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老康他们连队乘车到达指定区域,等天色黑了以后借着夜色轻装徒步向前线挺近,天亮前到达了前线指定位置。一进入前线就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炮弹爆炸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刚出发那种紧张的揪心感觉,内心反而出奇的平静,或许是负重走了好长的夜路,实在太累了,老康他们就在路边席地睡着了。

  12月8日天黑以后,老康他们连又先下山步行到船头,带上专属他们机枪连的高射机枪和弹药,沿着崎岖的山路向145阵地开进。从船头到145阵地约有5公里是距离,但这5公里的山路他们走的非常艰难。因为沿途到处都充满危险,敌我双方的阵地纵横交错,有些地方甚至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境地,因此必须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而且还不允许他们停止不前,必须边打边走,一定要按照前指的要求准时到达指定区域接防。最困难的是他们抬着的高射机枪分量很重,并且携带了不少的弹药、手榴弹,每名战士的负重都非常重。原本指望协同接手阵地的步兵连队能够帮助他们轮流扛重装备,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然而步兵的装备轻,行军速度快,他们很快就消失在崇山峻岭的夜色里,无影无踪了。无奈老康他们只好依靠自己,咬紧牙关坚持下去。那些兵龄较短的的新战士和体力较差的战士,累得几乎都走不动了,就连老康这样体能好、身体素质优的老兵也一个个累得快趴下了。好在全力齐心协力,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终于按时于午夜12点前准时进入145阵地,并迅速完成了阵地交接,开始正式接防坚守阵地的重任。

  145阵地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30米,正前方最远端是敌方的大青山,稍近是小青山。左侧前方是敌军的140号阵地,山上植被茂盛,而且所处的位置比我军守卫的145号阵地要高,垂直高度直线达100多米,对我军145号阵地构成了极大的危胁。好不夸张地说,老康他们等于头顶上骑着敌人的阵地,这种极为不利的态势给接防的部队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生死几乎无时不在。

  在老康他们的145号和敌军的140号阵地之间,有一道悬挂在半山腰横梁的山间战备小道相连接。因为战争的缘故,这145号阵地上常年无植被,整个山都已被双方的炮火覆盖打击炸的光秃秃的,露出黄土朝天,没有一点可以隐蔽和遮盖的地方,这样老康他们完全就是裸露敌人的鼻子底下,危险系数巨大。左测前方,就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李海欣142号阵地,是以当年收复老山时的著名战斗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那里带队把守的是曾经当过老康副连长的20军军长杨石毅的儿子杨少华,在老山前线战斗中英勇顽强、指挥有方,被誉为“将门虎子”。左侧后方,是我方的146号阵地,一座黑石山,相对较高,但也没有茂密的植被,只能勉强用自然的石缝躲藏身体,由二机连与老康一起被称为“四兄弟”三排长陈建波率兵守卫。

  145号阵地收复后,原本我军面向敌方有两道堑壕,因长时间遭受敌军炮火轰击,等老康他们接防阵地的时候,其中三分之二处步兵把守的第一道堑壕已经被摧毁,目前他们只得全部退至山顶守卫。

  当时145阵地有二营四连五班一个班的战士,由班长汪东洲带领,老康他们二机连由一排长长吴恩光率领大半个排一同守卫着,阵地上有老康他们二机连一排三个班共15人,步兵4连5班共8人,总共23人,由吴恩光排长统一指挥。

  从接防的第一分钟起,战士们的生命每时每刻就受到严重威胁,第一天晚上,老康他们一排就有三名战友不幸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老康望着朝夕相处的战友倒在血泊之中,瞪着血红的眼睛默然流淌着男子汉不屈的泪水。他们目送战友的遗体被送下山,在心底里发誓:一定要让敌人血债血偿,坚定了为战友报仇血恨的决心。

  阵地上有三个猫耳洞,分别由一个申子型、一个U字型和一个Y型连接堑壕。这种藏身的洞其实就是在土里挖个洞,用枕术或波纹钢板支撑住,一名战士勉强能够坐在里面,或者趴在里面,置身于这样极端艰苦的战争条件下,老康他们依然以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顽强地坚守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他们笑侃自己是新一代洞中人家。

