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三把理发推子”的故事
70年代,理发在连队是人人经常面对的生活琐事,也是军人必须讲究的头等事。如果能在理发店理个发就更是有面子的事。但是,对一名刚刚入伍的新战士来讲,一个月五元钱的津贴费,能否合理支出,应付一个月的生活中杂七杂八的事情是有学问的。
尤其是年轻人,头发一星期就得理一次。这方面花销比重是较大的。细心热心的许海儒分队长,用自己的工资给分队买来一把理发推子。学着给我们打理军容风纪。刚开始,技术是不行的。没有谁敢让他练手的。因为,我参军前在家里,就学会了给人理发,主要对象当然是我同龄的伙伴们,深知起步学艺的难度。于是我第一个让他在自己的头上练习。那时,头发又密又旺,先留长点的发型,不行再留短点的发型,实在不行,就索性理成小平头,甚至光头。有了一次,两次,三次以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小小的铸铁理发推子,在他的手里动作自如,操控技巧也炉火纯青,他的理发技艺渐渐提高。也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经历过成功与失败的历练,战友间相互理发的习惯,不知觉间形成了潮流。
大伙理发技术也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发型也从一开始的小平头,发展到青年型、一边倒、稳健型和刚健型多种发型。关心同事,体贴为人,团结互助的优良作风,通过简单的生活小事得到张扬,更激发了人们对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的美好追求。身与身的攀附,心与心的交融,不仅增进了友谊,而且加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熟悉的理发场景历历在目,真切地体现了我军官兵一致。
这把不生锈的理发推子我们一直保留到今天。在新世纪里,互相理发的习惯,仍然保持到现在。只是手动理发推子换成了电动式理发推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深厚地战友情谊在军营处处依然再现。