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不省事的小男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教育的“上游”,这似乎没有什么争议的。但一个人的家庭是相对稳定的,好坏就在那里,无法改变。父母的文化程度、生活教育观念也是在长期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有的家庭文化氛围较好,父母可以辅导孩子的课业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有的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全凭孩子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观察体悟;还有的家长不但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还教给他们一些错误的做法与认识。所有这些。学校似乎无能为力,甚至有些老师认为“你都不认真对待你的孩子,对他不负责任,让我对他负责任吗?”咋一听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学校确实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的使命,在我们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家长与社会的配合,确实很好,但如果得不到他们的配合,广大老师除了积极争取外,还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培养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哪个教育法规规定,学校只负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他方面由家长负责。相反,课程目标除“知识与能力”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学校教育使命神圣,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光辉的职业”。“伟大”并不是“幸福”与“舒服”的代名词,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更多是脑力及心血的付出。

  下面的案例是一位初入职的老师讲述的,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值得我们反思。

  案例:“不省事的男孩”

  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个头很小,比同年级的其他小孩明显看起来瘦小,头圆圆的,长得很可爱,因此初见他时很喜欢他,后来也对他颇为关照。这个小男孩,怎么说呢,外表看起来瘦弱憨厚,其实很活泼,经常撩拨挑衅同伴,直到把对方惹怒、揍他,就这样他都不收手,还会继续挑衅同伴。我三番五次劝诫他都没有成效。其次,我发现他爱说脏话,让我很反感。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对这种情况,除自己分析外,又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他们都说是家庭尤其是父母影响的结果。曾经发生在这个小男孩身上的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这个小男孩在学校时,和另一个小孩暂且称Z,两个人发生矛盾,据我个人观察,责任大多在这个小男孩身上,他不写作业,总是不停地用一些粗俗的语言挑衅Z,两个人虽然没有打架,但总归是不欢而散。然后,第二天,Z的奶奶找了过来,点明叫出了这个小男孩,一顿劈头盖脸地骂,说晚上回家安顿孩子睡觉,发现孩子裤子上有好多鼻屎,然后知道是这个小男孩干的,就来质问和批评了。这个小男孩吓得一言不发,然后小男孩家长来了,是他爸爸。Z的奶奶就指责小男孩的爸爸说:“孩子的问题就是大人的问题,孩子这么坏就是大人没教好”。很严厉地指责,虽然过分,但也不无道理。就这么一句话,对,两个人刚一见面就这么一句话,就导致了吵架,很让我始料未及。我以为小男孩的爸爸会道歉然后教育自己的儿子,但是没有。这里补充一下,小男孩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无业,且刚生育二胎不久,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有疏忽,当然,对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我并不是歧视,而是客观地分析,觉得家长在外面挣钱肯定对孩子的教育疏于顾及,再加上,我们这个小县城的出租车司机确实素质不太高,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因此,这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很让我感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后来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了这个小男孩在学习上有一些障碍,通过多次的辅导,我发现他有轻微的阅读障碍,读不懂句子、段落,因此做题有一些困难,这一点让我心累加苦恼,不知道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和引导。

  上面案例中的“小男孩”的个性,可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也许与他的本身的年龄及性格特点有关。家庭的疏于管理或者溺爱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如果危害到了别人的学习与生活,就要干预或者教育。对这一类孩子老师要加强管理,让家长配合,如果与其他孩子发生了争执,要把问题搞清楚,不需要家长参与处理的,最好不要让家长参与。家长必须参与的,做好沟通工作,不要让家长直接见面又发生争执。案例中的两位家长做法都有不妥,“老奶奶指责小男孩家长:孩子的过就是家长的过;小男孩的家长当然不会接受,更不会说道歉的话。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老师也有不足之处,其实本身没有什么大事,如果小男孩的家长别来,事情过去以后给他说一说,让他对孩子加强教育即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