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起鱼水般的情谊,为老百姓做了数不清的好事。‘烽火剧团’不仅在陇东各地演出抗日文艺节目,演职员们走到哪里,还为那里的群众做好事,为老百姓担水、劈柴、打扫卫生等,是他(她)们除了演出的保留节目。曾经在陇东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一次‘烽火剧团’在董志塬一个镇上演出时,万恶的敌机赶来扔炸弹。剧团的演职员纷纷掩护观众隐蔽。有一个女演员发现有个小孩子跟家人走散乱跑,她猛扑到那小孩跟前,用自己身体将其压住。正在此时,敌机的炸弹‘轰,轰’在身旁爆炸,女演员身上多处负伤,而被女演员用身体护住的那个小孩却安然无恙。”

  赵萌萌身边的杨丹望着眼前的窑洞,激动地说:“参观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

  赵萌萌也一再对郭凤奎老师表示感谢。

  赵萌萌和同学杨丹随后参观了陇东中学,走访和参观了三八五旅及所属部队在陇东各地的旧址,如白马铺、驿马关、西华池、大凤川、赤城等。

  最后一站,她们要去赵萌萌的奶奶叶翠娘家华池县柔远镇看看。

  柔远镇是华池县县城所在地。

  华池县虽然不大,但境内有一个地名和一个人名颇有名气。一个地名叫南梁,是当年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闹革命的南梁根据地;一个人名叫刘懋功,是跟刘志丹闹革命的老红军(刘懋功生在柔远镇刘沟村,解放后曾担任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系开国少将)。由于南梁革命根据地闻名中外,刘懋功将军广为人知,相比之下,作为华池县县城所在地柔远镇,知道的人却不是很多。

  叶翠的父母在柔远镇开饭馆,生意尚能维持全家温饱。叶翠从小念书,从小就知道刘志丹的红军是爱护老百姓的队伍。她十一岁那年,还参加过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庆祝活动。她清楚地记得,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习仲勋被选为政府主席,刘志丹被选为军委主席。她父母都给她讲过,刘志丹的队伍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为老百姓办好事。

  叶翠的父母都会唱《陕北出了个刘志丹》这首旋律优美的陕北民歌,因此,叶翠早就学会了演唱这首歌。一九四一年,她在陇东中学上学时,“烽火剧团”来学校招收演员,她演唱了《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嗓音甜美,声情并茂,真挚感人,加上其他条件都合格,她就被录取了。

  赵萌萌和同学杨丹来到柔远镇,寻找她奶奶的父母当年在自家门前开饭馆的遗址,结果被告知,早已拆迁,原址上已矗起一座高楼。而且,她奶奶的父母都已去世,柔远镇也没有亲属,这些奶奶早已告诉过赵萌萌,但她还是想看看奶奶的家乡。

  赵萌萌和同学杨丹在柔远镇一旅馆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坐班车返回西安。


  西安,边家村。

  一个高校家属区,坐落着几栋居民楼。

  一栋楼五层,一个单元套房,是一高校副教授赵阳的住宅。

  赵阳和妻子鲁琴正在客厅包饺子,茶几案板上摆放着几排包好的肉馅水饺。

  赵萌萌用钥匙打开门,对赵阳、鲁琴叫道:“爸、妈,我回来了!”

  “接到你的电话,你爸爸专门去买了新鲜猪肉和大葱,我们包好饺子等闺女呢!”鲁琴望着女儿,笑道。

  “萌萌,快去洗洗,歇一会儿,准备吃饭。”赵阳端起盛饺子的案板,“我给咱们煮饺子。”旋即,进了厨房。

  “咱们吃饺子,把爷爷和奶奶也叫来吧!”赵萌萌说着,拿出手机拨通爷爷的号码:“喂,爷爷你好哇,我奶奶在你身边吗,也问奶奶好。好,好,我刚回到西安,我们家吃饺子,你们打的到我家,咱们一块儿吃!”

