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修理室的第一台计算机
八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气象业务领域刚刚兴起。凡是能用到计算机的业务,算是窗户业务了。最早用到计算机的业务是气象实况、填图、通信等业务。由于,业务跨行,我们只有看的份。与业务无关的其他人员决对不能乱动,这是战勤值班硬性规定。
1988年,气象中心成立北京强对流天气办公室。在总工王树铭的关照下,给装备修理室专配了价值三万多人民币一台(当时是最好的)意大利生产的好利获得386。操作系统只是Window 3.1版本。因为,大家都还没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瘫痪了,曾多次让钟建平同志帮助处理。就算是计算机是正常的,也只是在上面安装WPS文字处理程序,打打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远没有得到应有的使用。直到后来,我学习了印刷电路板设计软件后,才放开胆子在计算机上进行学习和训练。
笨鸟先飞,慢牛先跑。通过阶段性系统学习,我们首次在计算机上完成了气象通信监控平台科研任务。其中,监控电路板、通信交换接口电路都是在这台计算机上设计完成的。通信配线测控系统科研项目在1997年申报获得全军科技进步3等奖。有了初次在计算机上学习和完成科研项目的成功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学习高新科技的信心。现在不少过去的计算机外行,已经成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维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