  资料显示,老山地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并无明显不同的春夏秋冬的交替轮回,常年气温都在二十度以上,但有雨季和旱季的明显交叉。每年五至十月为雨季,十一月至第二年四月则为旱季。当雨季到来时,几乎三天两头会降雨不断,尤其是七、八两月,几乎天天会有大雨。可想而知,老康和他的战友们蜗守在这个一年四季都阴暗潮湿的半洞穴里,过起原始人一般的生活,艰苦程度是常人绝不会想到的。

  在阵地上战士们不洗脸、不刷牙,更别说是洗澡和更换衣服了。每天由山下的军工为他们送一次一餐饭,其余的都主要吃压缩干粮和罐头食品。

  最困难的莫过于阵地上的喝水问题,由于山上没有水源,又没有及时补给,战士们饮水要背着储水桶到的水沟里去取水山,背水时必须经过一处宽阔地带,约有百米,完全暴露在敌军的射击范围内,就像电影《上甘岭》里的场景一模一样,这条最危险的百米距离成为很多战士献出生命的生死线。而这样极端危险的活,自然少不了他。他一次次带领战友冒着被敌人发现和射击的危险去山下取水,一次次带头冲出百米生死线。老康嘴唇颤抖地说:“我就亲眼见到我的一些战友,因为背水而被敌军击中,牺牲在取水的路上,这条百米生死线有我不少战友鲜活的生命啊,幸运的是我没有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在地表阵地上我军自右向左一共有三个哨位,由于敌我双方对峙的距离实在太近,因而死神随时都会降临在每一位战士身上,用老康的话来形容:“我们每时每刻都离死神只有半步之遥,有的时候甚至都不到半步”。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告诉我一个血染阵地的感人故事。

  一天上午,他们阵地上的一位战友在白天担任观察哨时,突然敌军一发火箭弹直接打进了他的哨位,爆炸的弹片瞬间把他炸的浑身布满无数的弹孔,鲜血染红了军衣。老康第一个奋不顾身地冲入哨位,一把背起奄奄一息的战友一路狂奔,在战友们的掩护和接应下,把身负重伤的战友送进猫耳洞里。当时他已经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老康一把抱住他浑身颤抖的身体,眼巴巴地望着情同手足的战友和兄弟慢慢闭上眼睛,在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眼睛空洞地望着老康,喃喃地喊了一声“妈妈”就永远离开了他们。那一刻老康近乎奔溃,他泪流满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一幕在他生命里定格,每当想起的时候,都忍不住泪湿衣襟。

  我实在不忍再往他受伤的伤口撒盐,可是我非常想知道这位烈士的名字,我想这也应该是广大读者共同的愿望。可是当我鼓足勇气问他牺牲烈士的名字时,他摇摇头说:“不知道,他不是我们连的,是和我一起守卫145阵地的二营四连五班的一名战士。”想了一下他语气坚定地对我说:“你的想法非常好,我一定帮你找到这位不知名的战友。”

  第二天一大早打开手机,就看到发来的信息,他说:“昨晚他通过当年他们团牺牲烈士名录一个个查找和比对,最后从时间和牺牲阵地以及牺牲原因等综合分析,这名烈士应该叫王灼碧,来自安徽省阜南县,1963年出生,1983年入伍。1984年12月20日在145阵地担任警戒时,遭受敌军炮击,光荣牺牲。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击三等功。”老康满怀敬意地说:“亲爱的战友和兄弟,三十八年了,你倒在我怀里那一幕总在在心际里缠绕,今天我终于知道了你的名字,你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和人民功臣,作为和你一起坚守145阵地的战友,我为你自豪。”

  听着老康的讲述,我的眼睛一次次模糊了,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绝不为过,我想所有的读者当你看到这一刻的时候,内心都会被深深震撼着,让我们由衷的、发自肺腑地对他们道一声:亲爱的士兵们、勇士们,祖国因为你们而更加坚强不屈,巍然屹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