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寻找教学设计的“主线”

  我们平时看一部电影或者看一部小说的时候,大家都很投入,为什么呢?因为往往被故事的情节所打动。特别是最近英国著名作家撰写的《哈利波特》更受读者的喜爱。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与情节。而故事情节它是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方面构成。这四个方面就是小说或者说电影的主线。

  《哈利波特》这部小说之所以受青少年读者的格外喜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情节中加了一个“转折”,即开端、发展、高潮、转折与结局。小说的一切人物与环境的变化都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的,当然这个“主线”实施前,作者预先要勾勒出一个落脚点或者说它的主旨,一切都围绕这个主旨徐徐展开。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发了一个新闻,大致意思是全国几十家房产公司多年来累计欠缴国家土地增值税款3.8万亿元,第二天网上刊登了某人写的一篇短文,对此提出异议。我们不必考虑这篇文章的内容,它的结构用八个字作为标题,即第一部分、算账;第二部分、分析;第三部分、探因;第四部分、回应。这四个部分把整个内容整合的很好,条理清楚,环环紧扣。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以重要的启发,课堂教学设计中也要有一个“主线”,我们要让知识有一个内在的合理的结构,像葡萄一样放下来是一堆,但提起来是一串,而不像土豆一样一个个的散乱。我曾问过许多许多历史教师,他们也说过,他进行教学设计也有主线,就是背景、内容、结果或者原因、经过、意义。这确实也是主线,但这更侧重于教材知识呈现方式的主线。在课堂教学中用这种方式作为主线不错但不新,显得呆板,不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历史教学的设计中的“主线”可以从许多方面去考虑不必要也不应该完全按照背景、内容、结果或者原因、经过、意义等这样的方式呈现。有的教师按照“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这样的主线组织材料;有的老师按照“了解、理解、见解”这样的主线组织材料;有的老师以“矛盾的产生、发展、结果、启发”这样的方式组织材料,还有的教师从某一个方面“切入”作为主线,比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发展作为主线,讲儒家思想以孔子《论语》里面的“而立、不惑、天命、花甲、古稀”作为主线;见“新文化运动”以胡适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还有的教师“选择”为主线讲俄国革命,以“妥协”为主线讲“两次鸦片战争”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要有所启发,在结合自己及具体科目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