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教学应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对教学“立意”的认识与思考
“内容主旨”是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即指一堂课的“教学立意”或从学生角度看的这堂课应当掌握的“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是“内容主旨”,即教学的立意,要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把本课的中心阐述出来。这种阐述不是一般内容的总结,而是在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对本课的高度认识与分析,并提出本课的落脚点。它来源于教学内容却高于教学内容。它是本课的灵魂、中心,是这一节课的“本”,整个课的设计是它的“形”,整个课堂教学是它的“用”。 “内容主旨”对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内容主旨”的确立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高度认识以及对学科方法熟练掌握,需要教师的意识与智慧;其次,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学主旨的统领之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都围绕“主旨”,特别是课堂的“结局”不会偏离“主旨”,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方向的把握;第三,“内容主旨”的撰写反映一个教师的知识的积淀与人文的素养,长期进行“内容主旨”的撰写对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大的事情都有自己主导的想法。比如我们步入成年以后,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努力的依据、方向与归宿,这就是“立意”。我们权且把它称作个人生活的“立意”。我们为围绕这个“立意”或许要制定许多目标。比如,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什么时候买房,需要积累多少钱,怎么对待父母等。紧接着,就要围绕这些目标而努力。比如找对象,找工作,积累财富,学习适合自己的技能等。不管以后的发展如何,不管在奋斗的历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就是“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那么“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就是我们这一阶段工作生活的“主旨”或者说“立意”。
我们都看过许多著名的小说,特别是小说的第一段发人深省的。
比如:
小仲马《茶花女》“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过人,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地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 《我的名字叫红》奥尔罕·帕慕克“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1801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
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海明威《老人与海》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对于著名小说的开头,可能从事文学研究的对它有更加深刻的评价与认识。笔者以为,这些小说的开头,就是它的“立意”,尽管整部小说在作者自由想象力的推动中不断发展,尽管整个故事呈现着有意味的神奇变化。但最后还是归宿到“立意”上面。
比如以上所举文学作品的结尾,都回归到它开头的“立意”上:
小仲马《茶花女》:
我不是邪恶的鼓吹者,但不论我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高尚的人不幸哀鸣,我都会为他应声呼吁。
我再说一遍,玛格丽特的故事非常特殊,要是司空见惯,就没有必要写它了。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瞅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飞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纳闷有谁会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我的理智仍然不可能明白我为什么祈祷,但是我照样还会祈祷;可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什么事情降到我的身上,随时随刻,不但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没有意义,并且具有一种不可争辩的善的意义,而我是有权力把这种意义贯注到我的生活中去的!
海明威《老人与海》: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列举这么多文学的例子来说明,教学“立意”的问题,好像有点“大树结小果子”的味道。其实就是希望大家明白一节课的内容主旨或者说它的“立意”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内容认识的“境界”,而且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安排以及教学的落脚点,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大家明白的是教学“立意”,并不是本课教学的“内容摘要”或“中心思想”。它是一节课的核心观点,或从学生角度看,这堂课应当掌握的“核心概念”。
比如以下课题的“立意”
例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
内容主旨:英勇无畏的革命斗士经过艰难的浴血奋战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共识。
例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内容主旨:两千多年前,一条“丝绸之路”沟通东西风俗,交汇东西文明,成就了古代东西方文明和谐交流的佳话。今天,“新丝绸之路”旋流时代气息,脉动时尚亮点,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区自由交流和我国同中亚、西亚、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重要桥梁。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一头连着内陆,一头连着海洋。”
例三:华东师范大学版 八年级上册 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
内容主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剪辫易服、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是人们道德观念、等级观念、思想观念的进步,这是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但是紫禁城内仍照跪不误等事例,说明新风取代旧俗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