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事先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然而当实打实走上阵地后,老康他们还是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他们坚守的145阵地经常遭受敌军炮击和小股敌人的偷袭,搞得初上阵地的老康他们显得有些狼狈。老康笑谈说:“我的感觉是他们偷学了我们毛主席的游击战略战术,你想啊,我们从小在部队长大,这种电影看得还少吗?当时我们气的够呛,心想有本事拉出来真刀真枪地干一架,这偷鸡摸狗的算啥呀。后来才明白打仗嘛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战术战法,打的赢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扯淡。”
进入阵地后,面对被动的开局,在度过几天的适应期后,老康和他的战友们很快就在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对敌斗争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了敌人的动向和规律。老康他们步兵团在赶来增援的军侦察大队的帮助下,运用当时先进的微光夜视仪,很快就基本摸清了敌军的套路。
观察哨报告,发现敌军正在加紧挖堑壕,等到了老康他们接守阵地的12月中上旬,敌军的堑壕已延伸至我军阵地的鼻子底下了,而且还在山坡斜面的横梁处修建了不少屯兵洞,最近的距我军阵地只有短短的不到百米。根据前指敌情通报显示,这是敌军一贯的使用的堑壕延伸战法,而这一战法的鼻祖应该就是我人民解放军。早在抗日战争的地道战和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大量挖掘堑壕围堵杜聿明部的成功战例,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把这种堑壕延伸战法运用的极致。也因此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开展的援越抗法中,经过中国军事专家的传授,他们很快并大量娴熟地使用这种战术,取得了突然发起冲锋,一击制胜的效果。如今他们而今竟然又用中国老师教授的方法对付起中国军队,经常在天黑以后,运用班排等小股部队分散在我145阵地西南侧频繁活动,时而挖掘延伸堑壕,时而修筑工事,偷袭和进攻的企图十分明显。发现敌情后,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对于初上战场的老康他们来说,显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1月15日 3时35分,敌方数个炮兵群突然开始对老康所在的一团二营各阵地发动猛烈炮击,强大的炮火映红了南疆边陲的夜空。4时15分,敌军一个加强连趁着夜幕的掩护,兵分三路同时向142、145号阵地和146号阵地发起进攻。他们边冲击边投下TNT炸药包,试图给坚守阵地的老康他们造成炮火仍然在继续的假象。然而此时二营各部已全部按照既定战前部署转入防御。
从12月20日至21日,敌军趁一军初上阵地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出动了一个多团的兵力,在敌特工的配合下,先后向老山战区正面的662.6高地、那拉方向发动团营级规模进攻。即发动了七次营、团规模的进攻。鉴于恶劣的防御态势,一军针锋相对,依托兄弟部队修筑的坚固阵地,以强大的炮火进行反压制。
老康和他的战友们抖擞精神迎战敌人的第一波大规模的进攻,他们克服了初接阵地、不熟悉环境等诸多困难,一线作战部队掘壕深藏,巩固防御阵地,然后屯集兵力,发动突然反击,拔除越军前沿据点,切断敌交通壕,积极改善我军防御态势。
针锋相对采取顽强坚守,采取步炮协同、少摆多屯、量敌用兵、守反结合的战术方针,坚决顶住了敌军炮火袭击和步兵的轮番攻击。在军配属强大炮火的有力支援下,全体官兵连续战斗31小时,击退了敌军的连续强大进攻,两天战斗中共毙伤越军153团团长、副参谋长以下官兵700多人。以小的代价大量歼敌,以首战必胜的豪迈气概和敢于亮剑的精神坚决打掉敌人的锐气。
这次战斗连续进行四昼夜,敌军炮兵向我二营阵地倾泻了17000余发炮弹,仅142,145,146三个阵地就落弹11500余发,我表面阵地工事90%均被摧毁。1月15日这一天,敌军向阵地共发射了八千发炮弹,在约三百平方米的山头上,平均每平方米落弹26.7发,整个山头的标高下降了5米,这一幕与上甘岭何其相似。
