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用句成语叫家喻户晓,再加一句叫妇孺皆知,用句俗语就叫地球上的中国人都知道。秦皇岛山海关专门建有孟姜女庙,让后人世世代代纪念那位忠贞爱人的奇女子孟姜女,孟姜女庙前的一付对联也同样有名:潮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对联奇,但似乎和孟姜女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一经诞生,后世人民群众就按照自己的心愿不断演绎,在满足对美好忠贞爱情的期待以外,尤其是通过这个故事控诉对统治阶级“苛政猛于虎”的强烈不满。

  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是齐杞梁妻哭倒城墙的故事,原型故事的含义和“孟哭”的含义相距甚远,“梁妻哭”主要是为了给后世妇女立一个榜样,就是在丈夫死后,一个寡妇应该怎样做,比如“梁妻”就殉夫了。两个故事最大的不同就是,“孟哭”故事是人民群众讲的,“梁妻哭”是统治阶级讲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完全不同,孟哭就被广为传颂,“梁妻哭”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渐渐没有踪影,当然俩故事既然有因循,就会有共同点,比如,都是说女子哭丈夫,把城墙哭倒的。说了半天,到底杞梁妻是为什么哭,怎么哭把城墙哭倒,现在就解开分晓。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比“孟哭”早了几百年。

  说的是齐庄公时期,齐国攻打莒国,齐将杞梁战死沙场。

  齐庄公回来的路上,碰见盼夫归来的杞梁妻。杞梁妻是看到丈夫了,冰冷的,沾满血迹的,没有呼吸的丈夫,不用说杞梁妻悲痛欲绝,齐庄公看到杞梁妻哭的伤心,再说也是自己的战将,就算仗打得不好,毕竟已经战死,就派使者就近在路旁对杞梁进行悼念。杞梁妻对这样草草行事,就是不正规的悼念很不满意,强忍悲痛对使者说:“我丈夫杞梁没打好仗,他有罪,君王何苦要勉强自己悼念呢?如果您赦免了我丈夫的罪责,那么我家有先人的简陋庐舍就在前面,我是不能像现在这样在郊外凭吊的。”

  齐庄公也很惋惜杞梁的死,就接受了杞梁妻的建议,来到杞梁家的庐舍,按照规定的礼仪进行凭吊,对杞梁妻说了几句安慰的话,驾车回宫。

  可怜杞梁妻独守丈夫尸体哀哀哭泣,一声比一声悲,一声比一声痛,且不说丈夫杞梁生时对自己千般好万般爱,如今一瞬间就化成泡影,更伤痛和丈夫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杞梁妻孤苦伶仃以后的人生怎么得过?丈夫死了也罢了,没有儿女也罢了,杞梁妻上还没有公婆,娘家没有爹娘,没有兄弟,没有姐妹,娘家没有,婆家也没有,一句话,婆家的、娘家的,五服之内没有一个亲人,所谓举目无亲啊,最亲的就是眼前冰冷的丈夫的尸体,就是埋都没有一个人帮忙,哭丧的除过自己还是自己,杞梁妻悲啊,痛啊,肝肠寸断啊。一个人的悲痛还能超过现在嘛?

  没有所归,无依无靠的杞梁妻背负丈夫的尸体来到城墙之下,打算掩埋,心中有千般不忍万般不愿,就这个唯一的亲人如果埋了就再也见不上了,杞梁妻又开始哭,再哭,再再哭。哭的路人莫不为之洒下同情之泪。

  杞梁妻哭了一日,又一日;哭了一日,又一日,哭不尽心中的悲凉,悲痛,悲哀,悲愤,哭,再哭,再再哭,从泪流成河到无泪可流,整整十日,整整十日,哭到天昏地暗,哭到飞沙走石,哭到只听得“轰然”一声,城墙倒塌,全城民众为之震撼,此时杞梁妻不哭了,哭够了,开始掩埋丈夫。

  丈夫入土为安。

  杞梁妻对着围观的人群说:“我可往哪里去呀?一个妇道人家,一生是必须有所依托的。父亲在就依靠父亲,丈夫在就依靠丈夫,儿子在就依靠儿子,所谓三从是也。如今,我是上无父,中无夫,下无子。婆家没有依靠,这样就见我的诚心吧,娘家没有依靠,这样就建立我的节义吧。我哪里是那种想要二嫁的人!除过死还能怎样?”说的众人双泪长流,无不为之动容。

  众人还在抹眼泪的时候,杞梁妻已经一步一步走到淄水河边,义无反顾,投河而死 。

  “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

  刘向的君子说:“杞梁妻贞而知礼。”


  ◎卷四之八 齐杞梁妻

  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

  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诗云:“我心伤悲,聊与子同归。”此之谓也。

  颂曰:杞梁战死,其妻收丧,齐庄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