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都是微信惹的祸
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的关系问题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纽结,解开这个纽结,处理好这个关系,对教育活动的顺利推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家长都力图满足自己孩子的利益,都想维护自己孩子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优先权,或者人身与心理不受到任何的侵犯;教师是要维护公平,处理好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保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总是不能按照老师与家长的要求在学校中按部就班的学习,违反纪律,与同学们语言或身体的冲突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了学生违反纪律的事情,通情达理的家长会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糊涂的家长会极力地“护短”,给学校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处理教师、学生,特别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了教育活动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语言的沟通是处理好这一关系的关键,其中涉及到许多沟通方面的技巧。包括内容的选择,地点的确定,沟通的方式等等。一般来说,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了冲突,先对双方家长单独沟通,对“有理”的一方压压火气,让他们从长远着想;对“理屈”的一方,要提高认识做出“姿态”,随后,再安排双方见面达成和解,最主要的是让同学之间消除隔阂,以免关系恶化,进而继续发生冲突。对于学生单独违反纪律,在学校屡教不改的可以与家长沟通。需要注意的是沟通时要平心静气,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切忌发脾气,把问题扩大化,以及用一些激怒家长的说辞。与家长沟通时,最好不要让学生在场。要告诉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要操之过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父母面前“告状”。凡是有条件面对面沟通的,一般不要电话沟通。
下面的案例是由于沟通方式不妥引发的家长与老师冲突的案例,值得大家学习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
案例:都是微信惹的祸
“我要求班主任公开道歉”,家长怒目圆睁,气势汹汹。
“为什么让班长记我家孩子的姓名,这不是以强凌弱,弱肉强食吗?”
校长办公室里传出一声声质问。班主任蜷在沙发角里,眼圈红红的。
原来为方便交流沟通,这位班主任建了一个家长群。昨晚,因班长记名一事,班主任跟这位家长以“微信”方式进行沟通。事实就是她家孩子组织纪律差,负责纪律的班长把名字交给班主任处置,班主任索性罚他扫教室。
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孩子回家后却歪曲事实,扬言班长是跟他过不去而为之。家长听后公然在微信群寻问此事,班主任几次要求私聊,她以为是班主任理屈词穷,说了许多班主任有违师德的话语。许多家长义愤填膺,解散了此群,这位家长又以为是班主任蓄意为之,为此就出现了开头令人心寒的一幕。
后来听说,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沟通,这位家长才放低了自己的要求,不过提出,此后,永不让他家孩子打扫教室的过分要求。
上面的案例有几个主要事实:一是学生违反纪律,被班长发现告诉班主任;二是班主任处罚了学生“扫教室”;三是学生告诉家长是班长刻意为之;四是家长通过微信群质问老师,遭到家长群里人反感后,误解了班主任要求道歉。从案例陈述的内容来看,矛盾是一步一步地升级的。显然家长的做法是令人费解的,但作为老师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妥之处。首先,对于班长反映的情况要用合适的方式了解清楚,最好是说服教育,不要用劳动处罚的方式。打扫教室是学生们应该做的,如果作为处罚学生的一种方式,有所欠妥;其次,家长在家长朋友圈里谈此事应该托词离开,不要把没有弄清楚的事,公之于众,引起家长之间的误解;第三,如果真的遇上了一位难缠的家长是需要学校其他部门协助处理的,这位老师显然这么做了。总之,要控制事态的发展,不要扩大事态,更不要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与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