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理解学生,这是处理师生之间矛盾与问题的关键。事实上,作为成人我们也经过那个年龄阶段,但一旦长大后成了老师,好像完全忘记了过去,总习惯于用成人的观点与要求对待他们。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果树很少,我们几个贪吃的小家伙,总是把还没有成熟的果子摘下来吃。村里的治保主任总是骂我们,甚至还威胁要“打”我们。我们很怕,也恨他。在他的嘴里,好像我们确实是小偷,偷吃生产队的果实。但生产队的支部书记,从来不这样对待我们,看见我们爬树上,他总是笑着说:小家伙,小心点,别贪吃吃多了闹肚子。还有一次,他看见治保主任骂我们,他就给治保主任说,别骂他们,他们吃,说明他们需要,能吃下去,怎么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吃呢?只要管住别让这些孩子爬树就行。老支书和蔼的态度,至今记忆犹新。说这个童年的感受,只是想说明一点,就是要理解学生。要理解他们的智力差异,接受他们接受知识的不同层次;理解他们的贪玩心理,接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犯一些我们认为的“错误”;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接受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的一些“蠢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理解,才能包容;只有包容,才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如果我们不能心平气和的对待他们,与孩子们较真,那么我们就是给自己“树立对手”,或者把自己也当作了孩子,这是不应该的。对教育者来说,是不成熟的表现。
下面是一个有关老师与学生纠纷升级的案例,多年过去了,学生提起这位老师,还是觉得哭笑不得。
案例:“小魔术”引起的大风波
初三那年寒假开学,班里边的同学迷恋上了刘谦表演的魔术,于是,某节物理课上,班里一个女生正在玩魔术,上课十分钟后,老师走下来,二话不说便推了这个女生,生气地说:“某某,我看了你好久了,你一直在玩儿,给脸不要脸”。老师越说越气愤,随手又把该女生往回拉了一把,出于本能反应,该女生用手挡住了老师的手,但是由于情绪激动,意外地打到了老师的脸上。此时,老师情绪完全崩溃了,大声叫到“你居然敢打我!”随后,学生和老师开始厮打,事态变得无法控制。最后导致,这位老师罢课,不再给这个班里的同学上课了。
后来,该事件交于班主任处理。班主任联系学生家长,但被学生家长拒绝,原因是家长觉得事情不大,不值得亲自跑学校一趟。其间,班主任向家长透露,该老师是校长的夫人,但是家长自始至终没有去学校解决事件。再后来,该老师停止罢课,继续回到学校上课,没有主动去找那个女同学调节关系,但是上课情绪没有之前高涨,对待教学的态度也不再像以往那么认真。该女生自始至终也没有去向老师道歉,周围的同学也纷纷疏远她。
以上案例中反映的情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课堂上玩魔术,教师批评的方式不当,带有侮辱性质的语言“给脸不要脸”的话,可能刺激学生,特别是一位女同学;二是学生不经意间,手触到了老师的“脸”上,不是故意的,老师不应该把它提高到“打”上,来认识与处理;三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作为教师不应该与学生相互厮打,要克制,控制事态的发展。与学生的相互厮打没有输赢之分,特别是在众多同学面前,任何粗暴的行为都是大忌;四是老师在课堂上觉得丢了面子,罢课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在情绪平稳后继续上课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应该与学生过不去,应该与学生积极沟通,体现出教师的大度仁爱之心,而不是相反。教师应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与丰富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不应该借此消沉,或消极地对待工作。这样的话,会在本届学生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形象,也会影响孩子们知识的学习,以及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