面对敌人几乎疯狂的反扑,二营各坚守部队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坚决抗击敌军实施的轮番攻击,用生命和青春热血守住了这块“钢铁阵地”,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其中老康他们所在的145号高地上一度只剩下几个人,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誓与阵地共存亡。首战告捷,打出了军威国威,威震边关,打出了一军的威名,给了全体参战官兵极大的鼓舞,全军士气高昂,血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多年以后老康谈起初上战场的感受依然心潮澎湃,他说:“战争对于每一个第一次走上战场的战士来说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敌军炮火覆盖打击的时候,那种山崩地裂的感觉实在令人震撼,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战争的威力。说不害怕是假的,开始心里都有些怕。可是当冲锋的号角响起的时候,浑身的血直往上涌,早已忘记了一切,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是的,老康觉得自己以上阵地后就很快适应的紧张危险的战争环境,他的心理素质十分过硬,他自我感觉不惧怕战争和死亡,因为只有勇敢者才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克敌制胜,他相信勇者无敌的典故。
作为军人子弟的老康勇敢机智是他最大的特点,每当有战友中弹负伤或者牺牲的时候,他总是毫不犹豫第一个冲上去抢救转运。第一次出击埋设防步兵地雷和架设定向地雷,是他主动请缨与四连五班汪东洲班长几乎抵近到敌人眼鼻嘴下进行布设的。当步兵用火箭筒打击敌人工事的时候,是他这个机枪连的班长主动请战当副射手,为步兵战友递送第二发火箭弹。但凡懂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火箭筒射手、机枪射手往往都是对方重点打击或狙杀的目标,他主动为火箭筒射手当副手,实际上等同于把自己置身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而这抛开其他不说,首先需要足够的勇敢。作为班长和党员,他毫不犹豫第一个站了出来,既是为战士们做表率,更是给战士们一个勇敢面对的背影,这种无言的行动往往是战士们,尤其是新战士强大的精神支柱,这就是战场上榜样的力量。
由于没有实战经验,老康还差点被发射时尾部喷出的火焰烧伤,令战友们肃然起敬。而他却依然嘿嘿一笑说:“没事没事,我命大,死神看到我害怕。”一句玩笑既有革命的乐观主义,更有强大的自信,或许这才是他能够从战场上全身而退的真正原因吧。
当敌军采取堑壕延伸战法向我方靠拢威胁陡增的时候,我军决定“以壕制壕”进行反制反击的时候,老康又一次挺身而出,冒着被敌人狙杀的危险,带头挖堑壕,与敌展开针锋相对的反堑壕延伸战。当二营炮兵连朱连长上他们所在的145阵地进行实地观察敌军炮火射击情况的时候,排长把陪伴并介绍敌情的重任同样交给了老康,他陪着炮连朱连长在堑壕整整趴了一整夜。依据自己对战场瞬息万变的正确预判和胆大心细的洞察能力,为朱连长提供了详尽的敌情参考,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战术素养高、军事技能强的老兵党员班长的价值。而老康坦言,在战场上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杀死敌人,保存自己,活着才是战场上的胜利之本。当时做这些举动没想着生死,更没有想到过要立功受奖,完全就是一种军人的使命和战士的本色。当这些朴实的语言从这名战士口中说出的时候,我内心充满由衷的敬佩和赞叹。
关于革命英雄主义老康很认可,他说在前线阵地上时间长了,枪炮声听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胆子是一点点练大的,没有谁什么人天生就是什么天不怕、地不怕,正如当年媒体形容的那样,他们是在战争中迅速锻炼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最可爱的战士。
1.15战役前,因为老康他们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战果。依靠军侦察大队战友上来的一台微光夜视仪,当时他们和老康这些战士同住一个洞里,在他们的传授和帮助下,老康他们也学会了运用夜视仪进行观察和发现敌情,运用定向地雷与手榴弹夹击打敌计划挖堑壕向我方阵地进行的“堑壕延伸”阴谋,在元旦那天夜里一举歼灭了八名敌军,给了敌军一个下马威,然而也引起了敌军的嫉恨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