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发生在楚平王、楚昭王时期。
楚平王有名,有名在于他的昏聩无能,尤其是信任奸佞费无极。费无极那可是真正的小人,却深得平王欢心,因为只有费无极能懂得平王的心思,作出平王想做而不好意思做的事,平王想不信任他,可他自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趁自己心愿的人。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话说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到了成婚的年龄,平王张罗着给太子建找个合适的妃子,合适的妃子就是和楚国有传统姻亲关系的秦国。楚平王少不得派自己的得力之人费无极出使秦国,为太子建求亲。
此时秦国当政的是有名的秦穆公,人家有名是因为大有作为,此处按下不表,就说秦穆公就把自己的女儿伯嬴许配给了太子建。费无极事情办得很顺利,带着太子妃踏上返回楚国的道路。本来事情按着正常轨道就很正常,就很顺理成章,但费无极却要自作多情,节外生枝,别出心裁,他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你就是平王,他就是太子建。费无极作为太子建的迎亲大使,看到伯嬴貌美无匹,竟然不顾自己的使命先期赶回楚国,他要告诉平王,伯嬴美得让楚王后宫黯然失色,他要建议楚王自己娶了伯嬴。费无极就是平王肚里的蛔虫,知道平王的喜好,果然,平王一听,非常相信费无极推荐,也不顾君主的尊严与身份,强行把太子妃中途就改成王妃。和那个臭名昭著的卫宣公做的一摸一样。
可怜伯嬴上路时还是太子妃,到了楚王宫就变成王妃了,且不说一个年少一个年老,虽然都没有见过,但心中的期望却有很大的不同,心理的落差不是一般人马上就能接受和适应的。没有任何实际记载伯嬴的心理感受,记载的是伯嬴接受了这种大跨度的转变,如今的她已经不是太子建的王妃,而是太子建的嫡母,她还为太子建生下一个弟弟叫熊珍,太子建没想到有一天,这个弟弟会接替他的位置当了太子,一切的变化比做梦还快。梦还可以醒来,那不是真的,但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
伯嬴是变成王妃了,似乎很快适应了楚王宫的生活。但太子建那个夺妻之恨,说什么也难以消灭。他不敢对自己的父王有所表示,他只能把全部的怨恨转到费无极身上,那利剑一样的目光,把费无极盯得心慌胆寒。一想到有朝一日作为储君的太子建登基,费无极就不寒而栗,不除去太子,费无忌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费无极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除掉太子!
于是费无极就在平王面前日夜诋毁太子,平王不相信自己儿子,他相信费无极,于是废掉太子,立伯嬴生的儿子熊珍为太子。原太子建的老师伍奢愤不能平,为太子建申诉,没想到,没保住太子,自己反倒在费无极的撺掇下,丢了性命,和他同时丢了性命的还有他的儿子,伍奢的另外一个儿子伍子胥逃脱,平王当然要赶尽杀绝,为此,伍子胥一夜白头,立志如果得留性命,不报此仇誓不罢休,而且,血债要用血来还。
伍子胥保住了性命,逃到了吴国,得到吴王阖闾的信任。终于有一天,伍子胥借吴王的兵力,杀到楚国,把楚国打得落花流水,楚军溃不成军,楚王宫成了吴王阖闾的乐土。
伍子胥知道平王已经死了,现在是伯嬴的儿子楚昭王为君,想到自己一家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落得个家破人亡,此时虽然杀回故国,但自己不能手刃仇人,心头之恨仍然难以消除,所以,他把楚平王从陵墓里掘出来,用鞭子狠狠的抽了一顿,直抽的平王尸体漫天飞舞,“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伍子胥才算绝了此恨。典型的“公报私仇”,他的问题解决了,享受更大胜利果实的是吴王,吴王和伍子胥两人是双赢。
