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被埋没的才华”

  国家教育是希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偏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偏科”学生,主要的特征是,有的学生喜欢某一门或者几门学科,不喜欢其他学科,于是放弃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的学生是对有的学科有特殊的天赋,而对其他学科没有天赋,怎么也学不会;还有的学生受家庭或其他环境的影响,人为地选择一些学科,排斥一些学科等。所以,对于学生的“偏科”现象,作为老师要分析原因与他的特征,是兴趣性的,天赋性的,还是刻意的等。不管属于哪一种情况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都应该让学生尽量涉猎广泛的学科,因为他们还小还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将面对怎样的环境,他们现在的爱好或许是不成熟的,也许不是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对于学生的“偏科”现象要分析情况,有的放矢,理想的做法是“发展强项,全面提升”。

  下面的案例是一位酷爱古典文化的男孩的故事,让人三思。

  案例:“被埋没的才华”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男孩。他所处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不乏珍藏的许多古籍。男孩从小就接受这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样一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家理应认为他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可是不然。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名列前茅。

  这个男孩有着严重的偏科倾向,并且还是一个超有个性的男生。面对当下的应试教育,他并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埋头苦学,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很反抗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他逃掉所有的数理化课程,即便被老师强制押在教室里,他也选择睡觉或者偷看古籍。老师办公桌上没收的书籍都可以垒起一座小山了。

  在历次的语文考试中,男孩酷爱文言文阅读,习作,也喜欢运用文言文来畅谈自己心中所想。他文采飞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很有文学底蕴的。但面对如今的考题,他经常坚持自我,在文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合时代节拍的言语,我们知道这是高考中的大忌,随时都可能面对零分作文的结局。任课老师也深知,即使他学富五车,阅读量丰富,这样下去,男孩是无法通过高考的。

  接下来,老师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去规范男孩的行为,包括请家长、适当的体罚去惩戒他、劝说,男孩仍无动于衷。他认为现代社会就是要言论自由,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趋附于社会大流。如果我的作文也按照要求一板一眼,那和古时候的“八股取士”有什么区别。久而久之,老师也对他失去了耐心,任由他自由发展。

  他依旧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学习,即使他张口闭口之乎者也,畅谈古今,也不喜现代的发达的通讯工具,用书信来往使得他和周边的同学格格不入,但他依旧坚持着心中所想。

  在我了解情况之后,我认为男孩是很有才华的,在文学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才能。如果我们抓住他的闪光点去培养,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国学方面的可塑之才。有的人小时候数学也尚且只有几十分,但如今都成为了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可这个男孩出生在这个时代,出生在“应试教育”之下,他这样的行为是怎样都无法越过高考这道门槛的,也无法进入大学这样一个环境去更好的培养自身特长。我深思了,面对他这样的才华就这样被埋没,总是很遗憾但却很无奈。

  案例中男孩的“才华”是否会被“埋没”,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他在现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孩子的问题讲过多的道理其实没有太大的效果,关键是引导他,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一是要包容理解他。学校与班级不要认为他是“另类”,如果过分地关注,或试图强硬地改变,都会使他更加坚持自己的做法;二是必须肯定他热爱古典文化是优点,但如果用古典文化排挤其他知识的学习,就成了缺点。所以要注意引导他,比如成立班级“古典文化兴趣小组”让他负责,让他发挥优势。同时,家长或者学校创造一切条件让他参观一些现代科技展览等,让他感受现代技术的发展等,不应该放弃他或者孤立他;三是许多人的教育路径都是走的正常渠道,世界上就是有些特殊人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趣爱好发展,但愿这个孩子是古典文化的特殊人才,但作为学校教育应该让他尽量多学一点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会给他的未来多一点选择的可能。没有“被埋没的才华”只有“不适应的教育”,希望广大老师在对待学生“偏科”问题上多探讨,提出一些合理的方法与建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