  “我们现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参观刘志丹将军殉难地纪念亭,明天才回西安。”萌萌的爷爷赵博说罢,又道,“我和你奶奶都想宝贝孙女哩!你这次在甘肃实习,收获咋样?”

  “收获很大。”赵萌萌接着道,“你和奶奶年纪大了,路上小心点噢!”

  “好,好。”赵博道。

  赵博和叶翠当年都是八路军三八五旅“烽火剧团”的演员,赵博还担任过演员队副队长,他是陕北安塞人,除了在剧团唱歌、演戏,他还教演员们打腰鼓。叶翠天生一副好嗓子,无论唱歌,还是唱戏,观众的掌声都经久不息。她还写了《爱国,爱国》、《坚决消灭日本鬼子》等抗战剧本,受到好评。叶翠和赵博都对刘志丹将军十分崇敬,二人在演出中,经常演唱《陕北出了个刘志丹》、《人民英雄刘志丹》等革命歌曲。


  赵博和叶翠同岁,他们在“烽火剧团”相识相恋,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时,二人结婚,这时他们都二十六岁。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们转业来到古城西安,在一个大型工厂工作。丈夫在厂党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妻子在厂工会任女工部副部长。一九五一年五月,他们生下儿子赵阳。赵阳从小好学上进,“文革”后期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了西安边家村附近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九七五年六月,赵阳与和他同岁的本校青年教师鲁琴结婚,一九七六年十一月,生下女儿赵萌萌。鲁琴的父母是西安人,都是秦腔戏迷。赵阳由于受父母影响,也喜欢秦腔。赵萌萌由于家庭熏陶,从小就热爱秦腔艺术,中学毕业就报考了一个大学的戏曲系,把秦腔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去钻研,去奋斗。

  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一座山上,刘志丹将军牺牲地纪念亭。

  赵博和叶翠向纪念亭鞠了三躬后,慢慢离去。

  山西中阳县城,一条街上,七十多岁的赵博和老伴叶翠向汽车站走去。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叶翠还沉浸在悲痛中,她抹抹眼泪,接着道,“刘志丹将军心里只有国家和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战友们创建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创造了大后方,却英年早逝,牺牲在抗日前线,真的让人难过,让人痛心!”

  “刘志丹将军的品德和才能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赵博接着道,“无论是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题词和赞颂,还是中央军委把他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刘志丹将军都是当之无愧、受之无愧的!”


  西安黄彦村一栋居民楼,二层一个单元套房,这是赵博和叶翠的住宅。

  老两口坐在沙发上,正在商讨合写一本书的事宜。

  “书名叫《老八路话当年》,怎么样?”赵博望着老伴。

  “我认为,叫《白首话当年》更好。”叶翠稍顿,继续道,“你看,咱俩现在都白发苍苍,现在回忆过去,不光回忆在八路军剧团的岁月,所有难忘的事情都可以写在书里。”

  “有道理,往下说。”赵博接着道,“还可以把我们崇敬的英雄写上,如,我们过去参观刘志丹烈士陵园,这次参观刘志丹将军牺牲地,把我们参观后的感受写进书里,也有意义。”

  “还有咱们‘烽火剧团’的兄弟姐妹在危急关头,舍生忘死,奋勇救人的事迹也可以写上。”叶翠说罢,笑了笑,继续道,“咱们也把自己做过的一些难忘的事情写进书里。例如,解放初,有一年,我替一个女工往长安县点上送铁丝路过山崖,见一个小伙子双手抓着悬崖畔上的酸枣树枝喊‘救命’,我就用铁丝的一头箍住大石头,将铁丝另一头放到悬崖上吊着的小伙子手里,让他抓着铁丝上了崖畔。”

  “这件事,好多年前,你给我说过,让人惊心动魄!”赵博稍顿又道,“这件事值得写进去!”

  “前一阵儿,说起当年,我给萌萌讲这件事,孙女还夸我哩,说,我奶奶也是英雄呢!”叶翠笑了笑,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