不说别的,就说楚国在这次战争中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楚昭王早已逃跑。王宫里留下三千嫔妃,平王的,昭王的,一时半会数不清,吴王阖闾,不管老的少的尽数收归己有。能有什么障碍呢?楚军都溃不成军了,楚王都逃走了,楚国都破了,慢说是几千,就是几万,就这些细腰女子能成什么气候?但是,就有例外,伯嬴就坚决不屈服!此时的王太后。
楚平王昏聩无能,楚昭王年幼无知,楚国陷于不幸,身为王后伯嬴不能参与朝政,但在国家陷于灾难之时,身为一国之母,她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楚国王太后的尊严。当吴王阖闾准备“收编”美貌的伯嬴时,没想到伯嬴手持利刃厉声叫到:“我听说,天子者,天下之表率。公侯者,一国之榜样。天子没有秩序,天下就混乱,诸侯没有节义,国家就危险。夫妇之道,那是人伦的开始,王教的开端。所以,贤明君王的制度,就教导男女授受不亲,坐不同席,食不共器。穿衣打扮各不同,这样个人知道个人应该做的事。如若诸侯在规定的范围淫邪,那是要绝嗣的,卿大夫要是淫邪那是要流放的,士人以及庶人淫邪那是要被处以宫刑的。所以造成混乱那是要灭亡的开始,是公侯所要禁绝,天子所要诛灭的。如今君王您要放弃表率榜样的行为,放纵混乱灭亡的欲望,犯下诛灭禁绝的罪行,您如何能行使命令,训导人民!
况且我还听说,生的屈辱,不如死的光荣。假如君王放弃您的表率榜样作用,则您就无法君临国家。我一个妇道人家有淫行,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这是一举两辱的事,我是拼死不能接受的。况且,凡是想要我的人,都是为了一个乐字。但接近我我就以死相拼,何乐之有?如果先杀了我,对于君王您又有什么益处呢?”
好个伯嬴,面对巨大灾难,临危不惧,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无懈可击,果然把已经被胜利头脑冲的找不见北的吴王说的惭愧加羞愧,大军面前没有退却,在一个维护自己尊严的妇人面前,吴王退去了。
于是,伯嬴带领她的保姆傅母紧紧关闭宫殿之门,和卫兵一起自卫,坚定地等待救援。
极为艰难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伯嬴的故国,秦国出兵救援,才真正解围,伯嬴的儿子楚昭王也乘机归来。从大处讲,这就是政治联姻的好处,虽然女人们牺牲了个人利益,但换取的却是更大的政治利益。从伯嬴个人品质讲,她维护了一个女人的尊严,一位王后的尊严,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人。
◎卷四之九 楚平伯嬴
伯嬴者,秦穆公之女,楚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当昭王时,楚与吴为伯莒之战。吴胜楚,遂入至郢。昭王亡,吴王阖闾尽妻其后宫。次至伯嬴,伯嬴持刃曰:“妾闻:天子者,天下之表也。公侯者,一国之仪也。天子失制则天下乱,诸侯失节则其国危。夫妇之道,固人伦之始,王教之端。是以明王之制,使男女不亲授,坐不同席,食不共器,殊椸枷,异巾栉,所以施之也。若诸侯外淫者绝,卿大夫外淫者放,士庶人外淫者宫割。夫然者,以为仁失可复以义,义失可复以礼。男女之丧,乱亡兴焉。夫造乱亡之端,公侯之所绝,天子之所诛也。今君王弃仪表之行,纵乱亡之欲,犯诛绝之事,何以行令训民!且妾闻,生而辱,不若死而荣。若使君王弃其仪表,则无以临国。妾有淫端,则无以生世。壹举而两辱,妾以死守之,不敢承命。且凡所欲妾者,为乐也。近妾而死,何乐之有?如先杀妾,又何益于君王?”于是吴王惭,遂退舍。伯嬴与其保阿闭永巷之门,皆不释兵。三旬,秦救至,昭王乃复矣。君子谓伯嬴勇而精壹。诗曰:“莫莫葛累,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此之谓也。
颂曰:阖闾胜楚,入厥宫室,尽妻后宫,莫不战栗,伯嬴自守,坚固专一,君子美之,以为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